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2
作者:
浏览次数:78
2018年9月15日,“数字时代的读写文化与出版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华北饭店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数字技术推动阅读写作方式的变迁,形成新的读写文化,也是出版产业转型创新的原动力。会议旨在推动学界业界对数字文化与数字出版的交叉研究。
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30余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学界专家和来自浙大出版社、咪咕数媒等出版单位的业界专家100余人齐聚西子湖畔,共谋数字出版。
9月14日大会报到当日,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一行与大会嘉宾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教授在紫金港校区进行会晤。吴校长对柳斌杰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其作为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亲历者、实践者和研究者,能对浙江大学出版学科和出版社发展予以指点。双方就推动人文的传播影响力、数字化平台建设、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浙大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秀明、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洁等人参加了会谈。
9月15日上午9时许,会议在华北饭店隆重开幕。柳斌杰教授、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广洲、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胡可先等领导和嘉宾在主席台就坐。大会开幕式主持人、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秀明教授介绍与会嘉宾,并对会议主旨进行了简要的学术开场。他指出新的读写文化是科学技术对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又一次结合与释放,希望本次研讨会成为一个多元的平台,集中探究这种互动背后商业逻辑与艺术逻辑。罗卫东副校长、胡可先教授分别致开幕辞。罗卫东副校长总结了浙江大学的教学科研概况,表示在今后将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力量以支持数字出版研究中心的发展;胡可先教授回顾了浙江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设置基础,指出其独特优势在于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互补结合;吴秀明教授补充认为这种特色也表现在人才培养“人文+科技:1+1>2”模式中。
随后,柳斌杰教授发表了题为《以数字出版为核心重构现代出版体系》的主旨演讲,他充分肯定了浙江大学数字出版发展及其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指出当下数字出版的五点主要任务:第一,研发先进安全的全产业链智能出版平台;第二,集中开发内容生产、数据聚结的智能出版软件,让所有内容创造者能投入到能智能式的参与制造、内容上传中去,打破传统出版的分割状态,激发个人的创作力;第三,加快中国出版数据库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汇聚中华民族精神财富,使知识资源能够与世界共享;第四,构建完善的智能化供给体系,提供用户需求导向的智能出版服务;第五,加快完善智能出版的相关法律规定、管理制度,确保智能出版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柳斌杰教授的演讲格局宏阔、见解深刻,多年的管理经验与研究理论互证互引,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开幕式第二个环节是“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组建,立足数字出版的校级科研机构。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人陈洁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定位、结构和规划。柳斌杰教授与张广洲副局长、罗卫东副校长、鲁东明教授等人共同为中心揭牌。在中心学术委员会受聘仪式上,罗卫东副校长向柳斌杰教授颁发了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的聘书,向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教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研究员和咪咕数字阅读总经理张燕鹏高级工程师颁发了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聘书。
合影和茶叙之后,大会进入主旨演讲阶段。演讲由河南大学教授、中国编辑出版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建伟主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张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编辑出版学会会长蔡翔,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编辑出版学会副会长张志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编辑出版学会副会长师曾志,张燕鹏总经理,鲁东明教授,陈洁副教授先后发表演讲。
张立研究员结合其主持的国家知识服务工程就出版业如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可应用、可付费的知识服务表达了观点。蔡翔教授以知识生产为视角分析了编辑出版学存在的问题,主张夯实基础理论,建立一级、独立的编辑出版学科。张志强教授则分析了数字出版的变与不变,数字出版没有改变出版物的内容深度和知识系统,出版在文化传播、保存积累和娱乐功能是出版不变的品质所在。师曾志教授提出了感知时代观看与跃读的概念,认为新媒介从生理感官层面改变了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方式,要用全新的思维理路思考出版走向。张燕鹏总经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出版创作、内容传播和阅读体验中应用创新。鲁东明教授结合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创新案例指出融合出版环境下,数字出版创新应回归内容本源,并体现文化对社会各行业的支撑。陈洁副教授认为社群网络是当下数字出版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应当有效利用社群网络效应创造出版选题决策、内容创作、营销发行的新业态。上午的嘉宾演讲观点新颖独到、内容精彩纷呈,引发了在场听说对于数字时代文化与出版的更多思索。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在会议期间到会祝贺,看望出席大会的嘉宾和参会人员,并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和数字出版学科的发展表示期许。
本次大会征文共收到论文50余篇,其中28篇论文经过遴选提交大会研讨,为此在下午专门开设了四个专题分论坛。来自全国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围绕数字读写时代的阅读研究、知识服务、数字叙事、出版运营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
阅读研究专题聚焦数字环境下阅读行为和公共政策。上半场由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施勇勤主持,由南京大学教授张志强进行点评;下半场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潘文年主持,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频进行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武、浙江大学副教授王素芳、浙江大学副教授方玲玲、浙江传媒学院讲师王翎子、中国农业大学张曼玲副教授、青岛大学张文彦副教授、闽南师范大学万丽慧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尤建忠教授等学者对数字时代社交阅读的行为特征和基本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调查研究,并对新环境下阅读公共政策制定与优化等问题展开了探讨和热议。
知识服务专题着重面向教育和学术出版领域,由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编审尹世昌主持,张立研究员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孙利军副教授、北京大学许欢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丛挺副教授、睿泰数字出版所所长孙晓翠等分别对知识服务模式下出版与读者关系、付费模式、服务模型、企业战略、业态创新等内容进行了论证探讨。
数字叙事专题主要面向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内容生产问题,由华东师范大学肖洋副教授主持,师曾志教授点评。浙江大学助理研究员陈新榜、安徽出版集团崔雯雯、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杨会、北京大学研究生马婷、武汉大学研究生陆朦朦等围绕同人作品发展中的文化与商业的问题、数字叙事中意义表达和接受方式的多样化等问题展开了反思与追问。
出版运营专题关注社群网络环境下的出版业态创新,上下半场分别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编审潘玮和浙江传媒学院崔波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梁春芳教授和《中国出版》副主编杨晓芳点评。崔波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王彦祥、河南大学王鹏飞教授、华师大肖洋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影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沈珉、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隗静秋等专家学者分别就版权输出供需错配、网络出版治理、城市书展功能升级、社群营销、社群出版、APP交互出版、编辑刻板印象等议题与现场代表展开研讨。
四场分论坛结束后,进入到研讨会的闭幕环节。闭幕式由王鹏飞教授主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于文对大会整体过程和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在读写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出版业在过去和未来都不会缺席,出版从业者和研究者都应密切关注数字读写文化的前沿动态,推动产业和理论的创新。于文希望本次会议成为学界同仁携手努力的新起点,也再次向到场的各位嘉宾和听众表示感谢。
本次“数字时代的读写文化与出版创新”学术研讨会受到了与会嘉宾和代表的一致好评,成果超出预期,许多代表认为此次会议是近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领域规格和质量最高的盛会之一。会议不仅为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贡献了一场思想盛宴,也在提升浙江大学在数字出版研究方面的水平和影响力、促进人文学院和中文系在人文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写:吴申伦、吴凯炎、严智芳、王超益;摄影:蒋三军、严鑫、段雪薇、吴申伦、陈霏、金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