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7-04-08
      “金立”过,才会懂——2017年“博雅大讲堂·浙江大学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第一讲成功开讲
      2017年4月7日,第五期研究生“健心”计划之“博雅大讲堂·浙江大学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第一讲《逻辑与理性》在玉泉永谦小剧场B座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主讲人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求是青年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及浙江省逻辑学会秘书长金立教授。    当日,永谦活动中心B座一楼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到场的不仅有来自各个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们,还有慕名而来的外校的学者和已毕业多年的老学长。   讲座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现状出发,以理性和感性的交锋作为中心命题展开。金老师说,现在中国人总体上的理性能力都处于“幼儿”阶段,我们经常用情绪代替说理,用感性代替理性,这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在场同学们的目光。为了将这句话解释的透彻,金老师巧用小黑兔、小白兔和在中国“横行霸道”了几千年的“不能输在其起跑线上”的两个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我们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我们必须拥有一种健康的逻辑,因为这是我们拥有一个幸福、正确人生的开始。    那么,该如何去运用我们的逻辑,或者说,我们该如何用我们的逻辑去做研究呢?借用毛主席的话来解释就是:“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有效,论证要有力”,并随之就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探讨。从秀气的杭州人讲到白色的雪,再讲到火鸡的谬误,最后到庄子的“安知鱼之乐”,在一个个有趣而又富含逻辑的故事中,在场的同学一次次地学习到了逻辑的精妙、理性的深邃。    现场问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金老师认真而不失幽默的回答,得到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提问的同学们更是获得了由金老师签名送出的推荐书目《逻辑是什么》。至此,2017年博雅大讲堂圆满结束。“博雅大讲堂”是由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也是第五期“健心”计划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之一。讲堂利用浙大人文学科优势,旨在提高全校研究生的人文素养。本期共五讲,每周一讲,主讲嘉宾分别从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角度阐释中国文化内涵,活动持续到5月中旬。本次讲堂获得材料与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文/图:张钟) 附录:金立老师现场精彩语录1.中国人总体上在理性能力上处于“孩子”阶段,这是复杂原因导致的。2.在没有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个不容改变的主观断定,那么,这个断定往往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3.我们经常用情绪替代说理,用感性替代理性。但是,倒过来需要我们用感性去审美、去共情,去感受人情冷暖时,我们又显得麻木和冰冷。4.人生是一次长跑,是一个漫长的旅行,我们追求的不仅是长度,更是广度宽度和高度。5.一种健康的认识,是幸福人生的开始。6.在思维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效,论证有力。7.生命需要现实主义,还需要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8.语言就是世界。9.生命中有不得不承受之重,还需要多一点轻舞飞扬。10.一方面,语言是牢笼,是不够用的,是模糊的,语言需要澄清和规范。另一方面,语言会超越思想,产生言外之意。面对语言的魅力,怎一个爱字了得。11.雪是白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12.生活世界不是只有逻辑,生活不能只通过精确的逻辑演算来展开。13.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一个群体做一个超越自己能力的承诺。14.如果有一句话是从“如果”开始的,那么这句话下面说什么都是被允许的。15.要讨好一个女生,用“如果…那么......”是最好的,因为这不会令自己被动。16.科学从争辩中产生和发展。17.生活如果不能实现在观念层与行为层的同一性,那势必是忙乱的,浮躁的,不幸福的,因而缺少存在感。18.人首先需要反思和挑战的是常识,因为,它最经不起推敲,但却悄无声息地指导着我们的人生,不露声色地奠基着人生的大厦。19.一个有效的推理需要正确的命题和正确的结构,逻辑学研究的是结构的正确。20.充足理由律就是要为自己的结论提供充分的理由,也就是从理由可以推导出结论。在生活中直白的表现就是:讲道理。这就是最直接的理性。21.批判不同于谩骂,一个是深刻而理性的,一个是肤浅而情绪的。22.感性生活 理性思想
    • 2017-04-07
      神奈川大学铃木阳一教授讲座报道
