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2-03-18
      方一新教授参加2022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3月10日,2022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方一新教授参加视频会议。田学军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2021年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强调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语言文字战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语言文字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刻把握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迫切需求,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持续深化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田学军强调,2022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知重负重、勇毅前行,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各省级教育厅(教委)及有关处室负责人、省级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负责人,部分省(区)民委(民语委)及有关处室负责人,部分部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以及地方高校,部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的有关负责人,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会。河北、河南、广西、青海等省(区)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交流发言。(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 2022-03-17
      《拼接撕裂的文明》:张涌泉教授团队与敦煌写卷的故事
      以我院张涌泉教授为主要采访对象之一的首部中华古籍活化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将于3月18日中午12点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上线。这部纪录片从那些从事古籍保护、收藏、修复以及用不同形式研究古籍的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古籍高冷面具下那些鲜活、有趣、动人的故事,从外到内透视古籍在艺术上的美感、在文化上的价值,讲述它们在历史长河中辗转流徙的传奇故事,又如何给现代人以灵感,如何在今天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坚守与热爱。《穿越时空的古籍》第一季内容共九集,每集时长15分钟,第二集《拼接撕裂的文明》讲述的是我院张涌泉教授团队与敦煌写卷的故事:上世纪初,大批珍贵的敦煌遗书因为种种原因流散于世界各地,它们烙印着坎坷的身世,也凝聚着人类的文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它们的破碎和零散,在辨认、阅读和研究上都存在着障碍。本集以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为主人公,通过讲述《孟姜女变文》《字宝》等敦煌文献的缀合过程,向观众普及敦煌遗书的缀合工作,展示精美珍贵的千年古籍,并透过张涌泉的研究,揭开藏经洞真正的封闭之谜。
    • 2022-03-16
      研究生院调研文学院(筹)
      3月15日上午,研究生院一行到我院开展调研座谈,与学院领导班子、教育教学办公室深入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研究生院院长包刚传达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他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工作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导向,提升质量,优化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卓越地发展。研究生院围绕研究生招生机制优化、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制改革、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等问题与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交流探讨,认真听取了学院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学院院长冯国栋对研究生院调研表示感谢。他指出,学院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学位建设、学术学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下一阶段,学院将在资助体系、创意写作等方面进行破题创新,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招生处处长周文文、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梁君英、专业学位处副处长王征、培养处副处长倪加旎、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吴可陪同调研,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英蓓、副院长真大成、教育教学办公室负责人郭昊参加座谈。
    • 2022-03-14
      我院教师在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改革系列活动中喜获佳绩
      近日,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列活动评奖结果,我院朱首献老师课程《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获评2021年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陈洁教授、于文老师课程《编辑出版学概论》入选2021年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编辑出版学概论》我国出版事业是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具强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陈洁教授和于文老师讲授的《编辑出版学概论》在内容设计和教学实施上力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出版观和高远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使命感。课程通过张元济、邹韬奋等出版家案例,融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思政育人元素。让学生领悟出版人文化救国崇高理想;通过双效图书、主题出版等案例融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让学生理解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出版走出去与文化软实力专题,融入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爱国主义等思政育人元素。《编辑出版学概论》教学现场此课程建设始于2004年,2016年课程名微调为《编辑出版学概论》,是浙江大学中文系编辑出版学的本科必修课,也是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等各专业的特色选修课。2010年获省教育规划立项,2013年承担本科教学方法改革项目;2016年获优质教学奖;课程自编教材由北大出版社出版,2017年入选浙江省十二五精品教材;2019年入选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0年入选慕课建设项目和浙江大学一流金课;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入选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立德树人是此课程的根本任务之一,课程在内容设计和教学实施上都力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结合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对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出版观、崇高的文化理想、坚定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文化创新精神等人格要求,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出版工作,从而实现课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双统一。所讲授课程学生作品获韬奋杯大赛优胜奖《编辑出版学概论》同时也被列入省级一流课程,是编辑出版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所有专业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学科各门主要课程的精华内容,是学习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导航和基础。陈洁教授课程组已将课程拍摄成慕课《编辑出版学导论》,如果你想了解从宏观的出版产业、中观的出版社管理到微观的出版物生产,快来点击编辑出版学导论_浙江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icourse163.org)立即参加吧。《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朱首献老师讲授的《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是一门内容涵盖文学、人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的课程,它通过对中、西人学所体现出的人、人性观念及其所包含的人学精神与文学的审美精神建构的深层关联的讲授和研讨,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人、人性、人情、人格、人道及其与文学的审美特质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对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评判建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人、人民性、人民的主体地位的能力,深化对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论断的理解,深化对文艺是人学更是人民学的理解,深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人文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教学现场本课程2019-2020年已向两届学生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2020年本课程立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1年确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课程思政中的主要创新如下:第一,明确立课的“本”、“魂”,高占位、全方位统领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明确了“立课之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立课之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确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二,以“四个结合”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切实落地。