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华东论道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2016-11-24

  • 作者:

  • 浏览次数:2


20161119-20日,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华东论道学术论坛在西溪校区人文咖啡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海德格尔的凡·高阐释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苏宏斌教授主持,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人文学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们也到会聆听并参与讨论。

论坛于19日上午8:30开幕,学者们分别从海德格尔与夏皮罗孰是孰非、海德格尔的凡·高阐释与其诗学思想的关系、海德格尔阐释凡·高作品的语境和目的等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朱国华教授指出,海德格尔在阐释凡·高作品时的失误表明其哲学和诗学思想存在“不落地”的缺陷,无法把抽象的理论思辨和具体的批评实践统一起来;沈语冰教授认为海德格尔隶属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艺术史传统,长于理论建构而疏于对具体作品的观照,夏皮罗则与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等同出一脉,致力于捍卫艺术史的人文主义传统,由此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分歧;刘旭光教授认为海德格尔之所以误读了凡·高的绘画,是由于他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导致他把自己的主观想象投射进了作品之中;苏宏斌教授认为,海德格尔和夏皮罗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前者坚持现象学的无成见的直观方法,后者坚持解释学的有成见的理解方法,两种方法本身并无对错、高下之分,海德格尔之误在于让不恰当的成见混入了直观之中,从而损害了现象学方法的有效性,夏皮罗的成功则源于对作品的直观更为充分,而理解的成见也较为合理,因此只有把两种批评方法统一起来,才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做出合理的解释。此外,汪正龙教授、王峰教授、刘彦顺教授、张云鹏教授等也都发表了精彩而独到的见解。

1120日上午,论坛还另设专场,供学者们自由发言。单小曦教授提出了“媒介论文艺学”的构想,主张20世纪的语言论转向应该被21世纪的媒介论转向所取代;张瑜教授则坚持语言论转向的合理性,探讨了近年来西方语义学研究中的“可能世界理论”对文学理论的启示;朱首献副教授关注的是中国近代早期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问题,认为梁启超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本次论坛沿袭了以往求真务实的风格,摒弃了形式主义的不良会风,学者之间进行了坦率、充分的交流,论争激烈、尖锐,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大家一致认为,会期虽然短暂,收获却颇为丰盈,因此也对下届论坛充满了期待。

 (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