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
【支部风采】秋日绽放青春梦想,登高抒写人文情怀——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党支部活动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浩瀚钱塘水,连绵武林山,天上人间的西湖宛如一面银镜镶嵌其中,影射着四面八方的美景。为了增进新同学间的交流,并让大家更加了解、熟悉西湖,我们现当代文学第一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了“秋日绽放青春梦想,登高抒写人文情怀”系列活动。2014年10月12日,在这个阳光明媚、温情洋溢的日子里,现当代文学硕博支部共十二名同学参加了此次秋游活动。12日早上8点30分,大家在学生公寓北园门前集合,愉快地踏上前往第一站——黄龙洞的旅途。黄龙洞为清代杭州城著名道观之一,也是一座幽雅的山间园林。这里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园林覆盖于森森浓萌之中,洋溢着勃勃生机,显示出“藏龙卧虎”的神幽。看到高达十多米刚劲挺秀的大毛竹,14届硕士生颜快丹同学不仅赞叹:“这竹径通幽真是一绝!”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开始第二段旅程——寻找素有保俶如美人”之称的西湖标志——保俶塔。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沿着宝石山小径登山寻塔,近5公里的登山路程,多处陡峭的上山路线,依然阻挡不了大家的登山热情,一路上充满了欢歌笑语,同学们的身心都得到了全面放松,谈笑间征服了一段段的山路。“走惯了平坦的台阶,习惯了在夏日里吃着冷饮,而此刻却可以在山林中自由游走,真是迥然不同的感受!”14届硕士生石雨佳同学笑着说道。当终于看到蓝天白云背景下的保俶塔时,14届硕士生张利杰同学也心生感慨:“生活亦如登山,有上升有下降,有高坡也有平地,只要经历过攀爬的征途,就会品尝到其中的幸福与甘甜。” 旅途的最后一站是西湖断桥。断桥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东端,我们从保俶千山路下山后刚好抵达。14届博士生王佳黎同学介绍道:“今日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曰《云水光中》。”极目远眺,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大家不禁陶醉其中。中午的聚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进一步了解彼此的机会,在这样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呈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尽情享受此刻的欢乐与温馨。同时,新生们在13届博士生张慧伦学姐的指导下,选举产生了新的班委成员,颜快丹同学担任班级宣传委员,杨楠同学担任班级组织委员,至此现当代文学班委组正式成立,为今后班级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秋游活动,体现了人文学院硕士生、博士生积极向上、乐观友爱、和谐相处的精神风貌,大家互吐心声、真诚相待,攀登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极大的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大家的感情,提高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同学关系,为今后大家更好的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打下了基础。(通讯员:苏天宇)
2014-10
【支部风采】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记古代文学博士支部重阳登高
重阳登高赏景,为中华自古之优良习俗。10月2日,国庆长假适逢重阳佳节,古代文学博士支部、硕士支部众研究生在德育导师林晓光老师的带领下踏秋登高。登高会友有益于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有益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有益于结交良师挚友,诗酒论道,益处良多,吾乐而为之。 十月初的玉泉校区,桂花余香犹存,枝头鸟儿畅鸣。同学们皆衣着轻便,早早的到达集合地点,新老生一行共十八人,三三两两或聊着新近入学的见闻,或交流学术问题,处处洋溢着青春的跃动与相逢的喜悦。玉泉校区图书馆前草坪,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塑像前,同学们留下了一纸珍贵合影。艳阳普照下,似乎正在思考着竺校长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老和山坐落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四周被西溪湿地、西湖、灵隐景区环绕着,山脚下便是百年名校浙江大学。从浙大后门拾级而上,历六百级台阶便可到达第一个高处眺望。石磴两旁,各种树木挺拔秀丽、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在微风吹拂下,左右摇曳生姿,招引得游客驻足品赏,赞不绝口。老和山海拔达数百米,但同学们皆步履矫健,争先恐后,或举起相机拍下这秀丽的大好美景,或交相表达着初逢杭城河山的惊喜与感喟,于脑海中铭记这一幅幅如画的风景。北高峰虽非杭州最高峰,然因其景色秀美,山顶坐落有“天下第一财神庙”之称的灵顺寺,远近闻名,游客络绎不绝。站立于灵顺寺前的观景台,杭州美景尽入眼底,四周绵延的群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恍若蓬莱仙境;山脚下,高耸的楼阁与西湖十景相映成趣,近在眼前,一览无余。回转身来,可见乾隆帝的御笔题词“财神真君”,可见以狂草镌刻于碑石上的毛主席题诗。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俱佳,自然让人心醉,流连忘返。从北高峰下山,一行十八人或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于青芝坞会合。饭间,林晓光老师表达了对新同学的欢迎,参加登山的各位同学进行了诙谐幽默的自我介绍。其后,各自安全返校,于记忆中回味、品尝这弥足珍贵的重阳登山活动。 (文字/彭志 图片/董雪莲)
