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意识理论:东方与西方”系列小型研讨会第三次会议报道
2016年6月9日早上9时,“当代意识理论:东方与西方”系列小型研讨会第三次会议在教学主楼267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李恒威教授和浙江理工大学徐怡博士共同主讲了题为“意识有水平吗?”的报告。到场的有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唐孝威院士、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李峙特聘研究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同学。 首先,徐怡博士为我们阐述了Tim Bayne, Jakob Hohwy与Adrian M. Owen在《Are There Levels of Consciousness?》一文的观点。徐怡博士首先为我们解释了“意识水平”(a level of consciousness)的概念。“意识水平”是意识科学中的一个关键构想,不仅可以用它来描述与昏迷后障碍、癫痫、麻醉和睡眠相关的意识全局状态,它还在理论和方法论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种意识水平到底准确意味着什么还远不够清晰。李恒威教授认为,以水平为基础来描述意识的全局状态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意识科学忽视了“意识的全局状态”这一概念,“意识的全局状态”这一概念其实并不等同于“意识的水平”,所以,基于水平的全局状态的概念是不合理的,全局状态应该是基于一种多维度分析的。因此,意识的全局状态是一种包括意识的认知和行为维度的多维度现象(比如无内容却有功能的形式)。此外,徐怡博士为我们例举了两个值得思考的全局状态的维度:内容相关的维度和功能维度(或维度族)。但李恒威教授也指出,虽然提出了两个相关的维度,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诸如建构全局状态的维度的本性是什么、除了把关控制,还有其它什么与内容相关的维度、注意对建构全局状态是否有用等相应的问题,因此详细的维度架构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李恒威教授和徐怡博士都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由此引申的一些问题,讲座气氛十分热烈。(文/钟柠穗、图/肖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