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
【十九大】坚守理想,坚定信念——记古籍所研究生党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暨党员发展大会
2017年12月1日12:00,古籍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在行政楼229室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同时,此次支部大会还举行了支部党员发展大会。古籍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金英主持本次支部发展大会,首先介绍流程并宣读预备党员接收的程序。申请人熊舒琪同志宣读《入党志愿书》,并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以及积极分子考察期的基本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还分享了自己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其后,入党介绍人罗慕君、刘含之分别发言,介绍熊舒琪的有关情况。在支委会、到会党员发表意见后,支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与会党员一致同意吸收熊舒琪同志为预备党员。熊舒琪发表感想,今后要更加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新理论,立志努力完善自己。随后,支部成员共同学习了“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上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优秀党课巡回宣讲”视频,主题是“顶天立地谈信仰”。学习过后,支部成员分享、交流心得体会;组织委员张懋学进行总结:我们党是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同志要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信念作为第一要求,保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定力。同志们立志要坚定信念,坚守理想,做绝对忠诚的合格党员。
2017-12
【十九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记古籍所研究生党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暨党员发展大会
2017年11月25日13:00,古籍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在行政楼229室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同时,此次支部大会举行了支部党员发展大会。首先,支部宣传委员侯瑞华主持了本次会议关于党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学习与解读,支部成员在学习之后交流心得与感悟,并对党的章程修正案提出的重要性进行讨论。随后,支部进行党员发展大会,由党支书王金英介绍流程并宣读预备党员接收的程序。申请人林夕梦同志宣读《入党志愿书》,并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以及积极分子考察期的基本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随后,入党介绍人孟茜、胡彦分别发言,介绍林夕梦的有关情况。在支委会、到会党员发表意见后,支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与会党员一致同意吸收林夕梦同志为预备党员。最后,支部书记王金英对本次会议的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同志们表示还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贯彻实践这一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力争上游,做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2017-12
【十九大】新青年说:文化自信与汉语自信——记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2017年12月1日晚,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于行政楼314教室开展了以“新青年说:文化自信与汉语自信”为主题的专题研讨学习活动。本次活动共包括三个议题:“何为文化自信”、“且看汉语自信”和“共议筑造自信”,每个议题分别由2-3名支部同志通过文献学习、前期调研后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分享。文化自信,核心新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支部石海燕同志分享了以“浅谈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的心得体会,指出目前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仍存在“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个别过分推崇外来文化”以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不高”等问题。曾庆云同志则针对石海燕同志提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探析,分别从历史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 汉语自信,力学笃行文化自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囊括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信、包含了百家争鸣的哲学自信等等,也包含了汉语言研究所最熟悉的“汉语自信”。第二个议题我们针对目前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现状以及会前所进行的校园街头采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谷雨同志结合专业知识,探讨了历史上汉语的繁荣与被质疑、汉语的优劣与文化自信,讲述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五四时期汉语地位的动摇以及对现代汉语的“纯度”问题。他特别指出我们要相信,中国的语言具有世界魅力,我们要增强汉语的自信感,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孙钰婷同志则就“大学生群体对汉语的认同感”、“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汉语”两个观点进行了心得分享,她十分认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讨论交流时,支部书记孙晓雪同志指出,我们讨论的不仅仅只是语言自信、文化自信,而是随着中国富强而获得的世界尊重。世界对中国的尊重又反过来增加我们的汉语自信、文化自信。筑造自信,知行合一随后,支部同志们就“如何贯彻于实践”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支部周炜同志指出“汉语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开端,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对母语的重视还不够,存在“内冷外热”现象,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整合孔子学院资源;借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等优秀的综艺节目,利用大众传播手段来增强汉语的吸引力。杜晓慧同志和金艺莹同志分别就《中国诗词大会》和《汉语桥》两档文化节目进行了个案分析,探讨提升大众“汉语自信”及“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杜晓慧同志提到,从《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中我们能够看到,文化类节目有能力成为文化传承的有利“推手”。金艺莹同志在对《汉语桥》进行分析讨论后,总结道,参差百态才是世界之源,真正强大的文化并不畏惧异质,树我邦国,自天下来同。最后,每位支部成员分别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表示将在今后更加关注自身专业的发挥,知行合一,新青年“说”,更是“新”青年担负“新”使命,创造“新”价值,实现“新”进步!(文/孙晓雪 图/孙钰婷 谷雨)
2017-11
发展新党员,吸纳新力量——记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大会
