2013-12
【支部风采】巧手煮玉饺,欢语闹冬至——汉语言研究所支部冬至活动
蔼云探春,一阳生福,又是一年冬至时。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有”小年“之称,代表着天地阳气始生,万物复苏。“冬至吃饺”更是中国的重要传统习俗,为使支部同学度过一个温馨的冬至,进一步增进支部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丰富支部同学的课余生活,12月22日下午,汉语言研究所硕士支部和博士支部联合开展了“包温馨,尝美味,欢乐贺冬”活动,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为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温暖和快乐。12月22日下午4点,活动在人文学院439教室举行。同学们四人一组,摩拳擦掌,兴致昂扬,在组长分配任务后,剁肉、切菜、拌馅,各个工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大厨”们制陷、填陷、捏皮,个个有模有样,白玉般的水饺很快就在盘中一一摆了开来,在同学们的一声欢呼中,纷纷落入锅中。一时间,热气、笑语在屋里翻腾,待到饺子出锅,清水芙蓉般呈到桌上,饺香四溢,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下箸品尝美味的劳动成果。芹菜饺子白皮透绿,猪肉饺子不腻而鲜,莲藕饺子、翡翠饺子皆味美色佳,同学们乘兴畅聊,侃侃而谈,窗外虽天寒地冻,室内却融融乐乐,让身在异乡的同学感受到了一份关爱和温馨。“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在一年将尽的冬至时节,使同窗相聚,高朋满座,于朔朔北风里吃饺话团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入口皆温馨,谈笑解乡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沈莹)
2013-12
【支部风采】热热闹闹吃水饺 开开心心过冬至——记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支部与古代文学研究所博士生支部冬至联谊活动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谚语说“冬至到,吃水饺”,在清冷的南方冬日里,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美味饺子,暖胃、暖身,更暖心。为使大家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缓解繁重的课业压力,12月21日下午,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支部联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博士生支部,共同开展了“温情冬日我送关怀”之冬至包饺子的主题活动,两支部的伙伴们一同动手包饺子过冬至,十分温馨热闹。从选购食材、准备食物到调馅儿,每个步骤都是支部同学们亲力亲为,待一切准备就绪,包饺子的序幕正式拉开。大家围坐一桌,兴冲冲地忙活起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熟悉包饺子的技巧,饺子的形状也大多千奇百怪,“喇叭花”、“飞碟”、“包子”等造型层出不穷,但大伙儿乐在其中,特别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家乡的风俗与生活趣事,而饺子也在其乐融融的谈笑声间完成,一批批款式各异的饺子先后被送入锅中,大家满怀期待,等待自己劳动果实出锅。与此同时,支部男生们纷纷变身“家庭煮夫”,在厨房一展身手,新疆手抓饭、回锅肉、土豆筒骨汤、高汤煨西兰花等菜肴一上桌,就获得了同学们的青睐,分分钟一扫而光。女生们也不甘示弱,家常手艺西红柿炒鸡蛋、清炒土豆丝、包心菜肉片,让大家吃得都停不下筷,最后,古代文学研究所博士生支部的周密学姐奉上了一道地方甜品——桂花羹,清香的桂花更是她亲自收集而来,我们开玩笑称甜品为“正宗私房菜”。窗外冬意正浓,室内却欢乐无限,热乎乎的饺子,香喷喷的饭菜,吃到嘴里,留下的是口中的余味和心中的温暖,大家在感受着如家的缱绻温情的同时,也在温馨的活动氛围中走近了彼此。(文/叶沈俏 王安浙 周密)
2013-11
【支部风采】联飞浙里 文汇西溪——记文艺学研究生党支部“书院楹联图片展”活动成功举行
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校园文学创作,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团委主办,浙江大学晨钟诗社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所研究生支部共同承办的 “2013浙江大学图书馆诗联征集”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们的关注与参与。为了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使更多的同学感受古代书院的文化精神,加深对古代书院文化的认识,2013年11月25日,人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支部在人文学院咖啡吧举办了以“联飞浙里,文润西溪”为主题的书院楹联图片展活动。据该活动负责人介绍,书院楹联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术、教化、风俗等领域,意在张扬圣贤功德,启迪民智学思,以其耳濡目染之功,遂成潜移默化之效,至于渲染山川名胜,描绘自然风光,更使书院增光添彩,声名远扬。在中国现代的大学教育中,书院之脉不应忽视,特别是体现书院精神的独特文化载体——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更应得到显扬。“是以弘扬楹联文化,我辈责无旁贷”,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信念和责任感,人文学院文艺所和晨钟诗社的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辑录了自古及今各大书院名联,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配以相关书法作品图片和书院介绍,以期用最详尽的方式呈现给各位同学,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图片中涵盖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及东林书院等著名楹联作品,诸如岳麓书院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白鹿洞书院之“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东林书院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此之类,皆脍炙人口,流传广远。