2014-05
【支部风采】听您讲诗——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支部活动
2014年5月14日晚6:30,第二十七期“启真·月光”书会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教室成功举办。书会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支部与第二支部协同承办。本次书会邀请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吴晓教授为主讲人。吴老师长期从事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研究,著述颇丰。此次书会以诗歌和中国文化为主题,重点探讨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精神和宇宙形式,指出最优秀的诗歌即是揭示了宇宙形式的作品。书会一开始,吴老师即指出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式,均在表达宇宙精神、探索宇宙形式。随后,吴老师引导学生们分析诗歌《上邪》《江南》等,指出没有意象的表达不称之为诗的表达,最终定义诗即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继而,吴老师从古到今、贯穿中西的阐释了宇宙意识的共有性以及人类文明对于宇宙形式的各种探索途径(阴阳、五行、八卦、宇宙全息论等)。最后,吴老师通过分析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及《登幽州台歌》、《枫桥夜泊》等诗歌,指出正是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同构性使得这些作品恒久流传并具有不断阐释的无限可能性,得出了最优秀的诗歌即是揭示了宇宙形式的作品的结论。支部同学们亦就自己对于诗歌的宇宙精神与宇宙形式的理解,各抒己见,与吴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第二十七期月光书会在融洽与闲适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书会深入浅出,在诗歌分析与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众多耳熟能详的诗歌名篇进行了独到而深邃的解读,使得支部同学更深刻得体悟到优秀诗歌中的宇宙形式与宇宙精神,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符合支部特色的书会活动,更是得到支部同学的一致认可。 ( 撰稿人:李妹 摄像:张慧伦)
2014-05
【支部风采】如砥湖平水映天 似锦柳软九溪边 ——记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第一团支部九溪春游活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2014年4月27日,为了增进支部成员之间的友谊,增强支部团队凝聚力,汉语言研究所第一团支部和汉语言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一起,带领博士、硕士支部向九溪迈进,一起欣赏杭州九溪的晚春四月。上午10点,支部成员乘公交到达九溪马老爷农庄。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波光粼粼的湖水滋润着四月的娇阳,湖光美景让我们沉醉其中。春的气息,让人惬意无比,让人陶醉,让人充满力量。一路欢歌笑语,踏入庄园,我们开始筹备午餐,同学们自己动手,洗菜、生火、穿串,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在午餐的时间里,同学们或谈论学术,讨论最新的学术动态,讨论感兴趣的学术话题;或谈论未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规划,打算继续攻读博士的同学们共勉,打算找工作的同学们和大家分享感兴趣的方向;或谈论生活,分享身边的奇闻异事,发表对当下时事热点的评论,大家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开怀大笑。史文磊老师也参与了讨论,告诉同学们攻读博士不易,一定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平时学习压力很大,也要抽出时间多运动,多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学会为自己减压。大家畅所欲言,此情此景,弥足珍贵。午餐过后,我们到达九溪瀑布,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倾听着万物苏醒、小草抽芽的声音,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走过九溪瀑布,我们参观了坐落在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的之江校区,晚春时节的之江校区美不胜收,这里有保存相当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我们参观了上红房和下红房两幢别墅,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罗马建筑痕迹。集体的温馨荡漾在春风中,春天缤纷的色彩冲击着我们的视野。我们在绿水青山中寻找春味,寻找开心,分享踏青、分享快乐。春风徐徐,洋溢着温馨的春味。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我们也结束了这次温馨的春游。此次活动不仅让支部成员锻炼了身体,更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了心情,增进了友谊,也达到了党建、团建教育的目的。(图文/李丹芷)
