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世界华文文学”杭州峰会系列学术活动暨“含英咀华:世界华文文学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7年10月9日至12日, “一带一路与世界华文文学”杭州峰会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王列耀和楼含松两位教授担任大会主办方主席。8日至10日,杭州峰会第一场活动“含英咀华:世界华文文学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正式开始。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响应“一带一路”宏伟战略,进一步推动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加强彼此之间跨文化、跨语际的学术交流。大会论文共计七十二篇,参会学者中境外人数一百余人,分别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大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举。10月9日8:30,会议开幕式在圆正启真酒店求是厅拉开帷幕。主席台分别就坐的是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浙江省外侨办副主任彭波,暨南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王列耀,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浙江大学教授、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会议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楼含松教授主持并宣读国务院侨办宣传司发来的贺信,任少波、彭波、王列耀分别致辞,对来到浙江大学参会的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会议在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促进海内外华人文学交流、提高学科研究能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寄语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卓有成效、有的放矢的创作与研究,为世界华文文学在“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下书写新的篇章而不懈奋斗。三场致辞使与会代表备受振奋、掌声频传。全体嘉宾、与会代表合影、茶叙后,会议进入主题演讲阶段。主题演讲由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登翰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会长张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秘书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列耀,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聂珍钊,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万华,加拿大华人作家陈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俊分别做主题演讲,主题演讲内容涉及“一带一路”下世界华文文学发展与研究的新局面、“跨界”与世界华文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中国学术走出去、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离散经历和文学创作、古今文学比较研究等主题,涉及面广,引人发聩,引起在场专家学者的呼应与讨论。10月9日下午、10月10日全天,分组讨论在启真酒店求是厅、梨洲厅展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作家就不同主题展开演讲,点评人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场学者反应积极,纷纷与发言者展开对话,“世界华文文学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的主题在讨论中不断深化。10月10日17:00,会议闭幕式在求是厅举行。闭幕式由复旦大学中文系陆士清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红林研究员、郑州大学樊洛平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陈力君副教授、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陆卓宁教授作分场汇报。山东大学文学院黄万华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对大会在厘清世界华文文学关键概念,拓展学科边界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高度肯定。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会执行主席金进研究员作会议总结。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杨际岚作联盟文情发布。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今年恰逢世界华文文学泰斗、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敏之先生诞辰百年。因此,大会在9日晚于求是厅举行了“曾敏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这是本次杭州峰会的第二场活动,20位曾敏之先生的朋友、学生发表感言,寄托对这位学科先贤的尊敬与哀思。11日-12日会议还安排了“现代文学大师寻访”文化考察,这是杭州峰会的第三场活动,文化考察以境外代表为主,大家先后参观了绍兴鲁迅故居、奉化两蒋故居、海宁金庸、徐志摩故居、乌镇茅盾故居等文化遗迹,通过追思故人和缅怀历史,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发扬光大浙江源远流长的现代文学传统。本次会议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会议,不仅对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在历史关键期的概念厘定、边界拓展、观念更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更号召和鼓舞着文学研究者和文艺工作者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号召中去,在伟大的时代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