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17-12-2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一、第二支部“喜迎党代会·新年话感悟·冬至送温暖”活动成功举行
      2017年12月22日,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喜迎党代会·新年话感悟·冬至送温暖”活动在教学主楼中文系377教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作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知书·明心·健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充实的内容、高远的立意和丰实的内涵受到了研究所内研究生同学的广泛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团支部部分团员参加了活动。活动由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刘莹谱、第二党支部书记韩宇瑄主持。活动分三个部分举行。在首先进行的第一部分“喜迎党代会”部分,刘莹谱同学带领大家温习了《决胜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并着重选取其中的“文化自信”方面进行讨论,同学们纷纷结合中文学科背景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当代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谈了体会,表示“文学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艺术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和来源,作为未来的文艺研究者,我们要坚持党“文学为人民服务,文学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路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书写中国文化新的辉煌。韩宇瑄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召开中共浙江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通知》几份重要党委文件,指出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联系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上来。针对即将召开的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韩宇瑄表示第十四次党代会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会议以“牢记使命,勇攀高峰”为主题,将听取和审查中共浙江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报告,选举中共浙江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并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广大党员同志要努力学习会议内容,领悟会议精神,做到实处,走在前列。紧接着,在第二部分“新年话感悟”中,两个支部的党员同学分别就学习经验、就业攻略、生活疑难等问题展开交流,第一支部的硕士生同学年轻新锐、思维活跃,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第二支部的博士生同学学养深厚、经验丰富,体现着学术的积淀,两个支部的交流与碰撞,共同谱写出一曲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学子的青春之歌。伴随着交流接近尾声,第三部分“冬至送温暖”环节开始,两位支部的党支书均代表支部党员为自己支部的同学准备了丰厚的图书大礼,这其中,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之江新语》《习近平用典》《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样的理论学习书籍,也有《红岩》《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苦菜花》《保卫延安》这样的红色文学经典,更有新时期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抉择》《历史的天空》《芙蓉镇》等,两位支部书记相互交换了图书,并表达了对于支部党员同学加强理论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增强文化自信的期待。活动在热烈友爱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通过活动,两个支部的党员同学增进了友谊、增长了见识,坚定了信仰,“知书·明心·健体”的理念得到了弘扬。(文/韩宇瑄 图/刘莹谱 姜双超 王佳黎)
    • 2017-12-25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度好书 “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
      日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发布了2017年度好书39,其中包括“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是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等机构联合推出的丛书,荣获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设立的“浙江大学人文学科高水平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首批资助。著名脑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教授唐孝威和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担任丛书主编;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李恒威担任丛书执行主编;丛书学术委员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黄华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教授马庆国、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盛晓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叶航。目前该丛书第一辑八册已经全部出版。1.《灵魂之尘:意识的魔法》,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 著,李恒威、杨岸婷、李恒熙 译。2.《对话意识: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 著,李恒威、徐怡 译。3.《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保罗·W.格莱姆齐(Paul W. Glimcher) 著,贾拥民 译。4.《审美的脑:从演化角度阐释人类对美与艺术的追求》,安简·查特吉(Anjan Chatterjee) 著,林旭文 译。5.《脑功能成像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唐孝威、包尚联、高家红 等著。6.《信任脑:来自神经科学的道德认识》,帕特里夏·S.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著,袁蓥、安晖 译,李恒熙 校。7.《看不见的视力: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视觉的探索》,梅尔文·古德尔(Melvyn A. Goodale)、大卫·米尔纳(David Milner) 著,李恒威、龚书 译。8.《心智、大脑与法律:法律神经科学的概念基础》,迈克尔·帕尔多(Michael S. Pardo)、丹尼斯·帕特森(Dennis Patterson) 著,杨彤丹 译。该丛书关注神经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如神经科学与哲学、经济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的跨学科研究,展现神经科学对社会和社会科学诸研究的广泛影响。