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办公网
  • EN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首页
  • 院情总览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黄页 研究所简介 教工名录 学者介绍 学院宣传片
  • 党政管理
  • 人才培养
  • 组织人事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交流服务
    继续教育
  • 校友天地
  • 办公网EN
首页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 2021-07

    【转】关于公示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21年拟资助名单的通知

    各学院(系)、各有关单位:为支持和鼓励取得优秀成果的博士生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做出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根据《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办法》(浙大发研〔2019〕93号),在本人申请、学院审核的基础上,经学科、学部评审推荐,学校共评选出闫丽等77名博士生获得2021年资助,现将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2021年7月2日至7月9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将意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邮箱:yjsyxwb@zju.edu.cn。附件: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21年拟资助名单                                                                             研究生院                                                 2021年7月2日附件下载1、 附件: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21年拟资助名单.pdf

  • 2021-03

    关于开展“启真杯”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充分调动我校学生学术科研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交流与研究,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增强学生学术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术科研水平,提升学生学术自信,学校设立活动组委会举办“启真杯”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评选活动(详见附件1:“启真杯”浙江大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要求(一)申报对象学校全日制且2021年3月31日注册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二)申报成果申报成果应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类、发明创造类和创意创作类(涉密类成果不予申报)。鼓励学术交叉型成果申报。具体要求如下:1.基础研究类成果主要指已公开发表(含录用或出版)、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或著作(含章节);由我校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或集体完成但署名中必须我校学生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成果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申报并需经由合作者同意。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我校学生为第二作者,但成果申报需经导师同意。2.发明创造类成果主要指我校学生作为第一专利设计人、浙江大学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申请通过的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创意创作类成果主要指立足本学科或跨学科已有的研究方向或正在开展的科学研究进行大胆创新,通过综述论文或作品形式,证明该创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研究价值,并需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该专业领域专家联名推荐申报,以及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家以及省部级高水平艺术展览、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相关竞赛中展出并获奖的艺术、建筑或创意设计类作品。二、评选程序(一)学生登陆“启真杯”专题网站(网址链接:helps.zju.edu.cn/qzcup)进行项目申报,并打印自动生成的表格,填写完整表格后,一式两份,根据自身类别(本/硕/博)将表格电子件交至所在学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联系人。(二)各学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在学院(系)的领导、指导下,对申报人员的资格和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后,由各学院(系)组织专家学者对成果进行初审并确定推荐参评成果。原则上,每个学院(系)推荐上报的参评项目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至少1项、各不超过2项(若含该学生类别)。(三)学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将初评推荐的学术成果报名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电子件(即填写和签字扫描版,要求签署有院系意见和盖章,含证明材料)按类别(本/硕/博)分别报送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由“三会”将相关电子材料汇总后上传到“启真杯”专题网站,同时由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和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邀请评审专家组对参评成果进行第二轮评审,遴选出获奖入围成果共计20项。(四)广泛宣传展示入围学术成果。广大师生对20项入围成果进行网上投票。相关投票结果予以公示。(五)组织“启真杯”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答辩会。入围的20项成果按照抽签所得顺序依次进行展示交流,根据现场表现,结合各种投票情况,决选出“浙江大学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及“浙江大学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提名奖”奖励项目各10项。(六)根据院系成果申报情况和组织参与情况,评选出院系“启真杯”奖和组织奖。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并获得下一年度评选活动成果答辩会、前期宣讲会承办资格。三、奖励标准“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获奖项目各奖励现金10000元(税前),“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提名奖”获奖项目各奖励现金5000元(税前)。院系“启真杯”奖和组织奖各奖励现金3000元,用于院系开展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等。特色奖项视具体情况定。四、颁奖仪式在答辩会答辩结束统分产生结果后举办颁奖仪式,现场颁发各奖项。五、活动安排2021年3月26日前,发布通知,启动宣传和申报工作。2021年3月26日至4月26日,各院系自通知发布之日起第一时间转发该通知和相关推文进行宣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申报。4月26日网上申报截止。2021年5月5日前,院系完成初审和推荐。2021年5月15日前,校学术委员会完成校级评审,确定20项入围成果。2021年5月15日左右,启动线上为主的投票宣传。2021年6月上中旬,举行答辩会和颁奖仪式。六、组织机构及组委会联系方式(一)组织机构1.活动组委会主任:邬小撑  王立忠成员单位:校学术委员会、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校团委、博士生会、研究生会、学生会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2.评审专家组组长:张  泽组员: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二)联系方式: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陈赛飞;韩天高联系电话:88208985;88208817 邮箱:f020106@zju.edu.cn;htg@zju.edu.cn校学生会联系人:蔡飞扬 18888920514  caifeiyangecho@163.com校研究生会联系人:高星雨 15157111818  gaoxy2015@zju.edu.cn校博士生会联系人:舒俊炜 19858125800  junweishu@zju.edu.cn申报相关问题联系人:陈韵扬  13989605677  chenyunyang@zju.edu.cn活动申报期间如遇到各种问题,申报人也可通过“启真杯”专题网站“常见问题”-“我要提问”版块进行提问,组委会将对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 本院系报名方式:“启真杯”申报网址链接:helps.zju.edu.cn/qzcup请同学们完成网上申报后,将申报评审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在4月26日24:00前根据所在组别(本/硕/博)分别发送到指定的联系人邮箱(见下表)。邮件以“【本/硕/博】-启真杯评选-姓名”命名。本科生联系人:邵同学  18888917550   1171168649@qq.com硕士生、博士生联系人:章同学  18868102742   zhangyiying7@zju.edu.cn 附件1:“启真杯”浙江大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评选奖励办法(试行).doc附件2:申报常见问题解答.docx 研究生会  博士生会  学生会校学术委员会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  科研院  社科院宣传部  学工部  研工部  团委2021年3月31日

