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 EN
  • 办公网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EN 办公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2023-04-14
      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十讲“如何超越民族主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A3NTU2Mg==&mid=2651243310&idx=3&sn=471d869c59b10978aa44b71a37470a89&chksm=8c9849ebbbefc0fd84cdc9c808951de2ec06b419d8cab475b3a746868a9f961f3d3f3b9245b3&token=2069839390&lang=zh_CN#rd
    • 2023-04-14
      浙江大学-法国高等社科院“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3年4月10日,由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协办的“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讨会(Workshop on Language Contacts in Northwest China)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设立了浙江大学文学院、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两个分会场。我院汪维辉教授、庄初升教授、真大成教授、李旭平教授、史文磊教授、罗天华副教授在浙江大学分会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也受邀出席会议,并代表文学院致开幕辞。   来自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德国美因兹大学、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和法国高等社科院罗端教授(Redouane Djamouri)联合主席。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蒲芳莎教授(Françoise Bottero)和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分别致辞。蒲芳莎教授介绍了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近年来关于中国西北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计划,并表示浙江大学是其在中国重要的科研合作单位,在未来要继续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共同发展。冯国栋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提出浙江大学文学院的语言学科与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有着颇深的渊源,双方更是在2023年启动了“汉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推动了从学术研究到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合作。本次研讨会共有八场主旨报告,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由德国德国美茵兹大学教授、法兰西大学研究院院士徐丹教授主持。在“New Perspectives on Tense and Aspect in Northern China”(关于中国北方语言时体的新视角)的主题报告中,法国高等社科院的贝罗贝教授(Alain Peyraube)通过历时和共时考察,认为在唐汪、甘沟、临夏、五屯等中国西北汉语中,已经出现了真正的时态标记,且这些标记并非体标记或情态助词。在“甘青河湟方言的判断句和系词‘是’的演变”的主题报告中,河北大学的张安生教授指出,甘青河湟方言有系词的判断句常用句式可以归纳为系词前置、后置、前后并置的三大类,其中后置语序是青海片的优势语序,并置语序是河州片的优势语序。同时,系词“是”在河州片中的功能发生了分化。在“试探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复数祈使标记在西北汉语方言中的分化及其动因”的主题报告中,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柯理思教授(Christine LAMARRE)提出,在一些西北汉语方言中,祈使句的句末助词,如“去”“走”的演变和分化可能和语言接触有关。从更广的视角看,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语言区分了针对不同人称的祈使式,而如五屯话也区分第二人称祈使式“来”。在“临夏八坊话的 OV/VO 语序”的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的李旭平教授和博士生魏兴舟,在介绍临夏方言及其两个变体“八坊话”和“临夏汉话”的基础上,指出甘青地区的汉语语序研究应当区分地理、族群以及时间等维度。李旭平教授就八坊话与临夏汉话的语序,分别从宾语位置的名词性短语类型及其指称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认为八坊话的OV语序是更为基础的语序;而临夏汉话兼有OV和VO语序,甚至VO是一种使用语境更为广泛的语序。下半场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主持。在“西北官话方言体标记的类型: 唐汪话为例”的主题报告中,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罗端教授(Redouane Djamouri)指出唐汪话作为甘肃河州临夏地区的汉语方言,与阿尔泰语言表现出很多相似的类型特征。然而,尽管唐汪话和蒙古语的相关标记有相似的语音和结构特征,但难以假设前者的产生是语言借用(borrowing)、语言转移(transfer)或借义仿造(calque)的结果。罗端教授主张唐汪话语法层面的体貌体系是由汉语本有常用标记适应发展出来的。在“甘肃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中和调”的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杜芊(指导老师:庄初升教授)报道了甘肃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突出表现为单字调类大量合并、简化,但连读系统却纷繁复杂。该报告试以甘肃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中和调为窗口,在语流中进一步考察字调的后续变化,为西北汉语方言声调的研究解释提供参考。在“从语言接触看唐汪话中的一些功能词”的主题报告中,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朱莉博士(Julie Lefort)通过对唐汪话中的三个功能词——指示代词“nə呢(这个)”、语内传递代词“wɤlũ喔咙(本人)”以及疑问代词“ali阿里(哪里)”的考察,提出尽管蒙古语族语言(特别是东乡语)对唐汪话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某些被看成借用的功能词实际上是由汉语元素重新分析而来的。在“临夏方言的名词性从句标记”的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文学院的李旭平教授和赫如意博士指出临夏方言主宾语从句引介标记“说”是一种带有转述语气的特殊的标句词;而引介标记“的”与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的形动词(verbal noun)词缀的性质和功能基本相同,是一种名物化标记。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浙江大学文学院汪维辉教授代表本次会议协办方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作会议总结。汪维辉教授首先对本场八场主题报告的报告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国西北汉语语言接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诸多领域,汉语方言研究与汉语史研究应当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十位海内外学者分享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师生贡献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八场主题报告研究内容覆盖汉语史、汉语方言、形式句法学、语言类型学等多个领域,吸引了近百名学者和师生参与其中,讨论热烈,促进了研究者之间更为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并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 2023-03-30