在2017年6月份,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办、人文学院和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认知科学与人文和社会”高峰论坛暨“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新书预告会就已获得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的认可,并受网络媒介平台“读书人”的推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当前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治理等问题引起了政府、企业家、学者与公众的强烈关注,如何应对当中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又该何去何从?这套出自各个学科领域知名学者和译者的丛书可谓应运而生。它在神经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学习、理解和交融的桥梁,将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当下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前景。
    • 2017-12-25
      丝竹雅韵,竹笛飞声——第九届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圆满落幕
      萧萧黄叶落杭城,悠悠丝竹传雅韵。2017年12月20日晚,第九届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剧场成功举办。本届赏读会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人文学院研博会、昆曲研习社、越剧社共同承办。活动以“丝竹雅韵”为主题,特别邀请著名艺术家郑济民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上海市级传承人周峰老师和上海长桥申韵丝竹乐团为浙大师生带来一场冬日艺术盛宴。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教授、浙江省军区原政委马以芝少将、江浙沪江南丝竹音乐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琳老师、校工会副主席林俐老师、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珏老师、校团委副书记梁艳老师,人文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楼含松教授、党委副书记沈玉老师、副院长张颖岚教授,还有人文学院机关、各系所的老师以及来自全校的近500名学生参加了本届赏读会。江南又逢诗酒茶活动伊始,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教授为活动致辞,并指出已连续举办九届的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是人文学院富有意义的品牌节目。赏读会不仅传承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且生动诠释了校歌中“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的精神,更符合当下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后张浚生教授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与祝福,预祝活动圆满成功。随后,主持人隆重介绍了特邀嘉宾郑济民老师和上海长桥申韵丝竹乐团。郑老师师从“中国魔笛”陆春龄先生,现任江浙沪江南丝竹音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而长桥申韵丝竹乐团的成员大都出身丝竹世家,对丝竹音乐的传承保护富有使命感。为感谢郑济民老师与乐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人文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楼含松教授为郑济民老师颁发文化艺术中心顾问聘书,并向长桥申韵丝竹乐团赠送锦旗。遏云啭莺笔生花活动第二章,主持人带领观众通过视频一睹“中国魔笛”陆春龄老先生的风采。陆老先生演奏的气口之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之浓郁广为国内外乐坛所尊崇,堪称笛子界的“一代宗师”。陆老虽已97岁高龄,依然春蚕吐丝,笛声不绝。在采访视频中,陆老不仅展示了登峰造极的笛艺和独具魅力的陆派风格,还表达了对第九届冬至赏读会的殷切祝福,即兴挥笔“寓教于乐”四个大字表示对活动的肯定。在赏读会现场,其嫡系弟子郑济民老师代表陆春龄老先生向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赠送了墨宝,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沈玉老师代表学院接受墨宝。丝竹相赏共天涯活动第三章,由周峰老师主持。周老师引用上海著名老报人冯英子的评价“非江南山水,不能产生江南丝竹;非江南丝竹,不能衬托江南山水”来说明江南丝竹的地位与特点。丝竹不仅是江浙沪人民农闲时的娱乐,更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人民生活中的和谐、团结、内敛也深深体现在丝竹演奏的规则中:你高我低,你入我出,你繁我简,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云庆》作为江南八大曲之一,一开场便营造了一团和气又各有特色的喜悦氛围。《中花六板》则用两种不同的演绎方式展示了丝竹即兴发挥、相互配合的演奏特点,因而丝竹又被誉为“东方爵士乐”。《春江花月夜》,笛声悠扬,扬琴清脆,二胡流畅,演奏家时而沉醉于个人世界,时而交换默契眼神,一派和谐。《凡忘工》曾被聂耳节选编进名曲《金蛇狂舞》,曲风明快,节奏多变。《行街》被周老师比作“中国的婚礼进行曲”,由曲调节奏的变化刻画新娘出嫁的多重心境。值得一提的是,郑济民老师还亲自参与了《春江花月夜》和《欢乐歌》的演奏。在郑老师和乐团的完美配合下,丝弦和竹管和谐地流出流畅婉转又余音绕梁的丝竹之乐,忽将观众带回春江月夜,又奏欢乐之歌给观众以切身喜悦,让全场沉浸在音乐营造的奇妙世界之中。通过周峰老师穿插于曲目间的娓娓讲述,观众们深入了解了“江南丝竹”名称的由来,随时随地创作的特点,以及保护传承丝竹的重要性与策略。在师生互动环节,三位幸运观众抓住机会提出了自身对江南丝竹的理解与疑惑。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周峰老师和乐团成员以江南丝竹和谐、互衬的特点相答,并从力学原理角度解释了乐器摆放排列的合理性,进而引出江南丝竹的民族性与独特性,其深入浅出又充满奥妙的回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台上和谐又欢乐的演奏也吸引了台下的乐器爱好者,来自浙大农学院的大二女生崔可心自信地拿出学习多年的笛艺,勇敢地上台与乐团合奏了一段《欢乐歌》,赢得嘉宾们的一致赞许。 丝弦悠悠,竹管徐徐,冬夜虽寒,情谊却暖。在美妙的丝竹声中,时间悄然而逝,本次冬至赏读会也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传递了江南丝竹的魅力,更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意蕴丰富的传统节日。每年冬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都会举办“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邀请校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欣赏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及经典艺术作品的晚会,带领师生重温“冬日读书正当时”的意境与乐趣。迄今已举办九届的赏读会一直致力于传承经典文化,让师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品味传统艺术风情,形成了求是园里独具特色的礼敬传统文化项目品牌。(文/何康莉,图/姬文瑾、张孙淑怡)人文学院研博会2017年12月22日
    • 2017-12-25
      “‘奔’——鲁敏长篇小说《奔月》座谈会”成功举行