2014-03
【支部风采】踏春何处去,莓香湘湖行——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团支部活动
为积极响应“践行核心价值观 青春共筑中国梦”的团主题教育活动号召,也为增进硕博支部的情感交流,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2014年3月30日,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团支部前往湘湖踏青春游。上午8点支部成员从北园出发,乘坐地铁直接到达湘湖附近。首先,我们奔赴草莓采摘园采摘草莓,让大家在提篮弯腰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与温暖的莓香。面对一颗颗鲜艳欲滴红艳艳的草莓,大家不顾大棚里的潮湿气闷,兴奋地采摘着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不多时,大家已都是收获颇丰的小莓农了。采摘结束,大家大快朵颐之后,我们一行人前往湘湖。满眼桃红柳绿,春波微漾,大家兴致高涨,在春风暖阳的抚弄下,大家临湖而坐,围成一圈,玩起了“谁是卧底”、“天黑请闭眼”等游戏。几轮游戏之后,大家开始游览湘湖。湘湖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姐妹湖”,也是吴越文明的发源地。我们行走在小桥湖水之间,嗅着一路芬芳,感受着美景与文化气息,一路上闲聊生活趣事、文化典故。不知不觉至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乘坐地铁返校。此次春游活动既让大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走向大自然,愉悦身心,也让大家在“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中坚定了生活与学术的信心,达到了支部主题教育的目的,增进了成员之间的友谊,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饱满的姿态迎接学习和生活!(文/李妹)
2014-03
【支部风采】“相约星期二”——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团支部团日活动
3月25日下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团支部在人文学院咖啡吧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相约星期二”。“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精简,但却饱含人生哲理。开学以来,课业繁重,我们专业的同学很少有机会聚到一起。因此此次活动,我们以读书会的形式畅谈人生和理想。读书会以最近发生的时事讨论开始,在座同学分享时讯,发表看法。王晓雄同学谈了马航,吴丹丹同学聊起了廉政,施薇同学聊了杭州汽车限购等,为接下来的讨论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针对《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大家围绕“青春、激情、文化、品味”等主题,提出自己的困惑,相互倾诉和解答。张佳颖同学抛出了“如果生命就剩下一天,我们要做什么”的问题,韩骁同学回答道要就像普通的一天一样过,能做得就是开心地度过每一秒。此外,我们专业的时侠术同学已经工作十几年,在此次读书讨论会上带给大家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充满哲思的感悟。他认为人要充实自立地活着,保持本心和对生活的热情,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抽空看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伴着咖啡香和书香,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除了专业学习外,我们研究生应该多读好书,有空出去感受大自然,留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心灵成长。(文/钱蓓慧)
2014-03
【支部风采】临山胸襟阔 归路满春风——记汉语言研究所第一团支部与古籍所团支部登宝石山活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014年3月22日,为了增进支部成员的友谊,增加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支部成员的体魄,响应学校“践行核心价值观青春共筑中国梦”的团主题教育活动号召,汉语言研究所第一团支部在团支书李丹芷,组织委员黄哲的带领下,与古籍所团支部联谊,一同前往宝石山,感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三月杭州。22日下午四点,汉语言研究所第一团支部与古籍所团支部准时出发,步行到达宝石山下。顺着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同学们拾阶而上,山下是含苞待放的枝桠花朵,山上是幽静繁密的茂林修竹,伴着鸟鸣蝶舞,同学们一路欢歌笑语,登上了宝石山顶。