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3-09-13
      我院荣获浙江大学第二届“我心中的求是大先生”征文活动最佳组织奖
      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展现求是园中师生身边一线优秀教师潜心育人的精神风貌,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浙江大学启动了第二届“我心中的求是大先生”征文活动。我院在此次征文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奖,多份作品揽获一二三等奖。
    • 2023-09-11
      “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浙江径山行”顺利举行
       
    • 2023-09-08
      文学院2023年暑期工作会议暨第一届“双代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9月6日上午,文学院2023年暑期工作会议暨第一届“双代会”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以学校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为指引,围绕学院现阶段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研讨交流。学院领导、两委委员、高层次人才、各研究所负责人、部分青年教师代表、各科室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李铭霞书记作了《党建引领,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首先传达了学校2023年暑期工作会议精神,带领与会人员重点学习了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杜江峰的报告主要内容。她总结了春夏学期党建重点工作;通报了学院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和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对学院意识形态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了工作部署;围绕“人才强院”核心战略,介绍了学院人才引育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持续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培育新锐力量,不断构建和谐人才发展生态。冯国栋院长作了中文学科建设分析报告。全面梳理了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方面存在的优势、短板,以及新发展格局下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全体师生要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更高使命愿景引领下努力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统一思想、拔尖造峰、力争上游,持续提升学科的国内外声誉和影响力。真大成副院长对学院研究生工作和科研工作做了汇报。他强调,必须严把进口关,多措并举加强过程培养,切实提升研究生出口质量。他指出,要锚定一流目标,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在期刊建设、标志性成果凝练、品牌学术活动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的跃升。何诗海副院长就学院教育教学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做了介绍,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重点,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会人员在认真听取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学生培养、学科布局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拓展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加快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冯国栋院长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全院上下要凝聚思想共识,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高远使命为引领,奋力建设具有中国气派、浙大风格的一流中文学科。
    • 2023-09-07
      我院工会荣获浙江大学2023年度“模范教工之家”称号
       8月14日,浙江大学工会公布了2023年度“模范教工之家”名单。经过自行申报、自查自评、实地考察、现场汇报、专家评审等阶段,并经校第九届教代会执委会、第二十三届工会委员会审议通过,本年度共有7家院级工会获得“模范教工之家”称号。我院工会成功入选。8月15日至16日,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举办的浙江大学2023年教代会、工会干部暑期培训期间,对获得“模范教工之家”称号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2023年8月15日“模范教工之家”表彰文学院工会秉持“初心、舒心、暖心、信心、恒心”的“五心”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加速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文学院工会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营造和谐、稳定、健康的工作环境。参加校工会组织的环紫金港接力赛、朗诵比赛、合唱比赛、粉笔字板书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在师生操舞比赛中获得佳绩;定期组织春秋游和疗休养活动,带领教职工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增进感情;开展面向全院教职工的趣味运动会、健步走、集体生日会等活动,组织三八节手工制作、六一亲子烘焙等节日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及时慰问生病、困难教职工,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喜迎二十大全校师生操舞比赛喜获院系组二等奖环紫金港师生接力赛青年教师微视频朗诵大赛获优秀奖趣味运动会疗休养活动手工制作活动集体生日会重视权益保障 解决急愁难盼学院工会充分利用“双代会”、暑期工作会议、年度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和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文心沙龙”平台,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有效倾听教职工心声。开设党员服务站、招标打印店、完善咖啡吧、开辟雨天非机动车停车处,真真切切解决师生难题。依托学科特色 探索工作创新立足中文学科特色,凝练工会品牌优势。通过“良师益友”(两师一友)机制、“文学院欢迎您”橱窗展示、入职欢迎仪式等,加强和改进教职工入职时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立德树人”思想根基,不忘从教初心。依托“教工之家”平台,完善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空间文化建设,提升软硬件保障,让教职工工作更舒心。持续开展“温情文院”教职工集体生日会,一季一约,让教职工在祝福中感受温情与暖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表彰大会现场形式,“浙大文学院”网络平台等,挖掘优秀教师代表,传递正能量。办好荣休仪式,让退休教师感受到荣誉感和获得感,牢记育人恒心。
    • 2023-09-0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结项鉴定会成功举行
       