      2017年12月10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财经大学文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以“奔”为主题的鲁敏长篇新作《奔月》座谈会在金溪山庄隆重举行。这也是启真学术讲座第一次走出校园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本次座谈会受到浙江财经大学“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浙大中文系青年教师系列学术活动、浙大中文学科启真学术讲座的资助,邀请了《奔月》作者鲁敏、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洪治纲教授、淮阴师范学院施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刘卫东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朱文斌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的黄健教授、姚晓雷教授、周保欣教授、赵顺宏教授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此外还有数十位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旁听了座谈会。诸位专家、同学独到的解读视角、犀利的观点陈述,令本次座谈会具有了相当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座谈会分上下半场举行,上半场由施军教授主持,下半场由赵顺宏教授主持,周保欣教授作总结讲话。黄健教授(浙江大学)用精心、震撼、多维三个关键词评价《奔月》的创作构思、阅读感受和解读空间。张光芒教授(南京大学)评价鲁敏对人、对社会有很深的哲学思考,书中人物小六出走又回来以为寻找人的本质的失败。郜元宝教授(复旦大学)评价鲁敏是“散步型”作家,试图对鲁敏进行概括是危险甚至徒劳的。刘卫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不同意用地域、年代给作家尤其是鲁敏贴标签,他说鲁敏在《奔月》中用游戏的方式写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游戏可以重新开始,而人生是单行道,鲁敏把一个很重的主题放在了一个轻巧的外壳里。彭正声老师(巢湖学院)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分析了人物形象。朱文斌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从世界的荒诞性、人世的倾轧性、情节的戏剧性、写作的时代性等四个维度对文本进行了阐释。张晓玥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评论本书写出了现代都市多重脸谱化和都市的二重性。郑翔(浙江省作协)认为《奔月》是对庸常结构本身的反思,他还指出文本存在小故事太多而大故事又太简单的问题。姚晓雷教授(浙江大学)同意本书是一部具有哲学意味的小说的观点,他评论鲁敏的小说风格有点像格非+王安忆。陈力君副教授(浙江大学)认为《奔月》写出了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在过“假面生活”,写出了人心理层面的无意识行为。吴智斌副教授(浙江财经大学)认为《奔月》抛开小人物生存困境的问题,转而关注小人物的精神困境,认为小六最后的狂奔才是 “奔月”的真正开始。姚晓萍副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却认为小说所揭示的是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荆亚平副教授(浙江财经大学)认为《奔月》是女人之书,如果说余华《第七天》所探讨的是“人死无葬身之地”,鲁敏所聚焦的则是“人生无可依之所”。发言尾声,两名研究生和一名文学爱好者也发表了自己对《奔月》的看法。最后,鲁敏与大家分享了她创作《奔月》的一些体会、心得,并回应了大家在发言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她说,她把主人公小六定义为有凡人优点和缺点的真实的凡人,试图以这个凡人的出走来表达对固有社会身份的反抗以及反抗的注定的无果。
    • 2017-12-21
      强健体魄,寓学于乐——记古籍所支部东钱湖畔徒步
      2017年12月15日-17日,首届汉语史研究发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教授、德育导师王诚老师以及部分支部成员参与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报告。 12月16日全天学术交流、研讨,王云路教授做学术报告《论汉语双音词的同步构词》,王诚老师报告题目为《试说“隐互”》,支部成员胡彦、刘芳、刘潇、高丰琪、王金英等也分别在会议上发言报告。会后,王云路教授作大会总结。 12月17日上午,王云路老师、王诚老师以及支部成员在东钱湖畔徒步。是日雨过,天朗气清,远山微翠,湖波轻漾,一路欢歌笑语,惬意抒怀。在徒步过程中,老师们在娱乐之余仍关心同学们的论文、学习情况,提出相关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同学们受益匪浅,可谓“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必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年寄予厚望。因此,在本次学术活动之余,开展了东钱湖畔徒步的健体活动,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还有利于促进师生学术交流、情感交流,进而有利于青年一代明确自身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责任和地位。
    • 2017-12-18
      提升理论素养,见证美丽中国——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举办专题党课
      2017年12月16日,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在人文学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党支部会议。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浙江大学理论宣讲团成员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黄东华同志讲授专题党课,他为到场的同学讲授了一堂题为“今天,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的专题内容。会议由党支部书记方圆同志主持。黄东华先介绍了自己加入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的缘由和自己在宣讲团培训的经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引起了同志们的注意,党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接下来,黄东华依次讲解了在研读了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他从生态文明、教育改革、脱贫攻坚三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五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生态文明方面,他结合自己两年前在紫金港拍摄的雾霾照片和今年拍摄的照片,用身边的例子证明了环境逐渐的改善,并且介绍了可以查询全国城市近期空气质量的网站,分析近五年来全国各地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好转,并引用了一周前的数据来说明杭州近期空气质量的等级,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图表、数据,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在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进步。接下来,黄东华同志结合自己支教的经历来讲解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有了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些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关注。最后,黄东华继续用数据来展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并在结尾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希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鼓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说“明年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到2020年,我们可以见证我们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作为九零后,我们承担着未来的使命,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获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到会的党员同志和积极分子纷纷表示此次党课收获颇丰。通过此次党课,同学们对于美丽中国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不忘初心,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党的最新思想,提高思想觉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感受祖国的美丽变化。文/张梦杨 方圆 图/方圆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2017年12月18日
