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3-12-08
      文学院继续教育领域专题培训班暨纪检干部专题培训报道
        2023年12月6日上午,文学院召开继续教育领域专题培训班暨纪检干部专题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进一步加强学院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要求,对标上级有关财会监督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继续教育领域管理规范。培训由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王国英老师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英蓓老师作开班动员讲话。此次培训专门邀请了学校采购管理办公室王婉萍老师和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处质量管理办公室韩建立老师为大家分别开展了关于《学校采购工作及相关事宜》与《教育培训政策解读及工作实务》专题讲座。王婉萍老师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最新的采购政策与相应机制,并围绕全流程电子化采购平台,详细介绍了集中采购一般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韩建立老师介绍了2023年文学院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文学院继续教育工作未来发展中的工作重点、难点结合讲座内容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并解答了同事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此次培训除邀请学校相关部门专家为大家培训答疑,还进行了教职工在《财务报销规范》和《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两个专题的学习交流。朱佳丽老师全面细致的对大家在日常财务报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倡导大家进一步提高规范意识,才是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的基础。陈吉老师通过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了继续教育办学过程中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呼吁大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做好应急流程梳理,加强平时演练,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沉着处理。会议进入座谈交流环节,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老师出席并作总结讲话。首先对学院今年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强调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是铸就文学院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最后鞭策大家要精益求精在制度建设,规范办学上不断加强管理,展现文学院继续教育办学的良好风貌。此次培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既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有效的工作总结。学院纪委将继续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做好继续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更好引导继续教育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 2023-12-08
      浙大文献学研究生教程《礼学文献八讲》《说文段注八讲》出版
       
    • 2023-12-06
      我院博士后田语、赫如意老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
      近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第74批面上拟资助人员名单,我院博士后田语、赫如意两位老师获得面上资助。元明清度曲理论的形成与建构中国传统戏曲以音乐为中心,与以对白为中心的西方戏剧极为不同。因而,对于戏曲的艺术批评,应跳出西方视角,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话语。从历史经验看,历代文人、曲家、演员都在围绕“度曲”展开评价。“度曲”有“制曲”和“演唱”两层含义。制曲须遵循韵书、曲谱的格律规范;演唱则需掌握五音四呼、切音归韵等音韵技巧。一定程度上,度曲理论揭示了戏曲形态变迁的内在逻辑。那么,度曲理论在元明清经历了哪些变化?我们能否通过度曲理论的构建,提炼出传统戏曲美学的内部构成与批评机制?研究度曲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其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与戏曲活动的互动关系,是本课题的主旨所在。田语,江苏泰兴人,艺术学博士,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现为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戏剧与曲学。回鹘文《玄奘传》第九、十卷译注及语言学研究本课题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回鹘文《玄奘传》第九、十卷为研究对象,对其文本进行译注和语言学研究。采用莱比锡语法标注规则对文献内容进行注释和对译,尤其对纷繁复杂的形态句法标记进行统一标注,从而更加准确、直观地展现语言概貌和特点。将传统语文学与语言类型学理论相结合,对回鹘文《玄奘传》第九、十卷语言中的各类语法范畴及特殊语法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深入挖掘其语言特点,为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和类型学研究提供有益例证。同时,将该文献与其他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察合台文献以及现代诸突厥语族语言进行纵向比较,归纳不同语法范畴的历时演变规律,为研究突厥语族语言文字提供重要的材料和证据。 赫如意,内蒙古通辽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蒙古语语法、北方少数民族文献。
