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6-06-13
      “当代意识理论:东方与西方”系列小型研讨会第三次会议报道
          2016年6月9日早上9时,“当代意识理论:东方与西方”系列小型研讨会第三次会议在教学主楼267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李恒威教授和浙江理工大学徐怡博士共同主讲了题为“意识有水平吗?”的报告。到场的有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唐孝威院士、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李峙特聘研究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同学。    首先,徐怡博士为我们阐述了Tim Bayne, Jakob Hohwy与Adrian  M. Owen在《Are  There Levels of Consciousness?》一文的观点。徐怡博士首先为我们解释了“意识水平”(a level of consciousness)的概念。“意识水平”是意识科学中的一个关键构想,不仅可以用它来描述与昏迷后障碍、癫痫、麻醉和睡眠相关的意识全局状态,它还在理论和方法论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种意识水平到底准确意味着什么还远不够清晰。李恒威教授认为,以水平为基础来描述意识的全局状态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意识科学忽视了“意识的全局状态”这一概念,“意识的全局状态”这一概念其实并不等同于“意识的水平”,所以,基于水平的全局状态的概念是不合理的,全局状态应该是基于一种多维度分析的。因此,意识的全局状态是一种包括意识的认知和行为维度的多维度现象(比如无内容却有功能的形式)。此外,徐怡博士为我们例举了两个值得思考的全局状态的维度:内容相关的维度和功能维度(或维度族)。但李恒威教授也指出,虽然提出了两个相关的维度,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诸如建构全局状态的维度的本性是什么、除了把关控制,还有其它什么与内容相关的维度、注意对建构全局状态是否有用等相应的问题,因此详细的维度架构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李恒威教授和徐怡博士都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由此引申的一些问题,讲座气氛十分热烈。(文/钟柠穗、图/肖云龙) 
    • 2016-06-01
      月光书会第41期新闻简讯
            2016年5月25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工支部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中文学科启真系列学术活动——月光书会第41期,在浙大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教室成功举办。     本次月光书会的主讲人是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淑梅老师。郑老师以“1905-2004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读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为主题,从电影研究的文化视角切入,结合特定时期中国电影的生态风貌,为我们细致梳理了中国电影发生、发展的曲折历程。与会的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还不时地低头耳语,轻声交流,收益良多。会后,大家为郑老师精彩的分享报以热烈的掌声。  
    • 2016-05-31
      羽动育英之巅,求索西溪精彩——第一届浙江大学”We Champion”杯西溪五院羽毛球联赛圆满落幕
          2016年5月29日,由西溪五院系研博会(研究生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浙江大学“We Champion”杯西溪五院羽毛球联赛在西溪校区羽毛球馆开赛。此次羽毛球赛旨在响应团中央、中华学联“三走”号召,丰富广大研究生课余校园文化生活,加强西溪校区五院系(人文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研究生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得到了五院系党委、团委、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本次比赛得到了五院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每院系派出全日制研究生组成的学院代表队4名,共计20人。男单、女单的选手通过抽签,分成ABCDE五组。ABCD四组分别比赛,决出获胜者4位。然后,ABCD四组的获胜者再次比赛。两位获胜者(甲、乙)将进入决赛与E组比赛,获胜者直接进入决赛。最后,由E组的获胜者分别与甲、乙两人比赛来决定冠亚军。我院代表队员分别是科学技术哲学文芬荣、文艺学杨赫然、古代文学熊湘、比较文学黄绍栋。在进行了简要的规则介绍和抽签后,随着裁判长余暇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羽球纷飞,拍起拍落,西溪校区羽毛球馆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参赛选手均是经自主报名、院系选拔的羽毛球爱好者,有着不俗的运动机能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发球、正手、反手、高远球、挑球、扣杀,一个动作也不含糊,比赛打得激情四射、险象环生。虽然来自不同的院系,但羽毛球却将大家连在了一起,赛场上剑拔弩张,锱铢必较,可一旦尘埃落定,双方握手,大家又开始热烈地聚在一起,讨论刚才的比赛得失,评价彼此的技术特点,友谊的小船在比赛中启航。通过了第一轮对战后,决赛中的选手们对阵形式更加严峻,比分步步紧逼,可谓是险象环生。最终,我院古代文学熊湘在与教育学院选手的对决中破釜沉舟,获得了男单第三名的好成绩。         此次比赛是西溪校区五院系首次合作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通过此次比赛,既增进了西溪五院研究生交流、合作,又展现了西溪研究生求是育英、敢于争先的昂扬精神风貌。相信这一比赛必将由西溪校区的五大研究生组织代代传承,打造成为立足西溪校区、享誉求是校园的品牌文体活动。 (钟柠穗、韩宇瑄供稿)      
