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水利,感悟民生——“浙水设计”实践分队分赴白茅湖排灌站和海宁盐官排涝枢纽实地学习

  • 2016-07-23

  • 作者:

  • 浏览次数:32

近日来,全国多地洪涝灾害的新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在水利工程部门博士生实践分队的成员们更加有学习的现实感和责任感。2016722日,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的水利工程项目,实践分队在设计院领导和同事带领下分别赴西湖区白茅湖排灌站综合改造工程和海宁盐官排涝枢纽工作组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

实践分队成员随同浙水设计院党委书记李月明、副院长陈舟、党群部主任陆勇、党群部李程碑一行前往海宁市盐官排涝枢纽,看望攻坚作战的千岛湖引水工程嘉兴段工作组。为确保千岛湖引水工程嘉兴段的设计工作及时完工,从五月份开始,设计院各生产部门派出人员组成工作组,在盐官排涝枢纽集中办公。

设计院领导此行首先是慰问,关心工作组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进度,鼓励大家工作之余进行体育锻炼,家中若有困难可积极向院中反应,院内会尽力帮助解决。其次是成立了党支部,通过提名投票选出党支部书记。院领导与支部党员进行座谈,鼓励他们发扬党员身先士卒的精神。党支部书记也表示,会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完成工作,工作之余积极组织大家学习党中央文件,提高觉悟与认识。

会后,陈舟副院长带领大家参观了盐官排涝枢纽。二十年前,正是陈院长和团队设计出了这一工程,开挖了南排河,在入江口设闸,内置四个大泵,内河水位过高时,用泵抽出排到钱塘江,用以防涝。二十年后,这个工程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技术成熟。之后,大家参观了西海塘,望着此刻平稳的钱塘江,众人设想着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场景。

白茅湖排灌站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新城卫星浦,是省内首个由设计院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白茅湖排灌站工程是一座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是西湖区“五水共治”重点水利工程和“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之江地区的防洪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分队首先参观了排灌站的水泵站部分,了解到通过浙水设计院的对闸门和水泵站的改造,使该排灌站可以在防洪排涝发挥更大的功用,不仅增大了泵站排涝的规模,而且还增加了引水功能。负责人翟主任介绍,由于杭州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城市居民人口众多,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导致城市内水域污染严重,通过排灌站的引水功能,可以在水污染严重时将城市内污染的水排出,并且引入钱塘江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地区的水环境,为附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拆复建后的管理房。为了更方便的控制水泵,设计院为排灌站增加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在系统内监测水泵站的闸门开合、流量大小、电压电流等情况,并且可以远程控制水泵站的工作情况。这样的改造大大减少了排灌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为了应对突发状况,还增加了开关柜,并保留了水泵站手动控制开关,即使计算机监控系统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控制水泵站的工作。可以看出,对于工程应用,设计院在设计的过程非常全面细致地考虑到各种状况的发生。

实践分队成员都认为这次实地参观活动非常必要、受益匪浅,因为实践出真知,现场是最好的老师。工程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并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状况进行灵活的改造。同时,对于每一个工程,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该恪尽职守,保质保量,综合考虑。

傍晚,我们随院领导返回杭城,八点到设计院时,院内灯火通明,设计院进入了一天中最红火的时刻。因为只有夜晚时分,大家才能安静的时间进行工作,也是效率最高的时候。工作组的团队合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水利枢纽救世济民的功用,也令人感慨这些设计人的伟大。万家灯火时,他们却在熬夜加班,如此种种,让人越来越敬佩这群人,越来越喜欢设计院。对仅剩的一周时间,我们会更加珍惜,也会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供稿:徐小晴 刘嘉涵)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