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7-12-05
      休闲,让人生值得一活——记浙大休闲学讲堂第八讲
      2017年12月1日18:30-20:30,“诗意地生活——浙大休闲学讲堂第八讲”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724顺利举办。本次休闲学讲堂邀请到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候选人河野慎太朗(Shin)进行主题演讲,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的刘慧梅教授主持,中心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堂。讲堂伊始,刘慧梅教授向大家介绍了Shin,并对他的到来与演讲表示感谢和欢迎。Shin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运动机能学、体育和游憩学院的博士候选人,师从Gordon Walker博士。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休闲与主观幸福感、文化(主要是日本和东亚)、休闲参与的前提条件、以及灾难。Shin的研究已发表在包括Leisure Sciences、Journalof Leisure Research和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等多个学术期刊。从2018年1月起,Shin将担任南伊利诺伊大学(位于Carbondale)的助理教授一职,所在领域为休闲研究/游憩治疗。Shin在演讲的开始,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留学生涯以及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并热情邀请大家介绍自己,一起分享日常的休闲生活和支持自己生活的事物。作完自我介绍之后,大家更加放松,也更融入Shin的演讲之中。紧接着,Shin分享了他的博士论文选题的诞生:在导师做出只用一个词来确定他的研究方向的要求之后,Shin结合自己的生活背景锁定了一个词——Ikigai(日语生きがい,意为值得一活的人生),并定下研究题目:Ikigai是如何与休闲体验相关联的。他的论文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首先是定性研究,其次是定量研究。Shin首先让受访者提交十张照片来直接简便地反应其对Ikigai的个人观感,并全面详细地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将丰富的信息编码转译后,Shin基于扎根理论提出一个有关Ikigai的理论,随后他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来检验这个理论。他的Ikigai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在休闲这个生活领域中三个方面的体验而影响他们的Ikigai:(1)keiken(経験),即有价值的体验;(2)ibasho (居場所),即真实的人际关系;和(3)houkou-sei (方向性),即生活的方向性。最后,Shin还将分享他博士论文以外、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一些研究。Shin演讲之后,APCL及参加讲座的老师同学就如何保证照片能够体现受访者日常活动?如何应对受访者因怀疑调查而隐瞒真实情况或不配合访谈?等等。Shin表示这些问题都很有意义,并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回答,还希望大家能对Ikigai做出一个地道的汉语翻译。讲座最后,刘慧梅教授对Shin的演讲再次表示感谢,赠与纪念品并祝贺Shin夫妇新婚之喜。在Shin的带领下,本次休闲讲堂气氛轻松活跃,大家都跟随Shin的思路一点点了解和明晰Ikigai的内涵和理论架构,在聆听中打开了眼界和思路,在交流中收获了知识和灵感。
    • 2017-12-04
      【十九大】新青年说:文化自信与汉语自信——记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2017年12月1日晚,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于行政楼314教室开展了以“新青年说:文化自信与汉语自信”为主题的专题研讨学习活动。本次活动共包括三个议题:“何为文化自信”、“且看汉语自信”和“共议筑造自信”,每个议题分别由2-3名支部同志通过文献学习、前期调研后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分享。文化自信,核心新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支部石海燕同志分享了以“浅谈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的心得体会,指出目前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仍存在“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个别过分推崇外来文化”以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不高”等问题。曾庆云同志则针对石海燕同志提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探析,分别从历史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 汉语自信,力学笃行文化自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囊括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信、包含了百家争鸣的哲学自信等等,也包含了汉语言研究所最熟悉的“汉语自信”。第二个议题我们针对目前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现状以及会前所进行的校园街头采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谷雨同志结合专业知识,探讨了历史上汉语的繁荣与被质疑、汉语的优劣与文化自信,讲述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五四时期汉语地位的动摇以及对现代汉语的“纯度”问题。他特别指出我们要相信,中国的语言具有世界魅力,我们要增强汉语的自信感,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孙钰婷同志则就“大学生群体对汉语的认同感”、“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汉语”两个观点进行了心得分享,她十分认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讨论交流时,支部书记孙晓雪同志指出,我们讨论的不仅仅只是语言自信、文化自信,而是随着中国富强而获得的世界尊重。世界对中国的尊重又反过来增加我们的汉语自信、文化自信。筑造自信,知行合一随后,支部同志们就“如何贯彻于实践”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支部周炜同志指出“汉语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开端,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对母语的重视还不够,存在“内冷外热”现象,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整合孔子学院资源;借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等优秀的综艺节目,利用大众传播手段来增强汉语的吸引力。杜晓慧同志和金艺莹同志分别就《中国诗词大会》和《汉语桥》两档文化节目进行了个案分析,探讨提升大众“汉语自信”及“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杜晓慧同志提到,从《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中我们能够看到,文化类节目有能力成为文化传承的有利“推手”。金艺莹同志在对《汉语桥》进行分析讨论后,总结道,参差百态才是世界之源,真正强大的文化并不畏惧异质,树我邦国,自天下来同。最后,每位支部成员分别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表示将在今后更加关注自身专业的发挥,知行合一,新青年“说”,更是“新”青年担负“新”使命,创造“新”价值,实现“新”进步!(文/孙晓雪 图/孙钰婷 谷雨)