    • 2016-05-28
      千古帝王知多少——记“博雅大讲堂·浙江大学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第四讲圆满落幕
          5月27日下午两点,“博雅大讲堂·浙江大学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第四讲《中国的皇帝与皇权》,在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B座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主讲人为我校历史系副教授陈志坚老师,陈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浙江地方史,著有《唐代州郡制度研究》、《大唐如此江山》、《杭州初史论稿》等书。     讲座伊始,陈老师阐述了他选择“皇帝与皇权”这一主题的原因。他认为,在古代中国,皇帝是最有名的“特产”,要了解中国古代史,必须先了解皇帝。由此,陈老师就“皇帝是什么”、“皇帝的由来”、“皇帝的名号”、“皇帝的数量”和“皇帝的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用平实的语言将趣味横生的历史小故事娓娓道来,丰富了在座听众对中国古代皇帝各方面的认识。     随后,陈老师主要围绕主题中“皇权”进行阐述。他将皇权的特征概括为“至高”、“至广至深”和“唯一”三点,认为古代皇权的合法性来自君权神授、暴力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同时还就皇权的神化、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具体阐释,并建议在座听众用历史主义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皇帝,并清理皇权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所遗存的不良影响。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来自各个专业的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问题,陈老师均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本次讲座在陈老师的妙语连珠中圆满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博雅大讲堂”活动同时作为我院“先锋学子”系列活动之一,为在座党员上了深刻的一课。知史明鉴,学生共产党员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先锋力量,应当深刻认识到皇权意识在现代社会仍有余音,故需以史为镜,谨慎清理其遗存的不良影响。(文/夏莉婷   图/魏柔嘉)   附录:陈志坚老师精彩观点 1、中国历史分期两大阶段:王权时代(夏商周)和皇权时代(秦—清)。 2、王不是皇帝,王和诸侯之间则是大、小“股东”关系,皇帝和臣僚关系相当于老板和打工者。 3、皇帝不是“人”,是圣人,是机构。 4、皇帝职业的四大模范:秦始皇是开创者,汉武帝是完善者,唐太宗是代言人,康熙是最佳典范。 5、皇权的限制:制度、士大夫、舆论、传统。 6、皇权是个贪吃蛇(走向不断强化的过程)。 7、皇权发展的一个侧面:君臣关系。秦汉时期——宾主关系;六朝时期——伙伴关系;唐宋时期——上下关系;金元时期——主仆关系;明清时期——敌对关系。    
    • 2016-05-25
      求真读书会第五讲:文献整理与问题研究如何结合?--以《祁彪佳日记》整理与晚明士大夫研究为例
                                2016年5月18日,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求真读书会第五讲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由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副教授主讲,题目为:《文献整理与问题研究如何结合?--以<祁彪佳日记>整理与晚明士大夫研究为例》,讲座由古代史2015级博士生金晓刚主持。张老师为人随和,讲座开场就提到:“我认为,对于一篇论文而言,其核心基本文献的整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从我自己在岳麓书院读书经历和之后的研究经历来看,引文校对是学习文献整理的开始。”     随后,张老师分享了他对文献整理的一些经验。第一,核心的基本文献,要有一个全文检索的电子版本;第二,给自己的研究做一个专题的数据库;第三,有一个资料的长编,并用不同颜色标注;第四,从二手资料回到一手,注重原始文献的解读。第五,对于人物研究,可以做一个年谱、年表、小传。     讲座的后半段,张老师以《祁彪佳日记》为例,讲解了他对文献整理和问题研究的一些想法。祁彪佳,仕途坎坷,一生四进四退,最后因不愿为清朝效力而自杀,著有《远山堂剧品》、《远山堂曲品》、《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文稿》、《督抚疏稿》、《救荒全书》等等。其中,日记共有十五卷,涉及任官、会客、宴饮、听戏、联诗、读书、藏书、游园、造园、施善、理佛、就医、养病、书信往来,事无巨细,靡不记载。尤其是祁彪佳死前的日记,充分反映了一个晚明士大夫面对政权更迭的挣扎,对气节和生存的两难抉择。可以说,祁彪佳是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祁彪佳日记》有助于我们解读晚明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了解晚明的真实生活状态。     讲座结束,同学们就文献整理、《日记》所涉及的救荒内容作了交流,张老师均作了积极回答。   (文/图  彭滢燕)   
