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基于历代训释资源的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2025年4月7日,我院王云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历代训释资源的汉语词汇语义研究”开题论证会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室成功举办。 应邀参加开题论证会的专家组专家有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线上)、复旦大学汪少华教授、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 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俞敬松教授、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浙江大学王诚副教授、浙江大学卢鹭副研究员、浙江大学郑伊老师等参与本次会议。论证会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项目首席专家王云路教授致辞。王云路教授介绍了评审组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说明了论证会流程,并向各位专家、课题组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第二阶段由专家组组长华学诚教授主持。项目首席专家王云路教授就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作总体汇报。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俞敬松教授、浙江大学郑伊研究员就“历代训释资源的汇集整理及其数据库建设”进行汇报,介绍了训释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工作计划以及现有成果。浙江大学王诚副教授就“基于古代训诂的上古汉语同义词、反义词研究”进行汇报,通过举例分析介绍了课题在利用出土材料、词义研究和语法研究结合、从历时角度进行演变考察等方面的创新。浙江大学卢鹭副研究员就“基于注疏语料、佛经音义的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进行汇报,介绍了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的课题目标、主要材料、研究方法和视角、预期安排等。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就“近代汉语方言词、俗语词”作简要介绍,对于如何在前人既有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研究提出新的思考。在充分听取项目组汇报后,专家组就如何协调子课题之间的整体性、框定同义词的共时性、训释材料的性质的处理和判定、围绕典型材料进行数据库建设以及建构理论框架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并建议适当对项目进行精简和瘦身,课题组成员进行回应并对专家们表示感谢。第三阶段由专家组组长华学诚教授代表专家组进行总结发言。华学诚教授对课题组的研究方案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以历代资料系统收集与整理为基础,结合现代手段建设数据库,具有可靠的资料保证;该项目总体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预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该项目把建构汉语词汇语义学作为目标,把汉语词汇研究带入科学化与现代化,能够在吸收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出对世界语言学具有创造性意义的理论贡献。文:陆海燕图:何佳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