             2017年3月28日下午,日本神奈川大学铃木阳一教授在西溪校区人文学院二楼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杭州、西湖与我——言及江户时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周明初教授主持,中文系原系主任陆坚教授做点评总结,吸引了本所叶晔、咸晓婷等老师及古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三十余位研究生前来聆听。铃木阳一教授与杭州、浙大有着深厚情缘,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跟随中文系已故著名教授徐朔方先生访学。在明清白话小说、江南区域文化及亚洲图像文化等领域,积淀已久,成果颇丰,创造性地运用神话、传说、民俗、图像、雕刻等多学科视野研治小说和区域文化。讲座伊始,铃木教授首先深情回忆了在杭州、浙大的求学历程。然后,择选明代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从蛇是水神的普遍化身、吃老鼠的蛇在稻作文化中的重要性、蛇与生殖文化的联系、蛇有男女两性的形象、杭州地区青蛇有保卫家庭职能等多个方面论述白娘子形象与蛇神形象的一致性,从而得出了这部小说表现了稻作文化中水神信仰的新颖结论。复次,由《西湖游览志馀》中关于“长桥”的记载引入,系统探讨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对杭州、西湖地景的心摹手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仿造建筑,如三断桥、不老桥、圆月桥;其二,绘制图屏,如象潟古景图、西湖图屏风;其三,文人俳句,如松尾芭蕉将宋诗中描写西湖的诗歌化用进俳句;其四,印刷书籍,如十时梅崖和解、书肆嵩山堂梓《西湖佳话》。最后,细读《吉泽樱岛碑记》,从樱岛与苏堤之柳关系的小视角切入,阐述日本对杭州西湖的接受,不仅是景观上的借鉴,更是文化上的接纳与创新。铃木阳一教授从小说文本入手,综合运用各种文献材料,论述江户时代中日文化交流,其以小见大、深挖文献的研究方法与创新观点引起了在座师生们的广泛共鸣。同学们提出了中国的潇湘八景与日本的金沢八景的关系、明清小说在日本的研究现状等问题,铃木教授结合文献材料一一予以详细回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撰文:彭志)  
    • 2017-04-05
      高论呈玄妙,弹笔播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2017年研究生论文报告会顺利举行
      2017年3月30日, 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论文报告会于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教室举行。报告会由所长周明初老师主持,出席报告会的老师还有楼含松、胡可先、陶然、徐永明、汪超红等教授。同一时间,研究所的硕士生论文报告会在行政楼539教室举行,出席报告会的有叶晔、林晓光、咸晓婷等老师。本届报告会共收到博士生论文33篇,硕士生论文21篇。以诗、赋、词、戏曲、小说等研究为主,旁涉墓志、图像、气候等新兴领域。研究方法上多注重版本考证、文本细读与对勘、新材料与新方法的利用等,一些论文不囿于文学研究本身,兼涉文学与图像学、文学与交通、文学与气象等学科交叉,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报告会遵从非导师评议的惯例,根据各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评议老师的专业领域进行论文分配,尽量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上午8:30开始,报告会在紧张浓烈的学术氛围下有序进行,同学们先就各自的论文写作情况进行三到五分钟的陈述,评议老师再对各自负责的论文进行详细点评。评议老师认真负责,点评意见一针见血,直指文章的要害。甚至很多细节问题,都被老师们一一指出,让同学们引以为戒。下午4:00,整场报告会答辩结束,周明初教授对本次报告会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与往届相比,本次报告会的论文质量总体很高,特别是高年级博士生的论文质量进步很快。评议老师主要针对论文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目的就是“挑错”,希望同学们虚心接受老师们的宝贵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论文,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准。本次研究生论文报告会经老师们集中商讨,综合评选,共产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暮春三月,窗外春雨如注,在浓厚而热烈的学术探讨中,本次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圆满结束!(撰文/摄影:徐新武)
    • 2017-04-01
      商量旧学,涵养新知——古籍研究所举行2017年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2017年3月28日,古籍研究所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在西溪校区行政楼229会议室举行,历时一天,古籍所老师、博士后、硕博研究生共四十余人出席。窗前春草临风带露之意,书卷故人与数晨夕之乐,洋洋于室。8点30分,所长王云路教授致开幕辞,会议正式开始。报告会分上、下午两场,分组有九,依次为敦煌文献、词义探源、训诂札记、西周礼辞、服饰器物、术数历法、职官制度、史传方志、版本目录。学生论文选题秉承古籍所的学术传统,踵武前贤,推陈出新。读书以察得失,即器以思明道。报告流程有三,分别为报告人陈述、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   本次报告会辑录论文十九篇,评选得出博士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硕士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最佳点评奖2名。报告结束后,王云路教授为活动致辞总结,肯定了这次论文报告会的成果和同学们笃于学问的态度,同时鼓励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上继续钻研,更上层楼。随后,出席报告会的老师们为获奖学生颁奖并合影留念,此次论文报告会正式谢幕。 文/图:樊红霞 附获奖名单:博士生组一等奖管仁杰二等奖赵江红三等奖罗慕君、杜佳硕士生组一等奖侯瑞华二等奖刘丹、樊红霞三等奖高丰琪、刘芳最佳点评奖最佳点评人侯瑞华、杨竹旺 
    • 2017-03-29
      [博雅青年说]以PS为笔,画出你心声--记博雅青年说第十期
