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8-05-26
      对接历史着眼当下 告慰先贤寄望未来——记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党支部党员大会
      5月24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行政楼539召开了党员大会,德育导师叶晔老师到场参加。大会在进行“两优一先”的评选情况说明的同时,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话、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首先,陈婉纱同学向各位党员同志说明了支部申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情况。目前,支部共有党员5名,发展对象2名。在人文学院党委、研究生党总支的领导下,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要总结起来,有以下三方面:重视思想引领,坚持红专并进;加强学术导向,发挥先锋作用;注重交流合作,硕博党团联动。 “两优一先”情况说明后,支部组织开展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话、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这两则讲话,一则对接历史,一则着眼当下;一则告慰先贤,一则寄望未来,体现出高度的理论性、指导性与现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话,不仅是对北大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我们众多高校以及高校学子的勉励。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也一直是浙大努力奋斗的目标,“唯有能担大任之青年,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希望。”而结合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9个要求,支部同学更加明确了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学习教育活动,刚好与学校、学院“两优一先”评选时间契合。结合学院发布的《人文学院党委关于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 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每位党员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差距、谋看齐。大会之后,党员们都表示,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要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在自我奋斗中书写人生的华章,与国家、民族一起前行。 文/陈婉纱  图/姚东 马玲鲜 王雨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2018年5月26日
    • 2018-05-25
      回顾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中国古代文学硕士支部开展“党史知识竞赛”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习回顾党史知识、紧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成果,丰富支部同学们的党史知识素养;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大家的理想信念,号召支部同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5月23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联合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本次比赛由团支部书记姚东担任主持人、党支部书记陈婉纱担任记分员,德育导师叶晔老师监督观赛。比赛共设五十道选择题,通过抢答的形式,以答对题数多者为胜。 比赛一开始,同学们就展现出了自己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什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什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每个理论问题,都难不住在座的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是?”“十九大的主题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对于关心时事的支部同学们来说,这些热点问题也都是“小菜一碟”。大家踊跃举手抢答,教室里气氛非常热烈。 经过激烈的抢答角逐,吴志刚同学获得了本次党史知识竞赛的一等奖,马玲鲜、孙瑞曦、张利伟获得二等奖,叶晔老师为获奖的同学们颁发纪念品。如今的中国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变化悄然发生。此次党史知识竞赛的短短五十题,只涉及到党的历史和政治时事中很小的一部分,难免挂一漏万。但大家都认为,知识竞赛的形式有助于把党的理论用一种更有趣的方法表达出来,在增强同学们参与度、专注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文/陈婉纱  图/姚东、马玲鲜、王雨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2018年5月25日
    • 2018-05-25
      不朽的思想,伟大的旗帜——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支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2018年5月24日,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在教学主楼259室开展以“不朽的思想,伟大的旗帜”为主题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本次会议由党支书何娟主持,支部数十位党员同志与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会议。首先,全体党员同志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聆听总书记对马克思生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对中国深远意义的阐释。到会党员全体表示,要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深刻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体会而不拘泥于教条。接着,何娟带领支部党员们从“马克思是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评价马克思”三个方面深入了解和学习了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立足本专业,从哲学的角度对其理论来源、哲学转向及后世影响进行解析。马克思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在历年的人类思想史伟人排行榜上始终高居前三的位置,说明其思想的深刻性是被全人类所认可的。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马克思勇于创新、治学严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作为千年伟大思想家,是我辈学习之楷模。然后,大家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了热烈讨论。肖云龙同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就大学教育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浙大人,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与竺可桢校长提出的两个问题有共同之处,即都关乎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这也与当前我国开展的“双一流”建设相呼应,目标都是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朱鸣同志则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的。青年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要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当代青年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意识才能清晰把握国家的发展导向,将自己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唐娟红同志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广大青年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这是当代青年必须铭记的要求,更是应当代代传承的品格。每一代青年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当今的我们,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条道路中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承担重担!“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总书记的此次讲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祖国正在腾飞,我们广大青年更应该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并且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2018年5月25日