此外,还囊括了一些平时不太为人所注意的书院及楹联,如广西桂山书院联云:“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彻;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峰顶莫辞劳”等,亦足以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活动吸引了许多同学驻足观看,他们或轻咏默诵,陶醉于古代书院楹联的优美意境之中;或品评指点,相互交流感悟心得。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古代书院楹联的认识,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整个楹联文化的兴趣。同时,此图片展作浙大SQTP项目“浙江大学图书馆诗联征集比赛”的系列活动之一,还得到了来自晨钟诗社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2013-11
【健心计划】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读书沙龙活动第四期“谈价值”顺利举行
11月22日中午,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读书沙龙活动第四期“谈价值”在人文学院咖啡吧举行,人文学院党政办副主任、教工总支副书记王国英老师应邀作为主讲教师,人文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石慧玲老师主持,来自人文学院、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控制系等10多位党员骨干参与,一起谈价值,谈人生。虽然距离朱光潜先生写《谈价值意识》已经过去七八十年,但很多现象与问题在根本上、实质上仍有很多相近之处。王国英老师首先从校园里大批量教授的学术、行政双肩挑,学生功利化的深造理由等方面出发,指出人自身的价值意识会影响自己的行为,而目前社会正普遍由传统的价值理性转向现代化的工具理性。于是,王老师强调,在世俗化、工具化的包围下,作为研究生、作为研究生党员骨干,不应以功利自期,只图混资格作敲门砖,而应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有一定的坚守,有内在的价值追求。王老师希望大家不仅仅是学生骨干、党员骨干,更应朝着学术骨干努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培养对学问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广泛合作,开拓思路。随后,大家就朱光潜先生在《谈价值意识》一文中的观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交流想法和意见。朱光潜先生在文中提到“所谓审分寸,就是辨别紧要的与琐屑的,也就是有正确的价值意识”。汉语言博士支部的陈衡就此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家交流了他对“度”的看法,并提到了学术合作的问题,之后动科院的马义涛也谈到了学术合作,相比之下,不同学科间的学术合作差异显而易见,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探讨。控制系的林晓钟联系“富二代”、“官二代”问题,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缺少贵族的思想与精神,而这一精神需要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持续积淀养成。作为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这一培养土壤,充分汲取营养,注重培养自己由内而外的气质。文艺学支部的王安浙则从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价值意识的养成和树立是人实现自我的需要与思考,而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最后,王国英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要想走得快,就要一人上路;要想走得远,就要结伴同行。至此,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读书沙龙活动圆满地落下帷幕。通过四期以“谈学问”、“谈立志”、“谈处群”、“谈价值”为主题的读书沙龙,大家在阅读经典、交流分享中提升修养,抚平浮躁。(文/沈方圆)
2013-11
【支部风采】夜行宝石山,品电影,品人生——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支部活动
细雨蒙蒙的深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支部硕士生与第二支部博士生结伴徒步夜行宝石山,之后集体观看影片《红白蓝三部曲之红色》,一起品读电影、品读人生。11月14日傍晚4时许,我们从西溪出发,徒步前往宝石山。在行进过程中,硕博生相互交流、相互扶持,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爬行,支部成员顺利到达宝石山山顶。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宝石山上静观夜景,看着秋雨下浸润的杭城,等待着西湖周边华灯初上,静静感受这一份生活的浪漫与诗意。新鲜潮湿的山间空气与朦胧的夜景使我们紧张的身心得到了缓解,硕博生的交流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从山顶下来,我们去往纯真年代书吧。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文艺气息。之后,在博士生丁晋同学的提议下,集体观看了“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之《红》。支部成员认真观片,都深深地被影片的镜头语言、象征表达及博爱主题打动。观影结束,大家围绕影片及导演展开了激烈讨论,并从电影延伸出去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信念与学术理想。