2017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在西溪校区北园西溪之家举行了党员大会。会议由支部书记方圆同志主持,主要完成了发展预备党员的事项,会议有11名正式党员出席。 会议伊始,支部书记方圆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并说明了注意事项。随后,会议进入发展吴依阳、王姝予两名同志为预备党员的环节。首先进行发展的是吴依阳同志。在吴依阳同志宣读了入党志愿书之后,组织委员吴锡友和宣传委员张梦扬分别介绍了吴依阳同志的群众座谈情况,和政治审查情况。入党介绍人以及其他同志也表达了对肯定、建议与期望。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对预发展对象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紧接着,党员大会进入了发展王姝予同志为预备党员的环节。与会党员一致同意吸收这两位同志为预备党员。 最后,方圆书记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希望大家不仅记住自己的生理生日,也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政治生日——入党的日子,并且不断改进,积极与群众联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次党支部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这次会议过后,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迎来了一批新鲜血液。值此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的新时期,同志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学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文/方圆 图/刘瑀昕文艺学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2017年11月30日
2017-11
【十九大】不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记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2017年11月28日,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在教学主楼269会议室开展了以“不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主题的专题学习研讨会,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议由支部书记何娟同志主持。何娟同志首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详细介绍,她强调这一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内容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支部党员们轮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阶段每一个党员的思想指南。同志们表示会后还将深入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贯彻实践这一思想。文/朱鸣 图/蔡诗灵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2017年11月29日
2017-11
博观约取 转益多师——记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活动
11月26日下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人文学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学长学姐读博、就业经验分享交流会”。本次活动由党支部书记陈婉纱主持,全程分为“考博、转博、就业”三大主题,活动气氛热烈,同学们获益良多。共有6名来自本专业的学长学姐进行经验分享,他们分别是硕士生支部党员倪佳敏同志、吴志刚同志,博士生支部党员徐新武同志、黄成蔚同志,以及博士生印志远和前硕士生党支书孙正亚同志。首先,黄成蔚同志给大家分享了考博的经验。他认为,硕士阶段的学术能力积累很重要,虽然硕士不要求出科研成果,但是可以试着写一些小文章,既是练笔,同时也是学术能力的积累,积少成多,就非常可观。除此之外,黄成蔚同志还在毕业论文选题、暑期实践、学术规划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独到的经验。接着,印志远、徐新武两位同志分享了转博的经验。两位学长在介绍了当前学界的基本情况后,都认为,做学术的视野要开阔,而且应该尽早确定自己是否有读博的意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有读博的打算,那么在硕士阶段就应该有所准备,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最后,倪佳敏、孙正亚两位同志为大家介绍了求职、就业相关的经验。倪佳敏同志从女性求职者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当前一些热门的行业和岗位,并从硕士生学业时间规划的角度给出了宝贵的建议。而孙正亚同志则从“实习、简历、面试”三个角度,介绍了从宣讲会到简历制作,以及笔试、面试等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对于同学们关心的内推、春招、秋招等内容,两位学长学姐也都分享了规律和心得。本次分享交流会主要面向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一年级的同学们。开学至今,大家已经基本适应求是园中的学习生活,但是,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许多同学还没有完全确定。此时,学长学姐们带来的宝贵经验,为大家在选择今后发展道路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意见。分享交流会取得了全满的成功,同学们也都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文/图 陈婉纱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2017年11月28日
2017-11
【主题团日】喜迎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记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团支部团日活动
2017年11月5日晚,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团支部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恰逢十九大刚刚结束,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决定和团支部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由党员带领团员对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次活动在教学主楼377室召开,由党支部书记刘莹谱主持并带领学习,全体党员和团员参加了学习。首先,刘莹谱带领全体党员和团员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意义,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开始,细致介绍了十九大提出的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两个重大判断、一个历史使命与“四个伟大”、一个重大思想、14条基本方略等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进行了简要学习。在会议结束后,团支部又于11月13日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出游团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学习十九大精神,同时能走出宿舍,走下网络,锻炼身体,调节心情,让大家更融洽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为接下来的学习储存能量,激发动力。团支部全体同学均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采取了户外互动的形式,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故事分享,每个同学轮流说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故事,十二个同学,十二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每个故事的精彩,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动人之处,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第二环节为击鼓传话,随着“鼓声”响起,一个用矿泉水瓶当作的道具在十二个同学之间飞速传递,鼓声激荡,氛围欢快,很好的调节了现场气氛,极大的激发的大家的活力和激情。第三个环节为诗句接龙,此时正是秋天,秋意正浓,天边云卷云舒,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也极为应景,大家各显身手,把压在心底的古今中外的诗句瞬间激活。诗句接龙结束后,已到了午餐时间,第四个环节大家前往美食街,共进了一顿节俭而不失美味的午餐,同时忆苦思甜,感叹当今美好幸福的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一个环节为图书分享,大家一起去了书店,各自挑出了最心仪的一本书买了下来,并决定每周做一次书籍流动,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分享活动,在活动上充分交流研讨,进行思想的碰撞。此次团日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众多形式新颖、活泼有趣的环节让大家进一步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为同学们的成长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也为班级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11