    • 2018-05-24
      牢记使命,做担当青年——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学习活动
      2018年5月21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教学主楼259会议室召开以“牢记使命,做担当青年”为主题的党支部学习会。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这一时事热点,支部特开展本次组织生活会。支部同志对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进行学习。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之后,支部同志段文华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习主席的系列讲话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年,我们必须要有担当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践行者。我想作为个人,我能做的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勇于为集体服务,为身边的同学们排忧解难。与此同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用知识武装自己。”高罕珏同志也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应该像习总书记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所强调的,要把学术研究建立在国家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为了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支部同学对讲话内容进行了朗读并进一步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品读、讨论,支部同志更为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当代研究生的责任与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只有牢记使命,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 2018-05-16
      “听见涛声”人际交往团体活动成功举办
      2018年5月13日,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听见涛声”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在浙江省海宁市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作为浙江大学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旨在帮助研究生进行减压,丰富课余生活,并在团体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上午9:00左右,同学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开始了一天的团体活动。盐官镇曾经是明清时期海宁县的县城所在地,今天则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观潮旅游胜地。同学们首先参观了盐官古镇的潮韵街。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别具特色的特产小吃,获得了同学们的纷纷点赞。在参观完盐官古镇之后,同学们乘车前往盐官镇东郊的“百里钱塘生态绿带”,观赏著名的钱江大潮。约10:30分,潮水如约而至。面对近一米高的涌浪和闷雷般的潮声,同学们享受到了一场壮观的自然视听盛宴。潮头涌过之后,伴随着阵阵涛声,同学们在钱塘江畔开展了一轮趣味性很强的素拓游戏。该游戏名为“驿站传书”,同学们需要以7人一组,每组排成一列,每组之间不能通过语言,只能通过后一个人在前一个人背后书写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最后比拼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正确性。由于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话,该项目非常考验同学之间的默契。为了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从单纯地抄写语句,逐渐研究出“写同音字”“写拼音”等巧妙的信息传递方式,最终各组均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海宁国际校区,在参观完美丽的校园之后,又举行了新一轮的素拓游戏。这个名为“摆兵布阵”的游戏同样考验着同学们的交流能力。比赛采取分组对抗的形式,每组每轮派出3名代表,分别担任指挥官、传令官和士兵的角色,其他组员担任战场布置人员。其中指挥官面向战场站立,可以看到场中情景,向传令官做出各种手势,但是不允许说话;传令官面向指挥官站立,接收指挥官的手势信息后向士兵喊话,指导士兵行动。士兵负责完成战场中的各项操作,但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佩戴眼罩,无法看到战场情况,只能接受传令官的指令行动。这一游戏非常考验各组的交流默契度和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士兵”需要信任传令官的指令,而传令官需要读懂指挥官的手势。几轮比赛很快决出了胜负,同学们在游戏中均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游戏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结识了一批值得信赖的伙伴。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在钱塘江畔和海宁国际校区的美景中得到了放松,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素拓游戏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人际交往团体活动邀请到了来自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同学们,本次活动为两个学院的同学们建立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在活动中扩大了自己的人际交往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活动增添了光彩。    (图:王祎、韩宇瑄、李欣楠等;文:徐麟、李欣楠)  
    • 2018-05-16
      “寰宇追索浙大梦,潮头寻根求是魂” 浙江大学第二十五届DMB(登攀)节之海宁校史文化考察活动成功举办
      2018年5月13日,由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浙江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博会、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博会承办的“浙江大学第二十五届DMB(登攀)节之海宁校史文化考察活动”在浙江省海宁市成功举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48名研究生前往海宁博物馆、蒋百里故居、海宁国际校区等处,开启了一段校史文化考察之旅。首先,为了使同学们全面了解海宁的文化底蕴,这段旅程的第一站选在了海宁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集体参观了“硖石灯彩”和“文物光华——馆藏精品展”两个展厅。其中,第一个展厅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的展示,体现了海宁当地匠人精湛的技艺和璀璨的民间文化;第二个展厅则以海宁出土的精美文物为主线,勾勒出这座以“钱江潮”闻名世界的城市的发展历程。同学们在观展过程中获益颇丰,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体会到了海宁人是如何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发扬“弄潮儿”精神,从而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随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硖石镇东山山麓的蒋百里纪念馆。蒋百里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他曾经在1900年进入求是学院读书,是我们的著名校友。在蒋百里纪念馆中,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蒋百里先生“中西兼通、才华横溢、人格高尚、家国情怀”的伟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认为,虽然蒋先生就读于求是学院的时候,距今已经有一百余年;但他仍然很好地诠释了“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这种跨越世纪的浙大文化传承,实在是难能可贵。最后,在感受了蒋百里先生的“求是魂”后,同学们再次登上大巴,前去追寻新时代的“浙大梦”。本次文化考察之旅的终点选在了刚刚落成的浙大国际校区,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以“定向寻宝”的趣味形式参观了这座美丽的校园。