      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九讲“整合与策略:通向世界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A3NTU2Mg==&mid=2651242778&idx=2&sn=4ed4f46642894c2925be50d4450e211f&chksm=8c984bdfbbefc2c93df24ff1f94d82afa2c4082fac1b8c3e44163cc6be5eb01dba737872845c&token=2069839390&lang=zh_CN#rd
    • 2023-03-22
      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八讲“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A3NTU2Mg==&mid=2651242602&idx=1&sn=49ff7acf98e20d0fc13c694a9a5cfebe&chksm=8c984aafbbefc3b90333791dc8a55e7bbb3e50ebce7e46ced571f4f718a9022c9b0441c3d4bc&token=2069839390&lang=zh_CN#rd
    • 2023-03-20
      浙江大学文学院学科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2023年3月13日,浙江大学文学院学科发展论坛在紫金港校区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到全国知名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陈大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中文教指委主任委员张福贵,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学科评议组成员杜泽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陈引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兼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执行副主任、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委员朱国华等五位教授。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处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斌处长莅会指导。文学院班子成员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各二级学科负责人、教师代表共二十余人参会。会议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    朱斌处长首先发表讲话,表示中文学科是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也是浙大文科板块的重要代表,希望各位专家针对文学院学科发展,多提建议,畅所欲言。  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从学院概况、重点工作与思路、面向未来的学科布局三个方面,汇报了文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浙江大学文学院自2021年筹建成立以来,以“文以化人,学通古今”为发展理念,围绕树人、立人、达人、化人四条路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形成了“两尖两体两翼齐飞,三古三新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未来,文学院将进一步凝聚浙大文科特色,以人文赋能国家发展,建设具有具有中国气派、浙大风格的一流中文学科。随后,与会专家纷纷对文学院学科发展做出了评价、提出了建议。张福贵教授高屋建瓴,指出中文学科的发展论坛是一种经验交流,浙大中文学科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未来发展应结合国家需求和学术新问题,突出文科优势,并重视三个问题:一是发展专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要留住老人、培养新人、引进能人,保有学术声誉,励志图强;二是关注学科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学科建立必须有所为,要规划、培育好的研究方向;三是进一步建设学术刊物,扩大学科共识,增强学科影响。杜泽逊教授强调文学院要坚持优势,追求长远的学问。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在于科研,还涉及到立德育人,要发现、培养顶尖人才,重视学生的培养。陈引驰教授尤其肯定了文学院的教材编纂项目,认为这可以总结诸位校内顶尖学者“当行本事”,开创研究生教育的新方向。在未来发展上,他认为,重大科研项目功能各有不同,有的可以造就经典,有的可以带动学科发展、凝聚学科特色。朱国华教授将文学院的独立看作是浙大中文学科的重新出发。他呼吁学校、学院应重视人才引进制度的适应性,吸引年轻人的加入,活跃学科氛围。他也期待文学院多进行学科交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引领学术发展新潮流。陈大康教授总结了专家意见,进一步区分了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两个概念。他提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中文学科在校老师的动力从何而来?该如何平衡如今的学科评价体系与传统学术的发展?中文学科发展有两个重要层面,一是要与现实结合,古为今用;二是要为服务地方,同时发掘校友资源。  文学院参会老师也参与了交流与讨论。张涌泉教授以人为本,讨论了人才的“量”与“质”的问题。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聚焦于人才引进。王云路教授强调了中文学科在塑造学校文化氛围、传承文化上的重要性。方一新教授、胡可先教授结合文学院的具体情况,对引才育才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汪维辉教授,苏宏斌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就学科发展发表了想法与建议。  最后,学院冯国栋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感谢各位专家指点思路,学院要汇通古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文院力量。  文:黄 璟图:代爃榤
    • 2023-03-20
      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A3NTU2Mg==&mid=2651242553&idx=1&sn=5ebe4c01036ff916b57b846a647b6ccb&chksm=8c984afcbbefc3ea3f066b665371d21f719287e81ce160d963276a251bafe128240a1c8ea0a0&token=2069839390&lang=zh_CN#rd
    • 2023-03-18
      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六讲“谈谈阮元刻本《周易注疏》在校勘上的得失”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A3NTU2Mg==&mid=2651242445&idx=1&sn=0f493055ef068b608aab8e0d1ca809f9&chksm=8c983508bbefbc1e27959b55d2b98b2c0eed72edb82be58078cacfd067b010b8b6c093d0aaef&token=2069839390&lang=zh_CN#rd
    • 2023-03-11
      “凝心聚力,奋楫扬帆” ——浙江大学文学院2022年工作总结表彰会暨2023年重点工作布置会举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A3NTU2Mg==&mid=2651242030&idx=1&sn=87c638d565e53485f872c84fcea7f108&chksm=8c9834ebbbefbdfd176d49b94a5312c34f19c5daf143ba6099953491158eb9e392c88afaa5d7&token=2069839390&lang=zh_CN#rd
      • 每页 8 记录  总共 52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2/6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