  • 2020-09

    关于“706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知识”和“808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两门考试科目的说明

    关于“706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知识”和“808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两门考试科目的说明.pdf

  • 2020-07

    暑期安全特别提醒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即将进入炎热的暑假,假期间老师同学们的朋友交往、旅游、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开始增多,但仍处于疫情防疫期间,安全上不能稍有怠慢。为了假期安全,在此学院特意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外出安全1.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要切实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电脑、手机以及各类贵重财物;银行卡、饭卡等不要乱放,最好跟身份证分开放置;要注意设置好密码,绝不能让外人得知;到柜员机取钱时须注意提防周围偷窥的眼睛;遇到“吞卡”问题要立即请银行工作人员帮忙解决,切勿勉强操作,更不要轻易接受“热心人”的帮助,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日常生活中要慎防入室盗窃,宿舍之间要相互照应,相互提醒。外出时注意锁好门窗,大笔钱款要存入银行,放假时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防止失窃。2.外出时务必注意安全。外出时最好结伴而行,不要携带大量现金;挂包应斜挂在身上;不要走偏僻的路段;留心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的人或者两人共乘一辆摩托车,以免给歹徒有可乘之机。手机不要随手拿着或挂于腰间,贵重物品不要显露在外。3.随时佩戴好口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出入人多的地方,与他人交谈时尽量不摘取口罩,保障双方安全与健康。二、乘车安全1.重视交通安全。不论是回家还是外出旅游、实践考察,都应时刻注意出行安全。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非法运营车辆;在旅途中时刻注意自身财物安全,防范偷窃;旅途中应提高警惕,与陌生人交流要慎重,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学校和家庭等相关信息轻易告诉陌生人,以防上当受骗;长途旅行应尽量结伴而行,要注意了解当地治安情况及风俗习惯,做好自我防范工作,遇到意外应妥善处理,并及时与学校、家人联系。2.注意来往车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3.一些重要的证件例如身份证、银行卡等要注意保管,不要放在同一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手套。建议佩戴符合规定的口罩。外出结束时应及时弃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互之间保持距离。三、居家安全1.台扇、落地扇以及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要用安装了接地保护线的三眼插头,切忌用两眼插头。用电器具与电源连接,应用可开断的开关或插头,禁止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孔;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后开电器开关,用后应先关闭开关,后拔电源插头,插、拔时应用手握住绝缘体进行操作,不能拉住导线用力拔,切记保证用电安全。2.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物,如巴氏消毒奶等。要清洗水果和蔬菜,尤其在生吃前,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类食物要与其它食物分开,加工处理生鲜食物要用单独的器具,如刀、案板和其他用具,生熟食物要用不同器皿分开存放,不要生熟混放。保证饮食安全。3.点外卖取外卖时,切记保障好个人安全,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切记减少与陌生人接触,取到外卖回家后要及时清洗双手,扔掉外包装等接触多人的物件。四、勤工助学注意事项1.非法传销该类组织的一贯手段是以招聘销售人员的名义诱骗学生,接着给其“洗脑”,并抛出高回扣诱饵,让学生去发展“下线”。上了“套”的学生,难以自拔,再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亲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传销组织害人害己,国家明令禁止。所以,请同学们提高警惕,保持头脑清醒,切莫坠入传销组织。2.骗人的黑中介从事这一骗局的多为化妆品、礼品类公司,他们诱骗学生上岗后,要求其交现金或买部分产品作为押金,而后让学生去推销一些难以销售出去的产品,并规定卖出多少产品才有提成工资。完不成任务,公司便克扣学生工资、押金,从中获利。勤工俭学要找适合自己的事情做,如家教、收银员等,同时也要随时防护好自己,保障自己的健康与安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请同学们在暑期勤工助学活动中多思考,多注意,多留一份心思。请大家都注意防火防水防电安全,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冷热调节,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与检查,以免耽误就诊与医治。最后祝学院全体师生假期快乐!

