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9-04-17
      艺术学系讲座《手艺的尊严——中国画的现代性》顺利举办
      2019年4月15日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丘挺教授在我校艺术楼A座201会议室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手艺的尊严——中国画的现代性》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系副教授吴强老师主持,我系师生还有校外兄弟院校的学生共计7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丘挺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艺术家技能的自觉是艺术史发展重要的线索。五代荆浩说“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兼二者之长”,他要画出有笔有墨、“气质俱盛,方得其真”的画来;宋元两代人援书入画从观念到实践的具体操作;董其昌对王蒙“王侯笔力能扛鼎”的赞叹;王原祁笔有“金刚杵”的能耐…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黄宾虹强调中国画笔墨理法的重要性:“理法乃巩固精神之本”,进而又说“舍去理法必邻于妄,拘守理法近于迂”。艺术史的发展是伴随着历代艺术家朴素的技法诉求。于艺术而言,技法就是对效果和手段精确的区分和联系,书画艺术中许多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离不开精微的肌肉记忆,由技而进乎道的“天人合一”是具体而不浮空的。水墨画带有历史化的观念,无论是古代或是在当代,它兼具日常性、生活性、行为性、仪式性。而当代艺术多以观念先行,不少艺术创作成为对“点子”闪烁其词的阐释,或以艺术媒介论高下与新旧;以图像等同绘画而忽略绘画性本体的要求。如此情境中,中国水墨画面临着更重要的讨论不是东西、新旧的问题,而是水墨画的自律性和外部拓展两方面的有效统一。以水墨探索一种在西方没有的对艺术的理解和立场,来传达当代人的内心情感,离不开高超技法的支撑。本次讲座通过对名作、理法、意境生成到风格的分析,对传统的关键概念、技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内在有益而又活泼的因素,引起师生极大共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 2019-04-17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 国际名家系列之“帕斯卡尔•卡萨诺瓦与其《世界文学共和国》”讲座报道
      2019年4月10日上午9:00-11:30,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马蒂亚斯·弗雷泽(Matthias Freise)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室作了一场题为“帕斯卡尔·卡萨诺瓦与其《世界文学共和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启超教授主持并翻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志强教授、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周露副教授以及众多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国际知名比较文学学者,现任哥廷根大学斯拉夫语系系主任及人文学院副院长,为哥廷根大学比较文学中心理事会成员,世界文学专业创始人及总负责人,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国立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兼任客座教授,现为《Dialogic Humanities》(哥廷根/德国)期刊主编。讲座伊始,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在被歌德提出后经过了近两百年才在二十一世纪得以发展?”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他从“世界文学”概念出发,提出与之相关的“市场”、“读者”、“作家”、“学者”四个维度,并在讲座过程中分别进行阐释。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认为世界文学得以发展的首要原因在于二十一世纪蓬勃发展的国际化图书市场;全球化的图书市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推动着图书行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全球化的阅读习惯,“民族图书市场”已然成为过去,大众读者的阅读范围早已突破民族的界限走向世界。教授在此列举了20世纪发生于欧洲文学界的“日本潮”、和“印度潮”,并表示期待将来的“中国潮”。接着,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以丰富的例子论述了全球化作者的特点,并重点强调了比较文学专业学生能够通过作家在引用文献时的共通之处更加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意象来源。在论及世界文学学者时,弗雷泽教授表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而世界上各大高校之间陆续开展的访学机制正为这种转型提供了动力。最后,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就达姆罗什、斯皮瓦克以及卡沙诺瓦等国际知名世界文学领域专家的理论进行了评价,并对卡沙诺瓦的“弱势文学与强势文学”以及布鲁姆的“新文学取代旧文学”等观点提出了质疑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交流互动期间,与会师生就世界文学作家的引用、俄罗斯文学之于世界文学以及广泛阅读与文本细读等问题与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讲座内容丰厚,紧扣主题,马蒂亚斯·弗雷泽教授以他非凡的专业知识和幽默而得体的谈吐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精彩讲座,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 2019-04-09
      "英语诗歌中的要素"讲座成功举办
      4月8日下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邀请澳大利亚著名诗人、评论家,西澳大学教授丹尼斯·哈斯凯尔(Dennis Haskell)为师生作诗歌主题讲座。讲座题为“英语诗歌中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Poetry in English”),主要涉及英语诗歌的形式和类型,以及诗歌技巧里的几项基本要素。哈斯凯尔教授以弥尔顿、柯尔律治、丁尼生、庞德等诗人的作品为例,详细且生动地讲解了英语诗歌中的韵、节奏、格律、音调等基本概念,并就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研究经历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本次讲座知识性较强,但内容深入浅出,对学生的英语诗歌学习及研究有很大帮助。讲座全程气氛热烈,效果颇佳。