在技术路线上通过“四个结合”,即课堂讲授和文本研讨有机结合,历史梳理和现实观照有机结合,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与文化自信力培养有机结合,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人生观、文艺观建构有机结合,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将思政落实在重要知识点和教学全过程中。该课程收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学生A:这个学期上您的课真的收获特别大,思考了一些以前的我从来不会思考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做了以前不大会做的展示,还终于把《林中路》给啃下来了。我后来回家把课程最后一点内容看完啦,感触很深,希望我能一直保持这种超越我自身,成为我自己的生命意志力。学生B:朱老师的中西人学精神和文学精神,课程难度略微有些大,需要阅读的文献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有难度。但因此也接触了一些西方哲学著作。上课的话虽然不是那么有趣,但老师讲得足够认真,上课的老师是浑身散发着光芒的……至今都记得老师那句“人是全面自由而自觉的存在”。
    • 2022-03-01
      本科生院调研文学院(筹)
      2月28日上午,本科生院一行到我院开展调研座谈,与学院领导班子、教育教学办公室深入交流本科教育教学情况。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介绍了现阶段重点工作和近期出台的系列文件。他指出,浙江大学本科生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兄弟高校、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期待,在学校“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目标引领下,着力推动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本科生院领导围绕“新文科”内涵、数字化赋能本科教育、荣誉体系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推优等问题与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交流探讨,认真听取了学院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学院院长冯国栋对本科生院调研表示感谢。他指出,本科生院在教育教学所做的工作,充分带动了学院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随后,他介绍了学院本科教育专业格局、开设课程等基本情况。下一阶段,学院将以“拔尖”2.0基地和“强基计划”为抓手,构建多元立体的本科教育体系;以“强基计划”为中心,引领探索,形成示范,打造更高质量的系列教材。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表示,文学院教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将以“书院”形式的组织体系建设,逐步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培育等联动发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术精英培养模式。她希望在校院共同努力下,不断扩大中文学科的影响力。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英蓓表示,学院作为思政教育方案的试点单位,按照同年级,结合学科特色,深入推进思政育人体系时效性和创新性,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思政育人氛围,她希望在劳动教育载体、培养方案改革、本科生深造率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本科生院副院长江全元、教学研究处处长郑春燕、教务处副处长韩魏、招生处副处长留岚兰、综合办公室主任顾颖杰、教务处教材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娜陪同调研,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育教学办公室负责人郭昊参加座谈。
    • 2022-01-10
      “踔厉奋发 再启新程”——浙江大学文学院2022年全院迎新大会顺利举行
      “云霞吐海曙,洪钟唱新年。”2022年1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学院2022年全院教职工迎新大会在紫金港校区西区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隆重举行,全院教职工齐聚一堂,喜迎新春,共叙成就,共话发展。全院迎新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在第一环节“2021年度工作总结会”中,她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全体教职工在过去一年中的辛勤付出以及对学院的大力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敬意,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快乐吉祥。学院院长冯国栋作2021年学院工作总结报告。他从体制机制、学科队伍、教学培养、科研成果、党建引领、文化涵育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学院在2021年取得的卓越成绩。他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浙大百年中文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的关键一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为战略导向,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百年中文重新出发,他期望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共同发力,积极探索中文学科发展,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的力量。全院大会的第二环节是“2021年度表彰会”。该环节以温情为主线,循着一年来老师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分为“志同道合”迎新会、“荣耀文院”表彰会、“桑榆情满”欢送会、“温情文院”生日会四个篇章展开。【“志同道合”迎新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院长冯国栋宣读了2021年新入职教职工名单,他们的到来,为学院注入了新生力量。学院班子成员冯国栋、李铭霞向新入职的教职工代表赠送了学院特别定制的入职牌。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余欣老师作为新入职教职工代表发言。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余欣老师作为新入职教职工代表发言。他回顾了在浙大求学的经历,中文学科深厚、开放与兼容并蓄的传统是他后来学术研究道路上的重要根基。他表示,成为文学院的新教师,能与无数的前辈学者、优秀同事共事是自己的荣幸,也向母校和学院表达了真挚的感激和祝福。【“荣耀文院”表彰会】2021年,学院教职工教书育人不忘初心,潜心科研牢记使命,他们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次表彰会分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公共服务、育人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宣读了2021年度学院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校级及以上奖励成绩单,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英蓓宣读了2021年度公共服务和育人成果校级及以上奖励成绩单,并向获奖的老师们送上了定制的祝贺小贴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爱岗敬业良好风尚,凝心聚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学院特设公共服务奖,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宣读了文学院第二届公共服务奖获奖名单、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与优秀党务工作者名单、院级先进工作者名单,并向各位老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桑榆情满”欢送会】 “回首执教生涯,笑看桃李芬芳”。2021年,文学院又有一代学人带着对学科的奉献和对学生的关爱光荣退休,学院院长冯国栋为他们送上荣休纪念牌,并由学院机关最年轻的教职工徐麟献上鲜花。文学院退休教师孙敏强老师表达了对多年以来求学和教学时光的深切怀念和感恩。一路走来,诸多师长和学生给他留下了温暖而丰满的记忆。随后,他对“文”的意义加以阐释,祝愿文学院赓续华章。最后,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了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颁奖仪式。【“温情文院”生日会】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借着辞旧迎新的温情时刻,学院为12月、1月、2月生日的老师们送上了真诚的生日祝福。大家围着生日蛋糕,一同唱响生日歌,2022年全院迎新大会在温馨甜蜜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2021年我们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携手并进,迎来学院成立,我们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桃欢李笑捷报频传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也是文学院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描绘新愿景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再启新程,龙骧虎步、一往无前!