四周俯瞰,一览众山小,一座座芳草萋萋、绿树苍翠、野花烂漫的山岭映入眼帘,在宝石山上看西湖,别有一番滋味,她婉如恬静温柔的少女,如一副淡淡的水墨画,又如一杯韵味十足的香茗。此情此景引得同学们纷纷在此地合影留念。登上山顶,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心情舒畅,精神昂扬,忍不住大声欢呼。登上初阳台,两个团支部的同学对“践行核心价值观·青春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或表达对时事政治的认知和感想,或畅谈“我的中国梦”,或分享此次登山的感悟,气氛热烈而融洽。同学们说道:真正的登山不是轻松的漫步,不是循规蹈矩地拾阶而上,而是走野路,辟蹊径,登险峰,探幽谷,战胜的是艰难,挑战的是极限,较量的是体力,考验的是意志,经历的是惊险,享受的是刺激,当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而登顶一览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胜利、自豪和强大。当穿行于丛林之中,松竹满目,鸟语花香,我们呼吸的是沁人心脾的芬芳,触碰的是大自然的爱抚。当我们探索在深涧溪旁,看飞瀑直泻,听水声轰鸣,会胸涌澎湃,心随水飞。当我们陶醉于碧潭的清澈与旖旎,欣赏着潺潺流水的娇媚。此时的我们悠悠然而有静谧、脱俗、高雅、飘逸之感。通过这次登山,同学们对于山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也产生了更多的感触和思考。同学们更由爬山想到人生。人漫漫的一生,就是有一次次艰难险阻的登山之族叠加而成,人生才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动人。坚持,执着,勇敢,吃苦耐劳,是人生的积极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人生的奋斗征途中,目标要一步步接近,不可能一就而蹴。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厄,此时,不要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要充满自信,认为“我行、我能”,坚持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才能看到最佳的风景。春分过后的山色让我们流连忘返,直到下午七点,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此次活动不仅让支部成员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更让铜须门放松了心情,增进了友谊,此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讨论,也达到了团建教育的目的。 (图/文李丹芷)
2014-03
【支部风采】汉语言研究所举办语言学沙龙活动
3月18日下午,由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硕士支部和博士支部联合主办的语言学沙龙活动在教学主楼259室举行。沙龙邀请了汉语史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史文磊老师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衡同学为大家作报告。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吸引了学院几十位学生和老师参会,由博士支部孙成娇同学主持。在本次沙龙中,史文磊老师为大家作了《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的主题报告,史老师指出,在语言史研究中要注意对语料的选择,基本要求是口语性和可靠性;在对语料的分析过程中,则包含确认有效例证、剥离口语成分、分析统计数据和重视典型语料四个方面。接下来史老师又结合自己所写的几篇论文更深入细致的对语料的使用问题作了讲解。陈衡同学则为大家作了《语言学研究中的几种统计方法简介》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首先提出了语言是一种概率的东西,指出了数理统计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他又为同学们介绍了HyConc、ICTCLAS、antconc、Access等简单语料库操作工具,同时对SPSS软件的使用进行了详细地演示。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学生和老师们就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沙龙活动为大家的学术研究拓宽了思路,也给予了同学们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文 汉语言研究所硕士、博士支部)
2014-03
【支部风采】以梦为马,喜迎马年生活会——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支部活动