    • 2019-04-08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 国际名家系列之“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讲座报道
      2019年4月3日上午9:00-11:30,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伊·奥·萨伊坦诺夫(IGOR SHAYTANOV)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室作了一场题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启超教授主持,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周露副教授担任讲座翻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龙瑜宬副教授以及众多人文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著名杂志《文学问题》主编,著名莎士比亚专家,著有《比较文学和/或者诗学——从历史诗学的角度看英国题材》,《莎士比亚》、《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选集:历史诗学》等专著。获俄罗斯科学院维谢洛夫斯基奖。长期担任俄罗斯著名文学奖项“布克奖”评委会秘长。兼任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以及《文学跨学科研究》杂志编委。讲座伊始,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提出“比较文学”的概念已经过时,今后它会逐渐过渡到比较诗学,并强调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在学术界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追根溯源再次提出“何谓文学?”的问题,指出口头文学与文字文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形式,并由此引发对文学的相对性问题的思考。接着,他对当前的“世界文学”与“全球文学”的概念进行区分,认为随着国家间联系的增强,民族文学会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拥有平等地位。世界文学可以拥有多种面貌,并非要消除各民族特性,使之最终只存在一种语言。然而,在“全球文学”中,民族文学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将变得无足轻重,其关注的仅是整体的文学形态,并要求使用同一种语言。之后,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梳理。他指出法国学派的实证主义研究注重事实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之后美国学派对其进行了修正,指出过于注重事实联系,会使研究视域变得狭窄,对这些事实缺乏整体性的认识。韦勒克认为应该关注类型学研究,寻找并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间的共同性特征。维谢洛夫斯的比较诗学研究强调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去寻找文学的共同规律性特征,强调在相似中去寻找不同之处,对比较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流互动期间,与会师生就文学的形式问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问题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解读等问题与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讲座内容丰厚,紧扣主题,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谈吐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精彩讲座,使师生们受益匪浅。
    • 2019-04-05
      中心动态丨汉语史研究中心汪维辉教授、真大成副教授参加《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座谈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座谈会于3月27日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主编华建敏,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慧琳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汪维辉教授、真大成副教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座谈会上,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汪维辉教授代表中国语言学会对《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表示祝贺。他在发言中指出,《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很好地贯彻了“订严补慎”的总方针,修订的幅度之大,质量之好,均超出预期,为后续各册的修订树立了标杆。同时他也指出,一部辞书只要还有存在的价值,那么修订永远在路上,《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是难以尽免的。汪教授还建议大型辞书的修订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转变思路和方法,探索“动态修订”新模式,即变少数专家定期修订为所有读者随时修订。《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特大型汉语语文词典。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权威工具书。第二版编纂出版工作于2012年12月正式启动,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担任主编,张斌、赵振铎、蒋绍愚担任副主编,王宁、江蓝生、李学勤、郭锡良、裘锡圭等著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是对《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的一次全面修订。计划分为25册出版,预计收录条目约40万,总字数约6000万。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修订工作中,我校汉语史研究中心多位教授献策献力,贡献良多。据悉,在目前已承担修订任务的分册主编中,中心已退休的黄金贵教授和在职的真大成副教授分别为最年长和最年轻的分册主编,体现了汉语史研究中心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及语言文字应用工作中的雄厚实力。
    • 2019-04-01
      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古代史所“扎硬寨”读书会丽水考察