    • 2017-12-04
      中文学科启真学术讲座第52期报道
      2017年11月29日晚6:30,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中文系教工支部、汉语言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浙江大学中文学科启真学术讲座第52期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314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博森教授主讲,浙江大学中文系池昌海教授主持,讲题为“基于语料库的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多模态指称行为研究”。讲座吸引了相关学科老师以及诸多研究生前来学习。全场座无虚席。本次讲座旨在从多模态视角系统分析日常交际中的指称行为,涉及指称语、指称语的韵律特征以及指称手势等。首先构建了一个由实体本体层,共享知识层和模态体现层组成的三分模式。实体本体层探讨指称实体的不同类型,共享知识层分析影响交际双方指称行为的社会和认识因素,模态体现层考察指称行为中的指称语系统,指称韵律系统、指称体貌系统以及上述多种模态的互动系统。在此基础上,以物体指称行为为例,借助自建多模态话语语料库,具体分析了物体指称语系统、物体指称体貌系统中的指称手势系统、以及实施物体指称行为时这两种模态的互动方式,还对比分析了成人和儿童在多模态指称行为方面的异同。最后,运用上述三分模式,对自闭症儿童的物体指称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马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风趣生动的语言也让大家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乐趣。在提问环节,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老师和同学们都争相提问,就指称、话语知识共享、自闭症儿童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师生互动频频,气氛热烈,与会学生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 2017-11-30
      发展新党员,吸纳新力量——记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大会
         2017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在西溪校区北园西溪之家举行了党员大会。会议由支部书记方圆同志主持,主要完成了发展预备党员的事项,会议有11名正式党员出席。  会议伊始,支部书记方圆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并说明了注意事项。随后,会议进入发展吴依阳、王姝予两名同志为预备党员的环节。首先进行发展的是吴依阳同志。在吴依阳同志宣读了入党志愿书之后,组织委员吴锡友和宣传委员张梦扬分别介绍了吴依阳同志的群众座谈情况,和政治审查情况。入党介绍人以及其他同志也表达了对肯定、建议与期望。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对预发展对象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紧接着,党员大会进入了发展王姝予同志为预备党员的环节。与会党员一致同意吸收这两位同志为预备党员。   最后,方圆书记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希望大家不仅记住自己的生理生日,也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政治生日——入党的日子,并且不断改进,积极与群众联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次党支部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这次会议过后,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迎来了一批新鲜血液。值此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的新时期,同志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学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文/方圆  图/刘瑀昕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2017年11月30日
    • 2017-11-29
      【十九大】不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记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2017年11月28日,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在教学主楼269会议室开展了以“不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主题的专题学习研讨会,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议由支部书记何娟同志主持。何娟同志首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详细介绍,她强调这一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内容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支部党员们轮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阶段每一个党员的思想指南。同志们表示会后还将深入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贯彻实践这一思想。文/朱鸣  图/蔡诗灵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2017年11月29日
    • 2017-11-28
      博观约取 转益多师——记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活动