新学期,新气象,新展望。新学期伊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硕博支部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得交流着新一年的生活展望。2014年2月25日,我们硕博两个支部开展了开学之后的第一次生活交流会。会议主要就寒假生活心得及新学期生活展望为主要讨论内容。在会上,首先是两个支部书记向大家了解了支部同学的寒假生活状况。同学们都十分充实且愉快得度过了寒假生活,除了完成自己的学术作业外,支部成员们还积极关注国家大事,热心公益事业(“五水共治”捐款活动),投身社会实践(兼职),也有部分同学利用寒假时间外出旅游(东北、马来西亚游、香港等),体验异域风采,充实个人生活。当然,支部书记也认真关心同学们新学期的思想动态,希望大家积极与组织交流自己的个人困惑及困难等。同时,支部同学纷纷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学术生活齐头并进,希望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在尾声之际,支部同学还就硕博支部春学期的春游策划进行了讨论,同学们纷纷对良渚文化村之行和野外山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次活动在温馨的回味与幸福的展望中,让支部同学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爱意,增进了支部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不仅是研究生支部内部的沟通,也使硕博支部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交流。此次活动,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取得圆满的成功。以梦为马,愿你随处可栖!愿我们两个支部的同学们带着梦想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好!(文/李妹)
2013-12
【支部风采】严冬访寝 探花会友——记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温情冬日,我送关怀”活动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响应研总支“温情冬日,我送关怀”的活动精神,2013年12月28日下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支部的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兼心理委员一起走访了学生宿舍,了解与关心同学们的期末学习与生活情况。支部成员走访了9幢、15幢和20幢学生宿舍,首先为同学们的期末学业重压做排解。大家一起交流了各门课程的考试、论文、展示要求以及完成时间,让每位同学按照自己的选课情况做好规划,同时也分享了许多近期有趣好玩的活动,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学会放松心情。其次,对同学们元旦及寒假出行时的人身、交通、财物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做了提醒,支书提醒大家寒假回家离开寝室一定要记得关水、关电、关门、关窗,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宣传委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大家在人潮拥挤的地方不要露财,双肩包最好背在胸前,手机要放在有拉链的口袋;心理委员提醒同学们随身不要带太多的现金。最后,询问同学们寒假回家的时间,提醒大家为避免春运买票困难,长途的同学要尽快确定回家时间尽早买票。这次走访寝室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谈心、互帮互助的机会,让支部党员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更好地为有困难的同学排忧解难。冬日送温暖,是关怀、是温馨。本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支部内部的凝聚力,也为之后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文/吴慧慧胡凌燕黄玲)
2013-12
【支部风采】温暖圣诞,快乐跨年——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第二支部活动
温暖人心的圣诞,欢乐喜庆的跨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硕博支部齐聚一堂,在美食与知识的陪伴下,感受着温暖的缘分与爱意。2013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我们两个支部开展了以“温暖你我”为主题的节日聚会。在圣诞与跨年的浓厚节日气氛中,我们重温了从九月开学以来这几个月相处的点点滴滴,然后彼此送上圣诞与新年的平安祝福。俄罗斯留学生雅娜的参加更是使我们的聚会中西结合,其乐融融。大家纷纷表示相遇是难得的缘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聚会上,智慧与美食作伴。我们支部为同学们准备了苹果、巧克力、花生、点心等美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谈生活、谈人生、谈梦想。交谈中,支部同学还特别提醒各位小伙伴,岁末是各类安全事故、偷盗事件高发期,希望大家要注意宿舍用电安全、用水安全、保管好个人财务及保障人身安全等事项,积极协助支部为做好寒假返乡工作。这次活动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与真诚的祝福中,让支部同学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爱意,听着他们的感谢、看着他们的笑脸,让负责活动的同学们也感到十分幸福。这次活动是一个增进支部同学感情的契机,不仅是研究生支部内部的沟通,也使硕博支部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当然留学生的参加也为活动带来了一抹异域风采。此次活动,在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取得圆满的成功。
2013-12
【支部风采】送你一颗苹果,愿你从此平安喜乐——记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支部平安夜宿舍走访活动