    • 2023-09-01
      拼接丝路文明—— 浙大在敦煌残卷人工智能缀合技术领域实现学科交叉突破
      日前,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张涌泉教授和计算机学院吴飞教授所在团队合作的交叉学科成果论文《Reconnecting the Broken Civilization: Patchwork Integration of Fragments from Ancient Manuscripts》(中文名称《重新拼接断裂的文明:古代写本残片的智能缀合》),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所推荐的顶级会议(A类)ACM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录用。这标志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敦煌残卷缀合工作实现了新的学术突破,也是浙江大学文科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一项新成果。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七万件写本,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些敦煌写本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丝路文明最宝贵的实物遗存,更推动了世界显学敦煌学的诞生。藏经洞开启后,各国探险家在翻检藏品时,破坏了洞窟的原生存放状态,也使原本相对完整的写本被撕裂为多件,流散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破碎残片进行缀合是敦煌文献全面研究的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起,有学者开始意识到敦煌残卷缀合的重要性,但受限于条件,几乎没有成果。2010年以来,张涌泉教授带领博士后和研究生组建学术团队,开始对敦煌残卷进行全面研究,探索缀合原则,梳理一般方法。十余年来,团队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成果《敦煌残卷缀合总集》被列入国家“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研究工程”,还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残卷缀合研究”。浙江大学的敦煌残卷缀合成果,完全引领了敦煌学的最新潮流,具有标志性意义。十年间,张涌泉教授团队利用文献学的基本操作原则,缀合了约2.2万件敦煌残卷,占藏经洞出土写本全部体量的三分之一。通过缀合,一块块破碎的残卷和残片得以拼合,原本断裂的丝路文明被连结在一起。不过,从各类图版来看,余下的三分之二的敦煌残卷,纸张残损程度较大,字迹存留比例较小。这些现实情况,给传统的缀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基于既有成果与现实困难,张涌泉教授团队与吴飞教授团队跨学科合作,利用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方法,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等多种技术,构建敦煌残卷缀合自动缀合算法工具箱和平台。图1 人工智能辅助自动缀合成果《摩诃僧祇律》(局部)学术团队经过多次讨论交流,确定由敦煌残卷天然具有的文本、图像多模态性质入手,形成“特征提取+组合优化”的思路,提出了“文本—残卷轮廓”的多模态联合缀合路线。该思维路线首先将原始碎片进行“背景提取—色彩尺度统一”的预处理,整理为待缀合残卷数据集,随后引入深度神经网络和CNN架构孪生网络,实现文本特征提取、文本比对确定和轮廓特征筛选等功能。经过轮廓比较与文本深度学习后,再引入“多层级组合架构”构件,最终实现残卷的整体自动化缀合。图2 基于特征学习和组合优化的敦煌残卷缀合流程图在本次录用的论文中,合作团队正式提出了“基于特征学习和组合优化的敦煌残卷自动缀合系统”理念,通过“文本—残卷轮廓”多模态识别,解决单一模态难以实现的“稀疏特征提取”与残卷缀合,实验论证多模态自动化缀合代替人工缀合的高效和准确性。录用该论文的会议是计算机顶级会议ACM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这是细分多媒体领域最顶级的会议,会议论文录用率为29.3%,属《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A类(CCF-A)。这项研究成果是实现计算机全流程自动化缀合敦煌写本工作的初步探索,将多模态特征提取和组合优化引入写本复原,并将成果归纳为首个图像文本多模态敦煌残卷数据集。AI技术的运用,既有助于解决当前敦煌写本缀合的难点,也为世界各地写本修复和研究提供宝贵经验和方法论。这是浙江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突破,在“AI+文献学”和“AI+考古学”等领域具有开创意义。此外,合作团队还准备将视野扩展到敦煌垂类大模型基座的构建上,继续探索“AI+”的合作新范式,希望利用最先进的AI技术,让历史从碎片中走出来、从文字间活过来,让记录在每一件写本中的地点、人物、事件、物品,清晰生动地进入公众的视野。                         【张钰清  撰稿】
    • 2023-07-29
      寻访海滨胜景,共游鱼米霞浦——文学院2023年暑期疗休养活动顺利举行
       
    • 2023-07-06
      浙江大学文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大讨论顺利举行
      为深入贯彻学校党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学有所引、学有所专、学有所进、学有所乐、学有所助”的育人要求,浙江大学文学院于2023年7月2日在紫金港校区召开了教育教学大讨论。本次大讨论聚焦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围绕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及教育教学创新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文学院全体教职工与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讨论。  上午的全体大会在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召开,第一阶段由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铭霞主持。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教授和研究生院院长夏群科教授应邀参加大会。张光新教授肯定了文学院在浙江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围绕本科教育的使命愿景与学生未来发展的新战略,对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张院长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强化创新能力,要紧随教育部“101计划”着力打造一流课程,从多个维度全面促进人才培养。  研究生院院长夏群科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指标是本科深造率和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率,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依托于这两个指标的提升,希望文学院以此为参考继续在招生及培养方面不断努力。同时他也强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是每位导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汇报了文学院本科生培养的总体情况,并提出了在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关思考以及今后的对策。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汇报了文学院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并重点围绕研究生毕业延期毕业展开汇报,他提出学院、研究所、导师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提升按期毕业比率。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英蓓汇报了学生思政及就业情况。在汇报中她就思政与专业融合、提升学生深造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二阶段由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主持。胡可先教授作了惟学书院建设情况汇告,他指出,惟学书院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为文学院的人才培养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陶然教授报告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总结了近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绩,并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特聘研究员边田钢报告了古典文献学专业建设情况及有特色的做法,并就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生发展提出建议。 “百人计划”研究员邢程作为班主任代表与大家分享了经验。朱首献副教授作为德育导师代表分享经验。下午2点至4点,参会教师分为三个讨论组对学生培养体系、师资建设、招生改革、培养质量等关键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第一讨论组由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担任主持人,罗天华副教授担任汇报人;第二讨论组由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担任主持人,黄鹏程副研究员担任汇报人;第三讨论组由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胡可先教授担任主持人,张广海副教授担任汇报人。针对部分共性问题,各讨论组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如把握数字人文契机,加快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改善本科生班级制度,加强汉语言文学各个班级的培养;搭建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平台,提升学生深造率和就业率;强化专业性与前沿性课程设计,优化研究生选拔制度;改革研究生中期考核形式,加强研究生内驱力培养,减轻延毕压力;减轻年轻教师负担,鼓励进行教研实践,完善新老教师接续制度等。在大会闭幕式上,各讨论组对讨论情况进行了详实的汇报。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老师作了大会总结讲话,认为大讨论求真务实,不回避矛盾,聚焦关键问题,对于进一步形成共识,推动文学院教育教学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文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重点,强化教师的教学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求学动力,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2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9/6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