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国际校区,他们醉心于这里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纷纷合影留念。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座中西合璧的校区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浙江大学在新时代建设“双一流”过程中“坚持面向世界、融通中外,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同学们心中的“浙大梦”,从此更具象、更美好了。晚上七点左右,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海宁国际校区,结束了一天的文化考察之旅。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两院研究生之间的跨学科交流,缓解了研究生的科研压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历史与未来的呼应,丰富了同学们对“浙大梦”和“求是魂”的理解,并鼓励同学们以优秀校友的精神为激励,以浙江大学文化传承为己任,继承“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肩负起每名浙大学子不忘初心的担当。据悉,本次活动是浙江大学第二十五届DMB(登攀)节新增立项类型——“大学文化传承项目”的重要子活动之一。该类立项旨在深入发掘校史、院史、系史、学科史,举办校(院)史讲坛、人物纪念、事件纪念等活动,巩固拓展西迁文化,不断丰富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其他“大学文化传承项目”也将在第二十五届DMB(登攀)节期间陆续展开,为浙江大学121周年校庆献上文化厚礼。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学生韩宇瑄同学表示:“如果说蒋百里学长作为我国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作为浙江大学的优秀校友体现出的是“公忠坚毅,能当大任”的“求是魂”;那么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放飞的,则是浙江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浙大梦”。历史与现实,在这座潮城中交汇、碰撞,连接起历史与现实,梦想与光荣,激励着我们今日浙大学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弄潮新时代!”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梦玥同学表示:“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梦玥同学表示:“海宁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浙大学子求是求真的精神。凤遨游于千仞兮,非梧不栖。蒋百里先生自小受海宁文化底蕴的熏陶,遍读家中万贯藏书,自幼满腹经纶,高尚的信仰兼得海外学回的一身军事才能。日本入侵中华,相较于其他上街发传单的义愤填膺之辈,蒋先生脚踏实地的对日本社会、军事等方面充分研究,思考制定合理的抗日战争方略。由此可见,无论先生所做的成就有多高,内里始终还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海宁人,是浙大学子的楷模。此次寻根之旅,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求是魂,如何追寻先生的路,探求浙大梦。”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学生李欣楠同学表示:“之前提到海宁,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汹涌澎湃的钱江大潮;但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浙江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精神。在海宁博物馆,我们感受到了海宁先民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蒋百里纪念馆中,我们又领悟了老校友蒋百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当我们带着前人精神的鼓舞,来到浙大国际校区这个崭新的校园后,我意识到,前人的不懈努力,传承到今天,就是我们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共创“双一流”、追寻”浙大梦“的使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希望自己可以不负前人的嘱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力实现自己的使命。”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刘超越表示:“我曾想过浙大梦究竟是什么,求是魂又究竟意味着什么,盐官古镇城墙上的印记沉淀着良渚文化千年历史的底蕴,钱塘江水的潮起潮落叙述着这片土地沧海桑田的轮回,博物馆里巧夺天工的奇珍,凝聚着能工巧匠毕生的心血,蒋百里先生写下国防论,扛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从未断过,公忠坚毅,能当大任”的求是魂一直挺立,这是来自中华民族千年的传承。走在浙大海宁校区崭新的校园,看到浙大与国际接轨的新风貌,我明白浙大梦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象表现,作为浙大学子,我们应当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伟大梦想,引领浙大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徐麟表示:“参观海宁博物馆,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浙江精神,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而在海宁校区,我更是被求是精神的薪火传承深深打动。它的稳步发展标志着“浙大梦”走向国际,正在影响着海内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砥砺奋进,为国家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图:王晗、张梦玥、刘超越;文:韩宇瑄、李欣楠)
    • 2018-05-16
      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组织生活会
      2018年5月13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人文学院行政楼314教室召开以“用‘马克思主义’看新时代”为主题的党支部会议。2018年5月4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于5月4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这一时事热点,支部特开展本次组织生活会。支部同志对马克思其人及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如共青团中央制作的《马克思的10个冷知识》《你好马克思》,央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等,支部同志认识到,“千年伟人”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同时,支部同志对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及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和直观的理解,也对马克思主义如何结合新形势的具体实际进一步中国化有了个性化的思考。接下来,为了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4日的《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体支部同学对讲话内容进行了接力朗读并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品读、讨论,支部同学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文/孙钰婷图/谷雨)
    • 2018-05-0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古籍所研究生党支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会议
      2018年5月5日,古籍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在行政楼229室举行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主题支部会议。会议由党支部书记王金英主持,支部成员首先共同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5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接下来由同学们分享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的观后心得,这是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最后,同学们一同观看了短片《马克思的十个冷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支部成员加深了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解。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1/64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