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6-10-12
      周启超研究员学术讲座报道
      2016年10月11日下午2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周启超研究员应邀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会议室做了题为《经典的深度与品读的维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教授主持。周启超研究员首先提出经典不当只有一种解读方法,读文本的人有不同的视界。他认为至少有三种“视界”,分别为解译、解析、解说。解译关注文学文本的思想内涵,突出文学文本的布道、教化和认识的功能;解析关注一部文学文本的生成机制,结构方式;解说重点关注的是文本作者的真实意图和读者可能对文本产生的种种解读,这就涉及到前文本、潜文本、互文本的概念。随后周启超研究员从果戈里的《鼻子》、索洛古勃的《小矮人儿》和布尔加科夫的《孽卵》这三部小说入手,分析了他本人解读这几部经典作品的视界。例如,在谈及布尔加科夫的《孽卵》时,周启超研究员十分赞同高尔基的观点,认为这部作品是“机智巧妙的的警世之作”,既有形而下的讥讽,更有形而上的思虑,具有强烈的反乌托邦意味。最后,周启超研究员还就在作品的文学性问题、在国外期刊如何发表论文等问题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讲座将文学理论与具体的文本相结合,生动有趣,使在场的听众受益良多。
    • 2016-10-10
      胡可先教授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6年9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公布了本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我院中文系胡可先教授的研究成果《新出石刻史料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成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入选成果反映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领域的领先水平,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新出石刻史料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是以新出石刻为依据,展开唐代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成果充分挖掘了新出石刻特别是墓志当中有关文学家族的资料,为项目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将大量新出土石刻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从士族文学研究的角度,考察南北朝门阀士族到唐代科举家族这一历史转型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学家族,这些文学家族传承千年的家风、学风与文风,进而揭示唐代文学生态的多面向。以新出石刻史料特别是墓志资料为主要依据的研究,能够深入挖掘唐代重要家族的文学内涵,梳理唐代文学的家族谱系,建构以文学世家为基础的中国文学史的特定类型,从而推进和深化了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前身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是国家奖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从2010年开始每年集中评审一次,申报成果可以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以外的研究成果,但必须是已经完成的书稿且尚未公开出版。对于入选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方式组织权威出版社出版。今年《成果文库》全国共申报329项,有48项成果入选。我校今年有2项成果入选。 
    • 2016-09-27
      2016年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会议顺利举行
      2016年9月23日上午9:00,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会议在学院行政楼二楼大会议室顺利召开。我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张良老师、副书记段园园老师和由各研究所推荐的17名优秀研究生骨干候选人一同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伊始,段园园老师简单介绍了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评选方法。随后,17位研究生干部代表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6分钟的工作陈述,将自己近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事迹和个人感悟进行了汇报。待各位代表汇报完毕后,全体与会成员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民主选举出了申志锋、周维煦、邬如碧、孙正亚、黄成蔚、廖宋倩、王嘉黎、张珑溢、董润茹、尹境悦、乙小康、薛璇、赵江红、马齐旖旎等14名同学,作为我院优秀研究生干部的推荐人选。会议的最后,张良老师和段园园老师分别对各研究生干部在该学年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推荐资格的同学们表示祝贺。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李欣楠  文/图)
    • 2016-09-23
      “微信:文艺与舆情研究的新领域”主题讲座成功举行
      2016年9月22日上午,著名文学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圣元先生来到浙江大学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课堂,在教学主楼中文系会议室举行了“微信:文艺与舆情研究的新领域”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中文系黄擎教授主持,文艺学专业朱首献副教授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党圣元先生主要从“平台”和“产销者”两个关键词展开话题。他首先提出,当代文艺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传播学与媒介学这两个领域。他以草根作者越来越多地参与网络写作为例,指出网络文艺发展潜力巨大,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所以当下应多关注传统文艺形式与网络文艺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一新兴平台,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和批评者参与网络创作。同时他也提出了实体刊物与文学网站进行联合互动的设想,认为应从学术战略与文化战略角度,深入地研究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与作用。党圣元先生还着重分析了微信受众作为互联网信息产销者的身份特征。他指出,传统舆情收集方式主要以调研、采访等形式为主;而微信作为收集、研究以及分析舆情的新领域,具有直观性、时效性、匿名性等新特点。但当前网络秩序仍存在各种问题,创作者与批评者要引导文化产业有序发展,促进公益文化发展,引导正确的舆论发展方向。    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对于党圣元先生的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的同学们无不表示党先生的学识渊博,视野宏阔,阐述精深,受益匪浅。他们认为此次讲座紧扣时代发展潮流,极具前瞻性,为自己将来专业研究方向的选择带来了很大启发。
    • 2016-09-18
      黄健教授出席俄罗斯“第11届列•托尔斯泰经典著作与其他古典作家翻译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应俄罗斯雅亚斯纳雅•波良纳列·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主任托尔斯泰雅的邀请,我校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健于2016年月9日至4日~9日赴俄罗斯拉市参加了“第11届列·托尔斯泰经典著作与其他古典作家翻译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家的3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特点,经典著作翻译与解读,翻译中的文化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黄健教授向会议提交了《鲁迅与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论文,并进行了会议报告,认为人道主义是鲁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基质,两人在这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基于对本民族和人类的关怀,他们都把意识聚焦在对人的存在、发展和前途、命运的关注上,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大爱理念和精神。围绕这一观点,黄健教授与参会的各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重点回答了各国学者所提出的“托尔斯泰与孔子、老子”、“托尔斯泰与中国传统文化”、“托尔斯泰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托尔斯泰与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的关系”的问题,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                                                  (中文系供稿) 