博士生丁晋同学发言,提示大家注意影片中的各种象征镜头并向大家推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博士生张书娟发言说,她希望国内电影界也可以多拍一些这样的文艺电影而不仅仅是追求商业利益,并从自身经历出发鼓励大家钻研学术。硕士生李妹同学说,她深受影片中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情谊打动,启发她要时刻以一颗博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成员们积极发言,认真倾听,氛围很是融洽。在温馨感人的气氛中我们品读电影、品读人生,硕博生其乐融融、围坐一席,品茶、吃水果,在浪漫的午夜静心聆听心灵的声音。最后,硕博支部一行人在夜色中徒步回到学校,结束了我们的活动。此次活动集娱乐与学术于一体,支部成员纷纷表示支持。活动既让支部成员亲近自然,放松了紧张的神经,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更使大家在欣赏优质影片的同时增长了学识,加强了硕博生之间的学术、生活交流。(文/李妹)
2013-10
【支部风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又到一年重九时,黄花今载愈生香。癸巳年九月初九,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支部与古代文学友声读书会成员在德育导师叶晔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阳节读书登高活动,此次登高路线为老和山——北高峰——美人峰——梅家坞一带,持续6个小时左右。这是古代文学第一支部新老生的第一次集体户外活动。登山过程中,支部成员既领略了杭州的美好湖山,也培养了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如在清晨连续登完老和山的700多步阶梯后,有位同学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同学们纷纷上前递糖送水。此外,一路上领队和脚力健者主动照顾体力稍弱的同学,在游步道上适时选择休息时间,还时不时地扫尾鼓励,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登了5个小时之后,当大家带的干粮和饮用水快“弹尽粮绝”,身体疲倦而又找不到下山岔道的时候,同学们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有的拿出自己的补给来分享,有的用手机定位献计献策,有的主动做探路者……登山之路上我们也在实践着友声读书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宗旨,一路交流沟通,发表读书心得。最后下山至梅家坞农家喝茶。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年轻老师和博士师兄师姐,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这些研究生新生像一群素心小孩,在门口张望很久,终于被大人招进屋里,可以窥探治学门径,可以发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在与老师和师兄师姐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我们的观点表达了,成熟与不成熟都在自信地成长;我们的疑问解开了,在杭城迷人的秋色中更加心明眼亮;我们关于学习、感情和未来的内心拧巴缩小了,变得更加神清气爽。支部党员和辐射的班级成员在这次户外体验中锻炼了身心,也在明媚秋景的立体感悟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重阳登高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深刻体悟。登高眺远于古人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于我们自己则有一份放牧视野、阅读生命的特殊意义。在友声读书会的帮助下,我们这些硕士新生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与把握,像是一次践行,我们开始浙里新的成长。(文/黄玲)
2012-09
【支部风采】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举办爱国主义主题交流活动
9月的东海不太平静,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燃起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热烈情怀。22日上午,杭州下起小雨,天气微凉,杭州植物园桂花飘香,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及能源系车辆所党支部,一起来到这里,在秀美风光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畅谈爱国主义。在植物园里的回廊中,党支部成员们坐下来,面对面,一起切磋观点,分享意见。交流中,大家无不谈到最近的钓鱼岛事件。钓鱼岛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日本近来的种种言行严重破坏两国情感,使国人群情激愤。同学们提出,对日本的荒谬言行应持强硬态度,采取强硬措施,绝不忍让。与此同时,近来全国各地的反日游行中出现的打砸抢烧等现象,同学们一致认为爱国要理性,更坚决反对不法分子假借爱国主义的名义祸国害民。只有正确的爱国主义才能真正维持国家的和平稳定,才能真正促进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回廊畅谈后,党员们漫步植物园,参观了多处景区,其中主要是韩美林艺术馆。进入艺术馆,大家即被馆中韩美林先生所写的一句话深深感动:“我的根始终在中国。”作为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韩美林先生致力于从中国两汉以前的文化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精髓,并转化为体现现代审美理念的艺术作品。其创作源泉始终离不开生养他的祖国。这是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爱国情怀,也是我们当代青年人所需的人生价值取向。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本次爱国主义主题交流活动,联合了能源系车辆所党支部,并将地点选为户外,意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小环境,走出自我小天地,将目光投向自然,投向大世界;意在激起不同专业学子们的思想碰撞,让同学们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黄清秀/文)
