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团日】艺术创造美好,美好需要艺术——古代文学博士团支部“十九大”主题团日活动

  • 2017-11-23

  • 作者:

  • 浏览次数:216

   

11月12日下午一点,杭州西湖畔风景宜人,临近西湖的光达美术馆展出了德朗的绘画展。“寻找遗失的秘密——德朗绘画研究”展览是国内首次举办关于安德烈·德朗(1880~1954)的艺术创作与研究文献的展览。德朗曾说:“我们是秘密的探寻者。”而他孜孜不倦地探寻着的秘密,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其中后期的绘画作品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向观者娓娓道出。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司徒立担任策展人。我们古代文学博士班团支部趁此机会,在学术之余一起走进美好的艺术世界——现代西方绘画大师德朗作品展览。参与人员有徐焕同学、王旸午及同学、许和亚同学、吴繁同学、杜欢同学、刘韵鸥同学、李慧雯同学、黄一玫同学、张婧同学等。法国画家安德烈·德朗是野兽派的先驱者。德朗首先发现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和想像的浓郁;他还发现原始艺术、庞贝绘画、中世纪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初期大师们艺术的奥秘。他研究了古人艺术创造的秘诀,重新踏上他们所走过的路,运用传统去创造现代艺术。德朗作为一位西方画家,他效法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古代文学博士.png

 德朗想把凡·高、高更、塞尚的因素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因素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的野兽主义带有明显的折衷成分。画家赋予了色彩以独立的地位,明亮的红、黄、蓝、绿等色彩构成了强烈而和谐的对比。画中色彩具有爆炸的耀眼光芒,令观者振奋。但是他的艺术表现、空间处理和造型并没有脱离古典法则,色调也类似新印象主义,看得出画家想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愿望。可以说德朗是一位回归传统的画家。

“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这么多“美”的字眼,读来令人欣喜而温暖。而文化与艺术是“美”最相关、最契合的一部分。如果要满足当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要为人民奉上丰富的精神食粮。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当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时,如何回应百姓需求,文化建设就自然被提到了更高层面,需要更多的承载和担当。

古代文学博2.JPG

我们也注意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十九大报告里占了较大篇幅。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诸如人类历史上曾引领世界的唐代文化,创造了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经典的传承,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精神沃土,壮大于生生不息,不曾断流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内化于中国人的傲气和傲骨。古老的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长期受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国老百姓,对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文化与艺术的需求也尤其丰富而迫切。毋庸讳言,与百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期待相比,我们的文化建设显然还需要更充分的发展。

文化与艺术二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艺术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艺术创造美好,美好需要艺术。而德朗的作品中隐含的回归传统与发展创新的精神,或许对我们当今社会文化建设领域如何借鉴传统并同时开拓创新有着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