      2017年3月23日中午,由人文学院研总支、研博会主办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雅青年说”第10期活动在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顺利举行。本期“博雅青年说”活动的主题是“以PS为笔,画出你心声”,邀请了人文学院第十七届研究生会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倪佳敏同学担任分享人。PS作为一个用途广泛而又十分便捷的图像处理工具,在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本期博雅青年说交流会旨在为大家搭建一个PS技能分享平台,倪佳敏同学依次向大家介绍了寻找素材、字体库、配色等方法,并向大家推荐了诸如千库网、汉仪字体库、nippon colors 网站等资源。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应用,佳敏同学还现场用两张图片向大家演示了如何利用蒙板等工具进行“人物换头大法”,图片的转换十分有趣,也颇有门道。佳敏诙谐幽默的讲述更是增添了本次交流会的趣味性,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倾听了佳敏的分享,并在其中及时提出一些疑惑,进行交流讨论。短短40分钟的分享,同学们学到了既有趣又实用的PS的技巧,但PS重在练习实践,佳敏的这次分享也为对PS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很多指引和帮助。
    • 2017-03-17
      【支部风采】与师友畅谈,长少年见识--记现当代文学硕士支部师生交流会
          2017年3月12日,人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支部师生在西溪校区人文学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交流会。会议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黄健老师和郑淑梅老师主讲的学术研究经验交流,其次是师兄的学术求职经验分享,由于涵,苏天宇学姐和韩宇瑄学长讲述,最后是研究生党支部的民主评议会。    在学术经验交流环节,黄健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了一篇优学术论文的专业写作规范。第一, 树立做研究的意识和感觉。研究生不是大五,大六,所以我们的课程内容不上文学史了。第二,对文学特性的认识。文学究竟是什么?不断聚焦兴趣点,汉语言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聚焦的目的就是问题意识。第三,如何具有问题意识,要不断地追问。首先,黄老师提醒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哪怕所有人都说过的问题,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分析别人说得对不对的能力。他用黑格尔“熟知未必真知”的格言向我们说明,意识是对真知的探索,而不是对熟知的探索,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对规律的把握,对道的把握。其次,要重意到处寻找问题的过程,而非解决一个问题的结果。黄老师引用了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短命的天才诺瓦利斯的话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诗家园”。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复杂的问题,不断追问到命题究竟是什么。毕业论文缺乏问题意识的结果就是,泛泛而谈,逻辑不一贯,写成了教科书式的文章。第四,如何写毕业论文。黄老师首先要求我们明确,论文所写的问题产生的语境是什么?弄清楚来龙去脉,有针对性,有问题关联的外部因素。问题套问题,用什么纬度来提炼这些问题,不是线性时间的纬度,而是空间的纬度点,即文章的基点。体现在论文中即摘到部分,是文章最精华的部分而非文章的框架梳理。以点带面。这个问题往上下左右旁开,然后找到核心,主体框架层次鲜明。第五,结尾要收尾呼应。第六,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格式。硕士论文一般需要30-50本参考文献。黄老师总结说,研究生要多读,多思,多写。最后由郑淑梅老师做了补充和总结,提到黄老师从论文的认识,问题意识,写作过程,格式规范几个方面深刻而全面地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写作,对研究生学业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    第二个环节是研究生后继生活的规划,师兄姐们做了自己的经验之谈。苏天宇学姐讲述了自己的孔子学院申请经历和国企,媒体行业,培训机构的求职经历。于涵学姐讲述了在网易公司投简历,面试和工作的具体情况。韩宇瑄学长讲述了直博的申请过程。学长学姐们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求职、转博中的各种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同学们的未来规划与选择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民主评议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是春学期第一次民主生活会,党支书袁秀佳同学和支委会的韩宇瑄、许楠、韦霁琛同学带头进行了对照检查,接受其他同学的批评。随后,其他党员们针对自己现阶段的状态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本支部春夏学期的支部建设活动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群策群力,希望把支部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会议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支部成员们的友谊又加深了一层,对自我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刻了。                                                                       (文:许楠、袁秀佳 图:韦霁琛)