2010-03
本科生院关于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学部、学院(系),有关单位:2010年度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已全面启动,浙江省现已正式发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10]19号),对推荐申报工作做了具体要求,现转发如下,请各学部、学院(系)及相关教师按照浙江省教育厅通知要求,积极申报。 附件:《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本科生院教研处二0一0年三月一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10〕19号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9号)要求,从今年开始,教育部“质量工程”与我省“十一五行动计划”相关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将通过“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报送。现将教育部《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64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2010年度的规划名额,做好本年度“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推荐工作。已遴选前五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不再作为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复支持。我省已于2009年一次性确定2009年与2010年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项目,共计48项,2010年(第六批)推荐项目25个(详见附件2)。 请相关高校于4月7日前将《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一式4份,可登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下载)报送至我厅高教处,并同时登录“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上报申报材料。联系人:周琼,联系电话:0571—88008975。二、国家精品课程2010年我省将从2003—2009年省精品课程中统筹择优推荐51门(本科37门、高职高专14门)课程参加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浙江大学推荐国家精品课程限额为15 门;其他本科高校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的基数为每校1 门,且每拥有3门(含)以上国家精品课程或18门(含)以上省精品课程的学校可增加推荐1 门(取最高值,不累加);高职高专院校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的基数为每校1门,且每拥有4门(含)以上国家精品课程或15门(含)以上省精品课程的学校可增加推荐1门(取最高值,不累加)。请各高校于3月10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至我厅高教处:(1)《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1份,学校盖章,样式参见教育部《申报指南》附件12),(2)各门课程的《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一式2份,Word电子文档格式,文档名为“校名简称_课程简称”),并同时登录“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上报申报材料,逾期不再受理。《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可从教育部“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工作网站”(http://www.jpkcnet.com)下载,请在申报表最后一页说明栏注明该课程所属的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名称和课程网址。未尽事宜请参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执行。联系人:侯蔚, 联系电话:0571-88008990。三、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教育部将评审、资助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我省推荐名额为11个,其中至少应推荐2个高职教学团队。推荐国家级教学团队原则上从已有省级教学团队中择优产生,浙江大学申报数不超过4个,其他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申报数不超过1个。请符合条件的学校于3月10日前将《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一式2份)和《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学校盖章,A4纸质版和电子版各1份)报送至我厅高教处。推荐表格式请从国家级教学团队网站(http://jxtd.zlgc.edu.cn)下载。各申报院校须同时登录“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上报申报材料。联系人:韩天琪, 联系电话:0571-88008980。四、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0年教育部计划建设15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本科高校直接向教育部申报,其中“211工程”院校申报课程不超过2门,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申报课程不超过1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均可申报,教学运用的外语为英语,每位教师最多参与申报1门课程。