    • 2021-12-03
      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教职工全员大会顺利举行
      11月24日,学校召开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干部会议,宣布成立浙江大学文学院(筹)等三个学院。为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上,凝聚全院师生发展合力,齐心协力助推学院发展,12月3日,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教职工全员大会暨使命愿景大讨论在紫金港西区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由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冯国栋院长作主题发言。他指出,文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举措,将是载入浙江大学文科发展史的大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学院应以“人”为本,铭记、继承、发扬“人文精神”,切实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互相认同、互相欣赏、互相成就的“人文传统”,构建“气顺、心齐、劲足”的人文氛围,同心同德、坚毅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更加人文”“更受尊敬”的未来。中文学科是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离不开一代代中文学人的辛勤耕耘和守正创新。会上,张涌泉、王云路、吴秀明、汪维辉、胡可先、楼含松、苏宏斌、李旭平、张广海、杨琼十位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百年学科重新出发,发奋图强再创辉煌,老中青三代教师对中文学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将全力支持学院发展,为新学院发展赋智赋能,构建中文学科发展共同体,助推中文学科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同时,他们也描绘了学院发展的新愿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建强学术团队,引育学科优秀人才;平衡传统与新兴学科发展,融合基础与应用学科;凝练学科特色,扩大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学院生态。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大讨论汇聚大愿景。党委书记李铭霞作总结发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浙江大学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向前列”的征程中,文学院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新一届班子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以文化人、铸魂育人,加强拔尖人才的培养,涵育具有家国情怀、奉献担当的时代新人;将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为老师们能潜心治学、产生更多传世学术成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将以学院新跨越为责任,牢记初心使命,谋划学院发展,认真凝练使命愿景,更好构建有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一流中文学科,永不懈怠,用实际行动回答师生们的期待。
    • 2021-11-22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飞白卷》选编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探讨我国著名学者、诗歌翻译家飞白先生诗歌翻译思想和成就,论证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主持编纂的重要译丛《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飞白卷》的编著原则和选目,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于11月19日在杭州紫金港国际饭店召开了“《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飞白卷》选编论证会”。来自国内各高校的老中青三代共50位学者齐聚杭州,对飞白先生的译学思想以及六十多年以来的翻译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飞白先生在线致辞中,对自己走上诗歌翻译道路的缘分和深沉原因以及艰难历程进行了回忆,他对自己66年以来的翻译事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笔耕不辍的学术人品深深地感动了与会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在主旨发言中,从《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贡献角度,指出翻译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语言多元性、文明共生性的重要价值,而诗歌翻译更是拓宽人类语言和思想边界的一大表征,具有精神坐标、文化遗产、学术示范、教育传承等四重意义。飞白先生的翻译成就堪称中华翻译家的代表,因此郑重入选文库丛书。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教授在主旨发言中,从多语种翻译实践和“风格译”学说等角度,对飞白先生主编的十卷本《世界诗库》,学术著作《诗海》、《译诗漫笔》、《诗海游踪》以及40多部诗歌翻译集做了梳理和简评。他特别感叹飞白在译诗艺术上精湛的艺术追求以及为了中外文明互鉴所做出的贡献,并对《飞白卷》上中下三编的内容构想做了介绍。浙江大学王永教授、周启超教授、许志强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谭惠娟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章汝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程丽蓉教授、中国计量大学郭兰英教授、温州大学傅守祥教授、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编审等,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对飞白先生的学术贡献和译学思想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并对《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飞白卷》的选编建言献策。文学翻译是语言翻译中的制高点,而诗歌翻译又是文学翻译中的制高点。飞白先生作为通晓十余种语言的杰出翻译家,为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做出了躬亲的示范,称得上是“世界文学的工程师”、“世界诗歌的航海者”。本次会议虽应疫情防控要求,线下参会人数严格控制为50人以内的代表制,但参会学者无不沉浸在受益良多、感慨良深、诗韵良久的氛围中。(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张驰供稿)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2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5/6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