    • 2023-12-06
      此岸·浙大国际诗歌之夜顺利举办
      2022年10月31日晚,“此岸·浙大国际诗歌之夜”(Coming Ashore:An Evening of International Poetry at ZJU)之“走近阿根廷诗人迪亚娜·贝列西”活动在紫金港校区100报告厅举办。此次活动是由诗人北岛发起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与浙江大学文学院的首度合作,邀请到当代阿根廷著名诗人迪亚娜·贝列西(Diana Bellessi)走进校园,与我校师生分享诗歌与写作。贝列西出生于1946年,自1972年的处女作《命运与宣言》到2018年的《爱如死般坚强》,已经出版诗集15部,并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成为当代女性诗歌教母级的人物。她的诗歌富于冒险,坚持自我更新,荣获了众多国际和国家级奖项,如古根海姆基金会诗歌奖,阿根廷国家诗歌奖等。此次是贝列西的诗歌第一次被译介到中国,她专意为中国读者挑选了50首诗歌,结成诗集出版,名为《离岸的花园》。本次国际诗歌之夜活动,由文学院张逸旻特聘研究员主持,外国语学院杨骁副教授参与对谈,交流为中西双语,由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穆殿欣同学担任翻译。活动有幸得到香港诗歌节基金会、联邦走马、观通学社的合作承办。除在座的250余名各专业的学生,和部分校外的热情读者外,出席现场的还有香港诗歌节基金会项目协调主任谢文琴女士、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营销总监叶梦瑶女士、浙江摄影出版社编辑朱丽莎女士等。活动伊始,文学院李铭霞书记、吴笛教授分别向远道而来的诗人致辞,欢迎诗人由大洋彼岸抵临西湖和紫金港的此岸,浙大国际诗歌之夜由此拉开帷幕。对话贝列西:花园、观看、女性花园,是贝列西诗中最具辨识度的意象之一。张逸旻老师谈到,与西方经典源流中的伊甸乐园或巴比伦花园有别,诗人笔下的花园是一个有朽的在地空间,生命在其中不断遭遇遗失和重获。诗人对此表示认同,她聊起自己的农家出身,幼年时常在地里参与劳动;她童年居所附近有一座小花园,成为她与花园紧密联系的缘起。当然,诗人也坦言自己在诗中建造的是一座爱的花园,尤其在种植、摘取和失去的过程中,劳作和爱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随后,张逸旻老师谈及当下生活中花园经验的远去,诗人也对此深表同感,她鼓励读者重新看见和体会花园劳作那种缓慢的美,正如她在《宽恕之日》里的那句:“在一种并不计算的天真的美中,见到生命独一无二的浓郁”。接下来,诗人回应了杨骁老师关于中国道家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她从小就接触到的老庄之学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日后的创作。在贝列西看来,中国和阿根廷的土地是相似的,一如“尘归尘,土归土”与庄子生死观的切近。进一步地,诗人也分享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生死之间不存在突变,人若离世,也将以空气、火等形式存于世间。诗人还特别谈到母亲对其诗歌创作的精神驱动。在诗人眼中,母亲是一位不同于时代刻板印象的、富有突破力的女性。诗人所作的《五月的玫瑰》正是写给母亲的献诗。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的女性主义者身份,并强调该立场在其创作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性。贝列西读诗活动第二部分,诗人通过朗诵分享了她的五首诗歌:《不言之教》、《无知于奇迹》、《蜜一样甜,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小姑娘》、《宽恕之日》和《圣罗莎的青蛙》,这也是诗人专为本场活动择取的诗篇。张逸旻老师、杨骁老师分别朗读了这五首诗对应的汉语译文。满座沉浸,诗声悠然,充满着中西双语音韵的交响。致敬贝列西活动第三部分是“致敬贝列西”环节,文学院本科生徐国伟和窦淇儿同学分别朗诵了他们创作的致敬诗《若无其事》和《花园》,这是他们在阅读贝列西的诗作后留下的触动。进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喻迪同学代向诗人转达了这两首献诗的西语译文。在她所能理解的语言里,贝列西被深深打动,反复称赞两位同学的创作“很美”,不仅主动邀请两位校园诗人上台合影,而且还热情地向他们行贴面礼,全场的氛围由此推向高潮。答读者问随着活动进入尾声,在场观众纷纷表现出与诗人进一步交流的热切渴望,我校师生、来自校外的热情读者,包括在杭的阿根廷友人们,就诸多问题与贝列西展开讨论。话题包括诗人的年龄对其感受力和心境的影响、诗人心目中理想读者的形象、在创作中暴露自我和接受公共批评的经历、对波拉尼奥创作的评价、对世界末日的理解和展望等等。贝列西反复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喜爱,她欢迎他们的任何问题,她的热情、俏皮、淳朴,与她的诗性智慧与风范一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岸的花园》签售本场活动的余绪是贝列西自选集《离岸的花园》的签售,该选集由龚若晴和黄韵颐合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制作和推出。贝列西提议走出报告厅,来到初秋清朗的夜空下,与热情的同学们进一步交谈,并为他们签名,一一写上祝福语。诗人不惧年高体乏,在活动进行至两个小时后仍兴致盎然,她对年轻人的喜爱与瞩望溢于言表。此时,不同国度、身份和年龄的我们因诗相联,感到莫大的共鸣。最后,由于夜色深浓,考虑到诗人的体力,美妙的诗歌之夜活动只好暂告段落。撰稿:朱茗鹭摄影:林炼城 罗熠坤 柯静娴 雷芷青 马依含 王磊摄像、剪辑:洪其晨
    • 2023-12-05
      我院韩鸣筝同学获评浙江大学2023年度十佳学生记者
          近日,浙江大学第二届融媒体文化节圆满落幕。根据《关于评选“浙江大学2023年度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浙江大学2023年度十佳学生记者”的通知》要求,经过组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名单公示等环节,我院2020级本科生韩鸣筝同学以第二名佳绩入选2023年度十佳学生记者。个人介绍韩鸣筝,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现为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资讯中心主任。在“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发表新媒体作品共117篇,其中8篇作品阅读量超10w+,11篇作品被《浙江大学报》收录。以第一作者身份采写的《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橘子!》