      2019年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古代史所“扎硬寨”读书会成员在陈志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浙江丽水进行考察。丽水古称处州,地处瓯江上游,当闽浙之孔道,虽僻居浙西南群山之间,但仍然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这次行程,我们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庆寺塔、通济堰、大窑遗址和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自杭州出发,读书会的第一站为江南诸佛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延庆寺塔。该塔自宋咸平五年建成以来,已在松古平原屹立了一千多年,登塔远眺,满眼是金黄的油菜花田和苍翠山林,在塔边的碑林之中,便有当年分割山林田地的记载,情景交融之下似乎更容易理解当地居民对于良田山林的纠葛。通济堰自南朝梁建成之后,历经修葺,遗利碧湖平原千余年。除了古老的拱形坝以外,最令成员们印象深刻的便是石函引水桥,通过把泉坑水从桥面上通过,进入瓯江,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避免了坑水的沙石堵塞堰渠,使渠水畅通无阻,省却年年疏导之劳。龙泉大窑遗址则是驰名中外的龙泉青瓷保存最为完整的窑址,展现了龙泉青瓷从采土至烧制的一整套完整工艺流程。很难想象,貌不起眼的泥土在经过匠人的手工制作后,能变成梅子青般美丽的瓷器。参观完大窑之后,读书会一行人前往青瓷博物馆,结合实地考察的经验,初步了解了龙泉窑的历史及断代线索。如果说这三个古迹反映了古人巧夺天工的构思与技艺,那么,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就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浙大龙泉分校位于县城郊外的芳野村,自1939年浙大在此设立分校,至1946年迁归杭州总部,前后在这里办学达七年之久,培养了诸多优秀学子。在历经风雨的原龙泉分校教学楼中,看着陈列其中的生活用具、旧照片、各类文件等文物,不禁让我们感慨当年浙大师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继续从事学习和教学工作,栉风沐雨,弦歌不断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更应为现在的浙大学子所继承。除了以上几个著名的古迹外,读书会成员还深入龙泉城内,探访留存至今的社殿以及老街,了解清末龙泉城市的风貌,虽然现在的老街比起熙熙攘攘的新城沉寂不少,但从遗留下的招牌和店铺中仍可遥想当时街景之盛。重返历史现场是一种途径,让我们更真切、更细致入微地感受到历史存在的方式,重新认识那些在书中出现,为我们所熟知的种种史料。虽然有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它已经成为一个常识,如通济堰与地方大族间的互动,社殿与居民的联系等,但是只有真正到了现场,我们才能体会到记载上所未能完全体现的世间百态。
    • 2019-03-29
      聚焦两会热点,勇担时代使命 ——记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主题学习会
      2019年3月26日中午,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于教学主楼259室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会议由党支部书记李炎主持,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参加会议。会上,李炎同志传达了研总支关于开展“紧跟两会步伐,争做时代青年”两会主题学习活动的要求,随后组织支部同志观看时政视频。支部党员、积极分子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足迹,了解今年两会的热点问题,并积极讨论。朱鸣同志对脱贫工作、基础教育减负、房地产税立法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脱贫工作考核中存在数据上脱贫的问题朱鸣同志认为不同区域的经济环境、发展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在政府工作考核标准的设置上值得推敲。俞鼎同志对两会中政府关注民生、求真务实的作风深表认同,指出减税降费、延长假期等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王昊晟同志指出思想领域党建工作的一大难点是“形式主义”,而近期“学习强国”APP的推广为党政知识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抓手,但为避免良好的初衷流于形式,广大党员应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蔡诗灵同志就民生领域的相关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就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可能面临的压力进行分析。冯侃同志结合自身经历,谈到军事领域以往存在的形式主义的问题。何娟同志指出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有序推进,结合自身生活,谈到了办手续“最多跑一次”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黄略同志在各位同志发言的基础上做了补充,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入宪涉刑”的做法充分说明了这一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最后,李炎同志做总结讲话。两会落幕,实干启航,各位党员要将两会精神落到实处,结合专业学习,勇担时代使命。                                                          
    • 2019-03-28
      参观“钱江潮”,做新时代党员 —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学习两会主题活动
      2019年3月15日,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赴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参观学习。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二楼的常展“钱江潮”,主要是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展览,展出的是浙江省从宁波开埠到浙江全境解放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物。所以通过对这个展厅的学习,研究所的党员们对我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有序的展出,使得参观学习的同学们以全新的角度学习两会精神。该展厅共分为五个单元,“南湖红船与中国一大”、“大革命洪流”、“土地革命的风暴”、“钱塘两岸的抗日烽火”和“浙江的解放之路”。同学们对第一单元有着深刻的印象,在“幻影成像”板块,介绍负责“一大”会务工作的王会晤同志。大家对此稍作讨论继续有秩序参观。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2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4/6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