【主题团日】艺术创造美好,美好需要艺术——古代文学博士团支部“十九大”主题团日活动
11月12日下午一点,杭州西湖畔风景宜人,临近西湖的光达美术馆展出了德朗的绘画展。“寻找遗失的秘密——德朗绘画研究”展览是国内首次举办关于安德烈·德朗(1880~1954)的艺术创作与研究文献的展览。德朗曾说:“我们是秘密的探寻者。”而他孜孜不倦地探寻着的秘密,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其中后期的绘画作品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向观者娓娓道出。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司徒立担任策展人。我们古代文学博士班团支部趁此机会,在学术之余一起走进美好的艺术世界——现代西方绘画大师德朗作品展览。参与人员有徐焕同学、王旸午及同学、许和亚同学、吴繁同学、杜欢同学、刘韵鸥同学、李慧雯同学、黄一玫同学、张婧同学等。法国画家安德烈·德朗是野兽派的先驱者。德朗首先发现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和想像的浓郁;他还发现原始艺术、庞贝绘画、中世纪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初期大师们艺术的奥秘。他研究了古人艺术创造的秘诀,重新踏上他们所走过的路,运用传统去创造现代艺术。德朗作为一位西方画家,他效法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德朗想把凡·高、高更、塞尚的因素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因素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的野兽主义带有明显的折衷成分。画家赋予了色彩以独立的地位,明亮的红、黄、蓝、绿等色彩构成了强烈而和谐的对比。画中色彩具有爆炸的耀眼光芒,令观者振奋。但是他的艺术表现、空间处理和造型并没有脱离古典法则,色调也类似新印象主义,看得出画家想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愿望。可以说德朗是一位回归传统的画家。“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这么多“美”的字眼,读来令人欣喜而温暖。而文化与艺术是“美”最相关、最契合的一部分。如果要满足当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要为人民奉上丰富的精神食粮。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当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时,如何回应百姓需求,文化建设就自然被提到了更高层面,需要更多的承载和担当。我们也注意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十九大报告里占了较大篇幅。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诸如人类历史上曾引领世界的唐代文化,创造了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经典的传承,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精神沃土,壮大于生生不息,不曾断流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内化于中国人的傲气和傲骨。古老的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长期受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国老百姓,对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文化与艺术的需求也尤其丰富而迫切。毋庸讳言,与百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期待相比,我们的文化建设显然还需要更充分的发展。文化与艺术二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艺术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艺术创造美好,美好需要艺术。而德朗的作品中隐含的回归传统与发展创新的精神,或许对我们当今社会文化建设领域如何借鉴传统并同时开拓创新有着借鉴作用。
2017-11
关于2018年春季硕博连读(硕转博)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申请条件(以下各条必须同时满足) 1.完成硕士阶段全部课程学习,且成绩优良。 2.外语水平优秀:外语成绩应获得全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及以上,或托福机考80分以上,或雅思≥5.5以上(有效期5年,即2013年3月及以后的成绩都有效)。3.已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 4.攻博专业及课题与硕士阶段的专业及课题密切相关。 5.硕士阶段导师推荐。6.通过博士生导师组织的综合面试。 二、申请截止时间与材料请符合申请条件并有志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时与导师联系,在11月28日(周二)下午2:00前将《硕博连读面试记录》、《浙江大学在校研究生硕博连读申请表》、2位专家推荐书原件(专家为教授的导师)、硕士期间成绩单(行政楼211室,电话:88273526,审核人:车老师)、外语证书原件及一份复印件(如无证书,须从网上打印出成绩单,到本科生院盖上成绩专用章)交至学院研究生科(行政楼209室,电话:88273199,联系人:段园园老师)。 三、注意事项 通过学院考核的硕转博申请者,还须通过研究生院的网上报名(24日后学校开通)和审核。 附件:1.硕博连读申请表.pdf 2.硕博连读综合面试记录.doc 3.专家推荐书.pdf 人文学院研究生科 2017年11月21日
2017-11
【转】浙江大学关于2018年普通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的通知
2017-11
【主题团日】不忘初心,铭记历史——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第二团支部“十九大”主题团日活动
11月4日上午,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第二团支部的同学们来到位于北山街44号的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以下简称党史馆),开展“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党史馆内有三个展厅,分别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杭州篇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杭州记忆”和“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杭州实践”。在这三个展厅中,陈列的浮雕、人物雕塑、油画、展板、老照片、老物件,为同学们展示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党史馆工作人员也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说,馆内展示了杭州党史各时期图片800多张,实物500多件,每件实物、每张图片背后,都有故事。进入馆内的同学们无不被这些陈列品所吸引,聚精会神地驻足学习,并热烈地讨论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但反映了杭州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革命、建设的奋斗史、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也展示了党组织取得的丰功伟绩和历史经验。在参观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纷纷来到展馆的考核机器前,对自己的党史知识进行了考核。在欢声笑语中,大家对中国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忆苦思甜,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每一个人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文/金龙、杜晓慧