    • 2017-12-18
      强健体魄,快乐身心—— 记语言与认知中心、古代文学所、艺术研究所羽毛球友谊赛
      12月17日下午,由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共同举办的“知书·明心·健体”系列活动之“羽毛球友谊赛”在西溪校区羽毛球馆举行。本次羽毛球赛本着“友谊第一,快乐身心”的总原则,来自三个研究所、四个党支部的十余名同学参加了激烈的角逐。比赛分为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男女混合双打三部分,每部分事先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的赛制设计。积分赛制、淘汰赛制……不同的赛制兼顾了公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每位同学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首先进行的是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来自不同研究所的同学们,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了自己的对手。经过短暂的热身和熟悉场地后,两边同时开赛。在男单激烈交锋的同时,女单也巾帼不让须眉,在赛场上留下一道道英姿飒爽的身影。男女混合双打紧随其后。第一轮,来自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朱鸣同学与何娟同学,迎战来自中国艺术研究所的冯冬杰等两名同学。与单打相比,混合双打更考验参赛者的配合能力与默契程度。正因如此,两组混双选手的比赛,直接把下午的友谊赛气氛推向了高潮。比赛结束了的男单、女单选手们在场边观战,时而为精彩的得分而拍手叫好,时而为粗心的失误而深感惋惜……最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来自语言与认知中心的肖云龙同学与吴宝祥同学分别获得男单组一、二等奖;古代文学所的黄淑仪同学则摘取女单组桂冠,中国艺术研究所的王迪同学获得女单组二等奖;在男女混合双打中,朱鸣同学与何娟同学最终获得混双组一等奖。在汗水与欢笑声中,本次羽毛球赛圆满结束。除了一、二等奖的奖品外,每位参与比赛的同学也都领到了一份精美的纪念品。本次羽毛球友谊赛,是四个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知书·明心·健体”活动倡议的结果,它不但增进了不同系所同学之间的了解,更使许多同学加入到羽毛球这项健康的运动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表示:“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相信在学院、老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一定会兼顾学术科研与身体健康,成为“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文/陈婉纱 图/何娟 姬文瑾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2017年12月18日
    • 2017-12-14
      学习路上,开卷有益——记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硕士生党支部读书会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研究生党总支开展“知书·明心·健体”主题活动的号召,2017年12月8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了主题为“学习路上开卷有益”的读书会,活动由支部书记陈婉纱同学主持。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本次研读的内容,主要有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版)、《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员们针对书中内容,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和自身的个人体验,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解读、体悟和探讨、交流。首先,陈婉纱对本次读书会所选择的几则文本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新修订的党章,则是每位党员同志必须要研读的重要内容。《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以笔名“哲新”为《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则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贺信等79篇,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在交流的过程中,吴志刚认为,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就好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与我们对话,让我们在方向上得到了更多的指引,也深感自己作为学生党员的责任。书中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读来令人获益匪浅。倪佳敏则表示,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深的感受就是习总书记的务实思想。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践行朴实的文风、发扬踏实的学风、力行务实的作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切实增强自己服务大局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本领,不断锤炼和提高自身文稿写作水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把自身工作做出成效。本次读书会,对支部党员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读书、评论、交流”的形式,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思想性。正如张利伟同学在交流中所说:“这次读书会,让我对党的最新思想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入学不久的硕士生党员,我深感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平日都应该自己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努力将我党最新的号召与最新的会议精神辐射给身边的同学们。” 文/图陈婉纱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2017年12月11日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0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3/64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