    • 2016-05-20
      “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系列沙龙之四:汉语伪领格宾语句形成过程的类型学思考
            2016年5月13日,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第四次沙龙在西溪校区行政楼314举行。本次沙龙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龙海平教授主讲,真大成博士主持,罗天华博士评议,彭利贞教授以及来自汉语史中心的十几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     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N1 V N2 de N3”伪领格结构,针对该结构,龙教授归纳了两个特征:N2是VN3的损益格、VN3是动词性合成词甚至单个动词,并分别从形式和功能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议,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类型学的视角进行新的分析。据龙教授,跨语言视角下,“领格-损益格合并”现象在斯拉夫语族、大洋洲语言以及印第安语中多有出现,并表现出了与汉语伪领格宾语句极为相近的特征,由此指出汉语的伪领格宾语句也同属于“领格-损益格合并”现象;同时结合历时语料的考察,探寻了该结构的来源,即来自于真领属格结构。而关于该结构的形成动因,龙教授从句法和类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结构领格的获取与静态领属义进入动态句子环境而产生的赋格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双宾语结构的类推作用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龙教授还对其他伪属格宾语句、伪定语宾语句、伪领格主语句等现象作了相关预测。     演讲结束后,罗天华博士进行了精彩评议,彭利贞教授及在场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沙龙,为伪领属结构的相关探讨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     本读书会系列沙龙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   (撰稿:王翠)
    • 2016-05-16
      出版产学研青年学术创新工作坊暨中文青年学子研习营系列沙龙之“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成功举办
            4月27日晚,出版产学研青年学术创新工作坊暨中文青年学子研习营系列沙龙之“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在人文学院中文系成功举办,主讲嘉宾为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姜汉忠译审。此次活动由人文学院陈洁副教授主持,参与点评互动的嘉宾有浙江大学出版社张琛总编、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赟副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崔波教授、咪咕数字阅读基地内容运营总监强高峰等。参加此次讲座的有中文系的博士生、硕士生和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有不少来自浙大出版社的编辑和外学院外单位的研究生及工作人员。     姜老师说,自己讲座的核心是要回答“中国出版想要走出去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个问题,他提出主要在于把握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树立个人品牌,掌握沟通技巧四个方面。姜老师认为,中国图书,尤其是中国文学,想要为世界大众所接受,图书的内容必须反映着人类最普遍的价值追求,并且其情节与叙述必须是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在他看来,关于人类情感、启迪心智等永恒题材的作品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其次,遵循市场规律不仅是图书要符合读者需求,标的性明确而详尽独特的策划、正确的推广理念和价值挖掘是畅销书诞生的重要条件。接着,姜老师着重向大家介绍了与中国相比国外独特的代理人制度,他认为个人的信誉品牌和人际沟通交流的本领既是版权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做人立身的必然,告诫立志于版权工作的同学优先学好与其他国家人民交际沟通的礼仪规范,甚特别分享了一些简单易懂的写信语言技巧。姜老师讲授的方式风趣幽默,娓娓动听,不单单是同学们,连在场的编辑出版从业人员都沉浸醉其中。     演讲结束后,听讲的同学们与姜老师进行了积极的问答互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一些同学就版权代理人制度向姜老师提出了更细致具体的问题;中文系现当代所的研究生则对文学基础与编辑出版工作的结合产生浓厚的兴趣;古代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希望姜老师解答如何使古籍更好地为世界接受;出版社的编辑们则表示希望能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对于这些疑问,姜老师无不一一作了详尽了回答和回应,更提供了不少操作较强的建议。沙龙结束后,仍有许多同学留在现场与姜老师探讨自己心中的疑惑,而离开的同学也大多回忆着讲座的内容,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更多地举办这样有利于各学科交融的沙龙活动。                                                   (通讯员: 吴申伦)