Silent night, holy night,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今夜,天籁般的《silent night》让西溪校区充满了温情与浪漫。12月24日是温馨的平安夜,虽然它是西方的节日,但就像我们会庆祝感恩节、情人节一样,在这天,我们会给身边的朋友送去一颗苹果,借用“苹果——平安之果”的美好寓意,为TA带去平安喜乐的祝福。为使同学们感受到浓厚的校区节日氛围,特别是缓解学期末沉重的学业压力,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支部于24日晚开展了“温情冬日我送关怀系列之平安夜送祝福”的宿舍走访活动,给文艺学研究所的全体同学带去了平安祝福。苹果、巧克力、牛奶糖……支部同学精心挑选着各式饱含甜意的小礼物,每一份小礼物,都代表着对同学们的祝福,除此之外,支部同学秉承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作风主张,自己动手完成了所有“平安福包”的设计与包装,虽比不上买来的精致华美,却别有一番简约之美。晚上,支部同学带着亲手完成的 “平安福包”来到大伙儿的宿舍,为伙伴们送去平安与喜乐的祝福。活动中,特别是走访到许多博士研究生的宿舍,让他们觉得既意外又开心。由于平日里学业负担重,论文发表压力大,他们少有时间与我们交流互动,但通过这次“平安夜送礼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祝福,听着他们的感谢、看着他们的笑脸,让负责活动的同学们也感到十分幸福。在送礼物的过程中,除了祝伙伴们圣诞快乐之外,支部同学还特别提醒各位小伙伴,岁末是各类安全事故、偷盗事件高发期,希望大家要注意宿舍用电安全、随手关门、保管好个人财务及保障人身安全等等事项。“Silent night, holy night,Sleep in heaven”……在这个浪漫的平安夜里,送你一颗苹果,送去一份祝福,愿你从此平安喜乐。 (文/曲飒飒 王安浙)
2013-12
【支部风采】圣诞红歌会——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团支部活动
12月25日,正值圣诞节,在一片红通通的氛围中,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生团支部举行“圣诞红歌会”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我红我来唱”。此环节由12级、13级的硕士和博士共同组成的四个小组表演小合唱。13级硕士生首先上场,一首《南泥湾》获得师兄姐们的热烈掌声。紧随其后的三个小组演唱了《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歌唱祖国》等歌曲。在激扬歌声中,同学们尽情地用自己的歌喉歌唱祖国,自豪感和壮志激情油然而生。在第二个环节“我是红歌K歌王”中,许多同学之前做足了准备,参与十分踊跃,红歌曲曲不断。不论是沉稳与坚定的《我的中国心》,抑或是摇滚范的《中国人》,几位同学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经过同学们的投票,王艳伟同学被选为最佳红歌手。一首《映山红》博得一屋掌声与喝彩,更是引得全体同学一起合唱,重温红色歌曲的经典魅力,唤起对红色经典的记忆。最后,大家一齐演唱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本次活动在激情昂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红歌会,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红歌知识,增进了支部成员的感情,同时也给同学们的圣诞节增添了生机和乐趣;而同学们更在活动中漫游历史,增加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文/杨小丽)
2013-12
【支部风采】平安之夜送平安,圣诞传说表温情——记古籍研究所研究生支部平安夜观影活动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今晚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伴随着悠扬欢快的歌曲,平安夜的钟声敲响。虽然是异国节日,但在这寒冷的冬季,却洋溢着分享互助的温情。古籍所支部特意选在平安夜举行“平安之夜送平安,圣诞传说表温情”的观影活动,向同学们传递一份平安祝愿。本次活动在12月24日晚7点于古籍所会议室229举行,播放的电影《圣诞传说》是一部温情的芬兰影片。影片讲述圣诞老人的由来,主人公Nikolas为了报答村子里曾经收养过他的家庭,在圣诞夜将自己亲手雕刻的玩具给那个家庭的小孩,年复一年,他一直坚持这个传统,即使遇上种种阻碍,他也义无反顾,最后他成为了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希望与欢乐。电影的温情气氛感染了每一个同学。大家在观影后抽取了写有各人名字的精美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将自己的美好祝愿送给他人。最后,支部给每位同学送上一只平安果,愿大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幸福美满。这一夜,电影暖暖,触动着我们要懂得感恩;这一夜,苹果红红,倒映着我们幸福平安的面颊;这一夜,祝福声声,温暖了在外求学的我们。这一夜,终将是我们记忆中难忘的一夜,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祝福,在心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而电影中圣诞老人的善良、无私奉献及感恩之心都蔓延在我们心中,相信也会继续传递下去。(文/张杨溦蓁戴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