2017-11
【十九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
2017年11月5日晚,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在教学主楼377室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本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刘莹谱主持并带领学习,全体党员和团员参加了学习。首先,刘莹谱强调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意义,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开始,细致介绍了十九大提出的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两个重大判断、一个历史使命与“四个伟大”、一个重大思想、14条基本方略等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进行了简要学习。接着,同学们积极踊跃地进行了发言讨论,一致认为十九大报告既高瞻远瞩又贴心实在,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要珍惜当下的良好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理想信仰坚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勇上进”的中国好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会议最后,刘莹谱还就党员结对帮扶、开展“知书˙明心˙健体”活动等内容进行了安排部署。 文、图/何康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2017年11月6日
2017-11
【十九大】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2017年10月28日,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二支部走进杭州历史馆、杭州国画院美术馆等地开展了以“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当天上午,支部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北山街44号的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恰逢展馆举办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巡礼图片展,各位同学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史料较为全面直观的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做出的实践探索。展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共杭州地方组织的确立,第二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杭州记忆,第三部分是开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代,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党从诞生一直发展至今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串联起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奋斗之路。1922年9月,浙江第一个中共组织——杭州小组成立,翻开了杭州人民革命的篇章,推动国民革命,坚持抗日救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一直到当下杭州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几代共产党先辈们的努力,经历了风风雨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解放,民族富强的根本保证。在参观完后,同学们积极通过展馆的知识考核机器开展了自我考核,通过众人讨论答题的趣味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和掌握。 在参观完党史馆后,同学们在秋日温暖的阳光和微风下边走边谈,游览了北山街上许多文化展馆和历史老建筑。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主题书法展,展出了多位书法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理念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各有风骨,让游人通过欣赏艺术的方式更好的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理念。其后同学们参观了如西湖博览会博物馆,连横纪念馆,海盐馆等一系列历史老建筑,并在美丽的西湖边就携带的关于十九大的资料展开了讨论。在充分获得精神食粮后,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也要重视起来。在博士学习研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忽视了身体健康和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特意组织了爬山活动,下午同学们一起去爬了西湖边的宝石山。呼吸着林间新鲜的空气,听着周围游人和孩子的嬉闹,登到最高处俯瞰整个西湖和杭州城市,干净、美丽、整洁又温馨的画面跃然眼前。同学们从书斋中走出,走向社会,走向鲜活的生活,体验到了杭州如今在党的一系列政策下发展成为了真正的“人间天堂”,而大家也在这金的阳光中,在绿的山上,在蓝的湖边畅谈了自己对于社会新气象的看法和青年人充满光明的未来构想。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二团支部2017年11月1日
2017-11
【十九大】新思想,新征途——古代文学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10月27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在人文学院行政楼539成功举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以“历史新起点,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结合了集中学习、影片教学与讨论发言等多种形式,由党支部书记陈婉纱同志主持,团支部书记姚东带领学习。会议伊始,党支部书记陈婉纱强调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并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十九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作了简要介绍。随后,团支部书记姚东播放了《中国的红色梦想》短片,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沧桑变化,并介绍了十九大的最新思想成果。最后,党员和团员们一同以“新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在会上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在讨论中,大家认为十九大报告全面的回顾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离不开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新的时代,我们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勇上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努力进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学习活动内容充实,讨论热烈,使支部成员们深刻领悟到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启迪支部成员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不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学校、学院的“双一流”建设做出点滴贡献。这种“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党支部对团支部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了团支部向党组织进一步的靠拢,对密切党团关系、协同党团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陈婉纱、姚东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团支部201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