    • 2017-03-10
      何瞻教授“宋代游记文学研究”讲座报道
      2017年3月9日周四晚,著名汉学家何瞻教授(James M. Hargett)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229室进行了一场题为“宋代游记文学研究”的讲座。该讲座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浙江大学中文系徐永明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硕、博研究生前来聆听学习。何瞻教授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长期致力于范成大及中国游记文学的研究。何教授著有《中国十二世纪的路上——范成大旅游日记》《中国图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多媒体课程》(合著)《天国之路:登上峨眉山顶》《范成大吴船录译注》等书,并正在撰写英文版的《中国古代游记文学史》。讲座伊始,何教授首先提出对“游记”概念的见解,认为游记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还有内容范畴,而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各形式历史发展的学科。何教授认为他的文学史是对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与最优秀的游记作品进行研究,考察这些作品之间彼此的相互关系。对于如何区别一个游记作家与另外一个游记作家的问题,何教授认为应当说明他们是如何操纵语言以实现各种叙事、描述和抒情的效果。游记以文字的载体形式,并要呈现出视觉的图景。之后,何教授展示了自己《中国古代游记文学史》的纲要,并着重谈了对宋朝游记的研究。他指出,宋朝的游记大部分是官宦游记,主要目的地是名胜古迹,以观光和娱乐为主,并将宋代游记分为三种:观光游记、长江日记和出使金国记录。何教授对这三种游记的文学特征分别予以分析和阐述,还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苏轼的《游沙湖》、陆游的《入蜀记》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何瞻教授的讲演风趣幽默,现场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充实。结束后,师生们就游记文学涉及的诸多问题向何瞻教授请教,何教授一一回答、解释。本次讲座同学们受益良多,并感受到汉学家充满活力的讲座氛围。(撰/黄鹏程  图/韩玉凤 董雪莲) 
    • 2017-01-05
      出版产学研青年学术创新工作坊之“数字阅读的新生态”成功举办
      2016年12月23日下午,出版产学研青年学术创新工作坊暨中文青年学子研习营系列沙龙之“数字阅读的新生态”顺利举行。本次交流活动由陈洁副教授主持,邀请到了咪咕数字传媒的沈利娜经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孔则吾主任。人文学院、外语学院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们80余人参与了本次沙龙。沈利娜经理以《数字阅读的新生态》为主题,从邂逅出版入手,分享了自己在浙大求学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再到咪咕数字阅读的经理,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之后,她结合自身在传统出版社及数字出版公司的工作经验,从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两个角度,对当前的出版行业进行了对比分析。沈经理以参加伦敦书展的实践经历和开卷检测的数据为例,指出版权引进对我国目前图书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推动文学经典以及热点影视作品的版权输出。而咪咕数媒则通过打造“五位一体”的全媒体出版方式,在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渠道、新用户等方面把握数字阅读新生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用户体验,最终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活动过程中,沈经理还积极与学生们进行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并惊喜地收获到了沈经理自己编辑的书作为奖励。正如沈经理所说,随着时代的巨变,许多行业可能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我们个体也要学会适应各种职业身份的转变。之后,三组来自人文学院的同学分别就其图书策划案进行了展示,涉及植物花草的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以及中国神兽的特性等多个主题。对于这些选题策划,孔则吾主任热情肯定了大家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选题规范,也对选题策划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鼓励学生们在选题时多多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痛点以及弱势群体,开阔自身视野,提升社会责任感。本次产学研一体化视角下的数字出版研究交流会通过邀请出版业界的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使得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之外,对当今的出版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更为具体和细致的了解,对于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也提供了新的启迪和引导。                                                                 文/袁秀佳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52/64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