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作者:
浏览次数:93
2016年11月21日,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曹淑娟教授应邀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题为“历史记忆与意义诠释——以明清重修苏州沧浪亭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中文系周明初教授主持,叶晔等多位老师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众多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活动。
曹淑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古典诗词学。著有《汉赋写物言志传统》《晚明性灵小品研究》《流变中的书写:祁彪佳与寓山园林论述》《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说与实践》等多种学术论著。在明清小品、园林文学与美学、文学鉴赏与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一、园林生命的有限性;二、沧浪亭历史;三、改建蕲王朝:英雄记忆的访寻与表彰;四、修亭作记:书写意义的体认与追随;五、重修沧浪亭园:悠游自胜的空间重构与诠释;六、编集园林艺文志:欧阳修评论的继承与转折;七、结语:刮除与重写。以空间的局限、物质的残朽毁败、人事的治乱盛衰等归纳园林生命有限性的具体特征呈现。择选孙承祐、苏舜钦、欧阳修、韩世忠、归有光、宋荦等著名人物存世诗文,勾勒沧浪亭的千年变迁。在正统官方书写中,突显抗金名将韩蕲王世忠的英雄事迹,对典型人物的表彰,意在宣扬忠义勇武精神。在传统文人书写中,通过历代沧浪亭的不断重修与文人撰写诗文,树立苏舜钦在沧浪亭追忆中的独特地位。而释文瑛的介入,又生出了宗教空间。对宋荦翻修沧浪亭,编撰《沧浪小志》,引进王阳明作为自我与苏舜钦的联结作详细解读,强调沧浪亭由私家园林向集体记忆的转化。最后得出“文士与社会群体拒绝章惇、回避韩蕲王,从诸位主人中,‘沧浪亭’联结着‘苏舜钦’被选取出来,自宋荦以降,稳定地为历次重修者及广大社会群众所认同”的结论。
两个半小时的讲演结束后,同学们就讲座中涉及到的许多有趣话题向曹淑娟教授请教,如园林景点与造景方式对文人书写历史记忆时文类择选有何影响。曹教授则以祁彪佳寓山园林为例,详细阐述了景点与文类之间的可能性关系,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整场讲座曹教授旁征博引,推演与实例兼具,理性思维与诗性语言结合。讲座气氛热烈,在座师生均受益匪浅。本次讲座至此圆满落下帷幕。
(彭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