一经发布,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转载报道浙大学子旷课救人的故事,微博词条#浙大男生为救窒息小孩旷课被点名#更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杭州同城热搜第一。另有1篇作品被评为人民网2022年高校优秀校园新闻作品,1篇作品被评为人民网2023年高校优秀校园新闻作品,2篇作品被评为2023年高校思政网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十佳”原创内容,1篇作品获浙江大学2022年度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2篇作品获浙江大学2023年度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1篇作品获浙江大学2023年度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提名奖。讲述充满真善美的浙大故事,传递生生不息的求是薪火,是我作为一名校园学生记者的初心与使命。未来,我将继续以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四力”要求自己,争取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以融媒体中心提供的平台为锚,用作品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 2023-12-05
      观通学社·西学经典读书会: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简介1.本读书会主要面向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希望通过细读西方经典著作,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夯实基础,也希望为专业课程提供一个辅助平台。2.读书会的参加以自愿为原则,但要求加入的同学提前安排好时间,尽可能稳定地出席。3.考虑到讨论效果,原则上以10到12人为宜,报名早的同学优先加入。4.本期读书会接续上期内容,从《纯粹理性批判》的“原则分析论”第三章中“知觉的预知”开始。模式:1.每周主持人提前指定阅读章节。参与者必须提前阅读文本,并在读书会上轮流担任领读人解读文本段落(概念解释、思路梳理、语境联系、翻译问题),并提出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对文本的质疑。2.领读人解读时,其他参与者可以随时提问或表达不同理解,但不同理解必须提供理由,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不要脱离文本主观发挥。3.主持人通过提问和答疑引导讨论,在重点和难点处提供自己的解读。主持人:陈辰 文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时间:12月7日起每周四18:30-20:30地点: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005室文本:1.原文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Hrsg. Jens Timmermann. Hamburg: Felix Meiner, 1998.2.汉译纯粹理性批判,韩林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参考邓晓芒、李秋零译本。3.英译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 Paul Guyer, Allen W. Woo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有能力的同学阅读德文原文,其他同学以汉译为主,对照英译阅读。辅助阅读资料将在第一次读书会时介绍。观通学社总第73期活动本活动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 2023-12-01
      我院边田钢老师荣获2023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经各学院(系)、相关教学单位组织初赛、选拔推荐,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18位评审委员评定,2023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院边田钢老师荣获本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个人简介边田钢,浙江大学文学院特聘研究员,古典文献学专业副主任,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汉语音韵学,古文字学。2015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获文学博士学位。注重传世、出土文献“二重证据”相结合,研究汉语史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代表成果如《上古汉语清鼻音声母音位化构拟新探》(《中国语文》2021年第2期)、《试论古文字资料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灋”“废”二字在表“废弃”义上的历时替换》(《中国语文》2015年第6期)。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之江青年行动计划”资助项目1项。专著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论文荣获浙江大学“优博论文”、“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丁邦新语言学奖”一等奖、浙江省语言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青年论文奖”一等奖等荣誉。曾获浙江省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优秀奖。
    • 2023-12-01
      “探源溯流,弘扬华章” ——浙江大学第一届“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殷切期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文以化人,学通古今”育人理念,浙江大学文学院依托悠久文脉和深厚积淀,立足学科特长,精心打造推出“传统文化月”系列学科特色创新活动。2023年12月,首届浙江大学“传统文化月”即将呈现,敬请广大师生关注和参与。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2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5/6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