请各高校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组织申报,并于3月19日前将书面材料(包括《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联系人信息表》和《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一式2份及光盘(包括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及所有上报材料的电子文档)1份寄至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另抄送书面申报材料1份和电子文档至我厅高教处,同时登录质量工程网站“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栏目网上填写申报表和其他材料,并提供课程网站链接网址。五、其他事项1. 本年度起,“国家质量工程”与“十一五行动计划”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将全部通过“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报送、评审与检查验收。系统访问网址:http://210.32.200.211(试运行)。网站登录名及密码将电话通知各校教务处负责人。请各高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根据教育厅给定的登录名及密码选择登陆口“学校用户”登录,选择“综合管理”→“系统管理”→“学校管理”,按要求输入学校的各院系部门,同时选择“综合管理”→“系统管理”→“管理员管理”,建立校级管理员,并确定该用户的权限。具体申报操作指南请参考网站说明,我厅也将就申报方法做专门培训。“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网站技术支持联系人:顾东袁,联系电话:15868458080。2. 教育部的《申报指南》及各项目申报表格可登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zlgc.edu.cn或http://www.zlgc.org。3. 网上报送材料与寄送纸质材料内容务必一致。请各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各项目的申报工作,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公平公正地组织校内推荐工作。同时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9号)(“质量工程”网站下载)2.《2010年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名单》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2010-01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招聘启事
附件1: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招聘启事
2009-12
浙江大学婉云京剧艺术社赴沪展演
演出结束后李和声先生和浙大婉云京剧社复旦京剧社的师生合影 张颖、李晶演出的《卖水》李小林老师在“研讨会”上发言 2009年12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学婉云京剧艺术社赴上海参加了由复旦大学主办的“高校京剧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展演”。这次参加“展演”的单位包括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农业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香港振兴京剧票房等单位。19日下午,演出在上海逸夫舞台天蟾京剧中心举办,取得了圆满成功。20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6楼会议室又召开了主题为“京剧的希望在于青年”的京剧艺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会议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日下午的“展演”,有七个单位、25个节目参加,历时将近4个小时。表演形式包括彩唱、折子戏、清唱,涉及行当有青衣、花旦、武旦、老生、武生、小生、武丑等,内容丰富、衔接紧凑,演出精彩,令观众大饱眼福。浙江大学婉云京剧艺术社共有9个节目、12位学员参加展演,演出受到观众和其他单位的高度赞扬。每个节目都有出彩之处,如孟扬饰演的金玉奴活泼俏皮的念白和身段,张颖在《卖水》中热辣火爆的表演,周广威在《天女散花》中灵动柔美的绸带舞,陈思静在《麻姑献寿》中甜美的唱腔等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取得了轰动的剧场效应。同时,其他院校的节目中也不乏动人之处,像复旦大学胡海川塑造的儒雅俊逸的小生许仙,南开大学翟鹏在《三岔口》中摸黑打斗的精彩表现,都深受观众喜爱。 20日下午2:00~3:30,主题为“京剧的希望在于青年”的京剧艺术教育教学研讨会,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天津京剧振兴基金会、香港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代表及部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生参加。会议在一个亲切、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大家畅所欲言,就高校中传承京剧艺术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浙江大学婉云京剧艺术社指导老师李小林在会议中向李和声先生及其他单位进行了浙江大学方面京剧通识课和社团建设成果的汇报。浙江大学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与会人员的极高的评价。 本次“展演”浙江大学婉云京剧艺术社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兄弟院校中树立了朝气蓬勃、严谨知性的良好的社团形象。振兴校内京剧艺术任重而道远,婉云京剧艺术社今后将再接再厉,继续弘扬京剧文化,推动校园京剧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