    • 2016-09-13
      浙大婉云京剧社在第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中获佳绩
      2016年8月15日至20日,由中国戏剧表演学会高校京剧委员会发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陕西省京剧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在西电南校区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6所高校的384名师生,带来380余个剧目,共计13场的精彩演出(1场开幕式清唱,5场展演,7场竞赛)。期间,还举行了京剧名家讲座和理论研讨,中央电视台也对本次大会进行了采访,在十一频道的“戏曲采风”栏目播出。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通过自主报名,共有来自婉云京剧社的两名学生代表浙江大学参与此次研讨会。在领队王丽华老师(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副会长)的带领下前往西安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其中,竺可桢学院本科生卢予奇凭借《苏武牧羊·望乡》片段获得一等奖,大段“反二黄”唱腔表达了苏武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生吕梦婷以《白蛇传·游湖》片段获得二等奖,以甜美的音色描摹出秀美的西湖风光;浙江大学婉云京剧社荣获最佳组织奖。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我校王丽华老师也有精彩的表演,清唱了《玉堂春·监会》选段。为了备战本次比赛,婉云京剧社的两位指导老师(叶盛华:浙江京剧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谢绍骥:浙江京剧团主要琴师兼唱腔设计,国家二级演奏员。)对两位参赛学生进行了悉心指导,王丽华老师更是在8月6日带着学生来到杭州京剧茶座“战”前练兵。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两位参赛学生的唱腔和身段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此次全国性的京剧盛会,我校婉云京剧社的社员不仅在舞台上充分展示了浙大学子的风采,也与其他高校热爱京剧的师生互相交流、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开幕式:领导与5位评委合影)(我校王丽华老师在开幕式上演唱)(卢予奇《苏武牧羊》参赛照片)(吕梦婷《白蛇传》参赛照片)(左起:浙大学生卢予奇、王丽华老师、北京戏校王如昆老师(评委)、会长雍安保老师、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韩星臣书记、著名画家戈宝栋老师、参会代表、丁记者、浙大学生吕梦婷)
    • 2016-07-23
      情牵水利,感悟民生——“浙水设计”实践分队分赴白茅湖排灌站和海宁盐官排涝枢纽实地学习
      近日来,全国多地洪涝灾害的新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在水利工程部门博士生实践分队的成员们更加有学习的现实感和责任感。2016年7月22日,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的水利工程项目,实践分队在设计院领导和同事带领下分别赴西湖区白茅湖排灌站综合改造工程和海宁盐官排涝枢纽工作组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实践分队成员随同浙水设计院党委书记李月明、副院长陈舟、党群部主任陆勇、党群部李程碑一行前往海宁市盐官排涝枢纽,看望攻坚作战的千岛湖引水工程嘉兴段工作组。为确保千岛湖引水工程嘉兴段的设计工作及时完工,从五月份开始,设计院各生产部门派出人员组成工作组,在盐官排涝枢纽集中办公。设计院领导此行首先是慰问,关心工作组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进度,鼓励大家工作之余进行体育锻炼,家中若有困难可积极向院中反应,院内会尽力帮助解决。其次是成立了党支部,通过提名投票选出党支部书记。院领导与支部党员进行座谈,鼓励他们发扬党员身先士卒的精神。党支部书记也表示,会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完成工作,工作之余积极组织大家学习党中央文件,提高觉悟与认识。会后,陈舟副院长带领大家参观了盐官排涝枢纽。二十年前,正是陈院长和团队设计出了这一工程,开挖了南排河,在入江口设闸,内置四个大泵,内河水位过高时,用泵抽出排到钱塘江,用以防涝。二十年后,这个工程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技术成熟。之后,大家参观了西海塘,望着此刻平稳的钱塘江,众人设想着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场景。白茅湖排灌站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新城卫星浦,是省内首个由设计院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白茅湖排灌站工程是一座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是西湖区“五水共治”重点水利工程和“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之江地区的防洪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分队首先参观了排灌站的水泵站部分,了解到通过浙水设计院的对闸门和水泵站的改造,使该排灌站可以在防洪排涝发挥更大的功用,不仅增大了泵站排涝的规模,而且还增加了引水功能。负责人翟主任介绍,由于杭州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城市居民人口众多,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导致城市内水域污染严重,通过排灌站的引水功能,可以在水污染严重时将城市内污染的水排出,并且引入钱塘江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地区的水环境,为附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拆复建后的管理房。为了更方便的控制水泵,设计院为排灌站增加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在系统内监测水泵站的闸门开合、流量大小、电压电流等情况,并且可以远程控制水泵站的工作情况。这样的改造大大减少了排灌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为了应对突发状况,还增加了开关柜,并保留了水泵站手动控制开关,即使计算机监控系统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控制水泵站的工作。可以看出,对于工程应用,设计院在设计的过程非常全面细致地考虑到各种状况的发生。实践分队成员都认为这次实地参观活动非常必要、受益匪浅,因为实践出真知,现场是最好的老师。工程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并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状况进行灵活的改造。同时,对于每一个工程,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该恪尽职守,保质保量,综合考虑。傍晚,我们随院领导返回杭城,八点到设计院时,院内灯火通明,设计院进入了一天中最红火的时刻。因为只有夜晚时分,大家才能安静的时间进行工作,也是效率最高的时候。工作组的团队合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水利枢纽救世济民的功用,也令人感慨这些设计人的伟大。万家灯火时,他们却在熬夜加班,如此种种,让人越来越敬佩这群人,越来越喜欢设计院。对仅剩的一周时间,我们会更加珍惜,也会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供稿:徐小晴 刘嘉涵)  
    • 2016-07-11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2016年第3期(总第40期)简报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2016年第3期(总第40期)简报.pdf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57/64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