    • 2016-05-16
      出版产学研青年创新学术工作坊季度简讯(七)
            2016年4月5日上午,中文系部分研究生和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们来到中国移动咪咕数字阅读基地,对数字出版生产活动和内容发布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咪咕阅读内容运营部沈丽娜编辑的带领下,同学们逐层参观了咪咕数字媒体的创意部、市场部、技术开发部、安全部、策划部等部门。首先了解其部门分布概况,参观了产品发布大厅。继而详细地了解了从内容合作到内容风险防控,到内容运营,再到门户开发的咪咕阅读运营工作流程。参观的同学们大受启发,看到职业编辑们埋头工作的忙碌身影,纷纷感慨,只有亲临现场、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略到课堂理论中学不到的独特出版精神。随后,浙江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和咪咕数字媒体的编辑们在会议室就数字出版前沿、出版学习、实习就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咪咕数字阅读基地表示欢迎浙大学生前来参观考察和实践实习,同学们也都认为本次实践活动是十分积极而有益的,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此类活动。     4月13日,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围绕“创新•共享•绿色”的主题,于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相关硕士生、博士生前往大会现场参加。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联合国教科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恩•卡尔森等为大会致辞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发布了《2015数字阅读白皮书》,涵盖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收入布局、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纷纷仔细地做了笔记。作家麦家在其精彩演讲中,特别提到文学应当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使许多听讲的同学深受启发和鼓舞。大会休息期间,不少同学主动与到会嘉宾进行交流。下午的分论坛包括数字阅读的未来峰会、网络文学峰会、在线教育国际论坛三个分会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爱好自行参加了不同的分论坛。其中,在网络文学峰会上,一些对网络文学所有钻研或颇感兴趣的同学还与参会的网络文学作家,就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布进行了一对一的交谈。本次数字阅读大会的内容还包括数字阅读展览会,展览分为数字内容+、绿色阅读+、教育+、智能+四个专区,共有来自全国的28家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单位参展,同学们趁着中午休息的间歇参观了这些展区,并和参展工作人员就数字出版的产品研发到产业发展进行了互动。     4月27日晚,出版产学研青年学术创新工作坊暨中文青年学子研习营系列沙龙“中 国出版如何走出去”在人文学院中文系成功举办,主讲嘉宾为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姜汉忠译审。此次活动由人文学院陈洁副教授主持,参与点评互动的嘉宾有浙江大学出版社张琛总编、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赟副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崔波教授、咪咕数字阅读基地内容运营总监强高峰等。参加此次讲座的有中文系的博士生、硕士生和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有不少来自浙大出版社的编辑和外学院外单位的研究生及工作人员。     5月10日-11日,出版产学研青年创新学术工作坊师生们访问苏州大学和苏州诚品书店。苏州大学出版社曾打造一批编辑出版学领域的精选丛书,苏州大学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方面有着值得学习的建设和经验。来自台湾的诚品书店选择在苏州开设其直营店,有着各种商业和文化领域的考量。诚品以图书为品牌核心,打造出文创商品、艺文空间、出版等文化产业链。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类型图书领域、诚品选址、平装书历史及不同主题馆建设的交流和探索,增强了对编辑出版学的具体感受和领悟。                                                           (通讯员: 吴申伦 )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59/64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