      11月26日下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人文学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学长学姐读博、就业经验分享交流会”。本次活动由党支部书记陈婉纱主持,全程分为“考博、转博、就业”三大主题,活动气氛热烈,同学们获益良多。共有6名来自本专业的学长学姐进行经验分享,他们分别是硕士生支部党员倪佳敏同志、吴志刚同志,博士生支部党员徐新武同志、黄成蔚同志,以及博士生印志远和前硕士生党支书孙正亚同志。首先,黄成蔚同志给大家分享了考博的经验。他认为,硕士阶段的学术能力积累很重要,虽然硕士不要求出科研成果,但是可以试着写一些小文章,既是练笔,同时也是学术能力的积累,积少成多,就非常可观。除此之外,黄成蔚同志还在毕业论文选题、暑期实践、学术规划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独到的经验。接着,印志远、徐新武两位同志分享了转博的经验。两位学长在介绍了当前学界的基本情况后,都认为,做学术的视野要开阔,而且应该尽早确定自己是否有读博的意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有读博的打算,那么在硕士阶段就应该有所准备,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最后,倪佳敏、孙正亚两位同志为大家介绍了求职、就业相关的经验。倪佳敏同志从女性求职者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当前一些热门的行业和岗位,并从硕士生学业时间规划的角度给出了宝贵的建议。而孙正亚同志则从“实习、简历、面试”三个角度,介绍了从宣讲会到简历制作,以及笔试、面试等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对于同学们关心的内推、春招、秋招等内容,两位学长学姐也都分享了规律和心得。本次分享交流会主要面向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一年级的同学们。开学至今,大家已经基本适应求是园中的学习生活,但是,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许多同学还没有完全确定。此时,学长学姐们带来的宝贵经验,为大家在选择今后发展道路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意见。分享交流会取得了全满的成功,同学们也都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文/图 陈婉纱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2017年11月28日
    • 2017-11-24
      感受运河文化——记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党支部赴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为了让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党支部成员能切身感受震撼人心的运河文化,党支书何娟与团支书周恩泽共同组织了以“知书•明心•健体”为主题的支部系列活动,于11月10日带领支部党员一同前往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学习。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即“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支部党员一同参观了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同学们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同学们认真观看博物馆里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在参观完之后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支部党员一起去了拱宸桥,切身感受京杭大运河今日的面貌和魅力。最后,同学们一起乘坐水上公交返回学校。水上公交在京杭大运河上行驶,可以很好的观赏运河两岸风貌,同学们表示这真是一次不错的体验。(文/蔡诗灵图/何娟)
    • 2017-11-23
      【主题团日】喜迎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记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团支部团日活动
      2017年11月5日晚,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团支部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恰逢十九大刚刚结束,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决定和团支部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由党员带领团员对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次活动在教学主楼377室召开,由党支部书记刘莹谱主持并带领学习,全体党员和团员参加了学习。首先,刘莹谱带领全体党员和团员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意义,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开始,细致介绍了十九大提出的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两个重大判断、一个历史使命与“四个伟大”、一个重大思想、14条基本方略等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进行了简要学习。在会议结束后,团支部又于11月13日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出游团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学习十九大精神,同时能走出宿舍,走下网络,锻炼身体,调节心情,让大家更融洽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为接下来的学习储存能量,激发动力。团支部全体同学均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采取了户外互动的形式,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故事分享,每个同学轮流说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故事,十二个同学,十二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每个故事的精彩,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动人之处,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第二环节为击鼓传话,随着“鼓声”响起,一个用矿泉水瓶当作的道具在十二个同学之间飞速传递,鼓声激荡,氛围欢快,很好的调节了现场气氛,极大的激发的大家的活力和激情。第三个环节为诗句接龙,此时正是秋天,秋意正浓,天边云卷云舒,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也极为应景,大家各显身手,把压在心底的古今中外的诗句瞬间激活。诗句接龙结束后,已到了午餐时间,第四个环节大家前往美食街,共进了一顿节俭而不失美味的午餐,同时忆苦思甜,感叹当今美好幸福的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一个环节为图书分享,大家一起去了书店,各自挑出了最心仪的一本书买了下来,并决定每周做一次书籍流动,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分享活动,在活动上充分交流研讨,进行思想的碰撞。此次团日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众多形式新颖、活泼有趣的环节让大家进一步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为同学们的成长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也为班级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2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7/6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