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讲座报道

  • 2016-11-29

  • 作者:

  • 浏览次数:41

20161127日周日9点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康保成教授应邀在浙大西溪校区行政楼二二九会议室进行一场题为“中国戏剧史的图像学研究漫议”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浙江大学中文系周明初教授主持,吸引了汪超宏、徐永明等多位老师以及人文学院的众多硕、博研究生前来聆听受教。

康保成老师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出版有《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苏州剧派研究》、《傩戏艺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等著作多部,参与《全元戏曲》、《全明戏曲》等古籍整理工作,尤在戏曲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

康教授以图文相互穿插的方式,向在座的师生们展示了珍贵的出土戏曲文物照片,并与古籍记载互证,以还原戏剧发展原貌。康教授表示,严谨客观、求真去伪是戏剧图像研究的基本态度,他在讲座中举例说明学术严谨的必要性。重庆大足石窟中有五座小石雕,为五个动作各异的人环聚一起的情景,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这是宋杂剧中的“五花爨弄”,康教授阅读文章后前往实地考察,发现五座石雕的侧面还有五个人,只是因为侧面靠悬崖,此前没被发现而已

康教授表示,用图像研究戏剧史是戏剧史研究的必要手段,但是需要注意四点:一,对于所涉猎的各门学科,需要有基本的了解,须充分汲取前人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二,解读图像必须以文献为根据,不应随心所欲,按可信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正史、野史、地方志和口述史;三,对于一时无文献参考的图像,更须耐心细致,合理解读,切忌主观随意;四,要区分故事图像与演出场景之不同。

两个小时的讲演结束后,师生们就讲座中涉及到的许多话题向康保成教授请教,其中汪超宏教授就戏曲研究方向博士生选题难的问题与康教授作了沟通,这也是古代文学研究所的同学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康教授从戏曲源流、近代戏曲史料和民俗史料三个方面回应了汪老师的问题,给同生们指出了三道戏曲研究的突破口。讲座气氛热烈活泼,讲座内容丰富充实,师生们均受益良多,本次讲座至此完满落下帷幕。

(文、禹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