  • 2020-07

    【转】学校医保办关于省级医保教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及申请生育津贴的通知

    http://zhfw.zju.edu.cn/zhfw_qttt/2020/0708/c4910a2163756/page.htm

  • 2020-04

    【转】关于开展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五好” 导学团队评选活动的通知

    http://grs.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6313&object_id=205968

  • 2020-04

    【转】最新消息!2020年杭州市区幼儿园招生信息正式公布!5月7日启动

    最新消息!2020年杭州市区幼儿园招生信息正式公布!5月7日启动https://mp.weixin.qq.com/s/WaTZaWpyzkjjTDElMHHGBA

  • 2020-03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电子学位证明的公告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电子学位证明的公告

  • 2019-12

    2020年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指南

    各位老师:    2020年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申报通知已出,请大家关注:http://rwsk.zju.edu.cn/2019/1226/c40200a1888750/page.htm。    其中学院青年科研创新发展专项有各学院负责实施,人文学院目前开通申请,申请截止时间2020年1月10日,请大家根据申请要求于这个时间点前,把材料发到学院科研科邮箱:xuhb@zju.edu.cn。    人文学院科研科2019.12.31附学校社科院通知:为提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经费分配和使用的公开、公正和科学性,根据《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细则》(浙大发科〔2017〕2号)的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2020年度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将继续采取模块化的申报方式。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分为青年科研创新专项、科研发展专项和校长专项三大模块。其中青年科研创新专项将下达至学院,由学院根据学校要求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提供条件,科研发展专项主要用于开展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活动,校长专项用于支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计划。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现对三大模块共计六类专项发布申报指南,分别是:(1)学院科研创新发展专项(2)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3)社会科学实验研究青年基金项目(4)高层次项目培育专项(5)浙大东方论坛系列项目(6)交叉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申报项目应当符合本指南的具体条件,此前已获得厅局及以上基金类项目支持的同题或近似项目不在本专项资金资助范围之内,已获得本专项资金资助的人员不得重复申报。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均应为本校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员。所有形式的成果均应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当年拨付的经费需在当年执行完毕,并严格按照有关财务核算节点执行。 一、学院青年科研创新发展专项(一)资助对象主要为文科学院提供青年科研创新发展经费,用以改善科研条件和提供科研支撑,资助范围包括青年人才科研创新和青年团队建设、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经典读书会活动资助等。(二)资助要求1.由学院根据青年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资助青年团队或设立个体项目,原则上应向无经费资助的团队或个人倾斜。2.由学院遴选资助学科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并按照学校会议经费开支有关要求进行预算评估以确定资助额度。3.经典读书会为前期实施情况良好,已连续开展经典读书活动一年以上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读书活动提供资助;读书活动形式包括集中阅读、主题阅读、读书沙龙等,讲座和授课不在项目申报范围之内;研读内容原则上需要选择具有奠基性、权威性、典范性、专业性的经典原著或文献典籍。(三)使用要求1.资助项目的遴选要求公开、公正和科学,要求在学院范围内公开。2.资助项目需报学校备案,接受学校中期和年度检查,并按要求做好上级主管部门专项统计工作。3.经费执行需按学校有关用款进度执行,执行进度和效益将作为拨付下一年度学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的主要依据。(四)分配方式各单位可采取单位自主设计和教师自由申报方式确定本单位发展计划,并按要求填报《学院科研创新发展专项计划书》。项目总责任人由各单位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担任,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由各单位科研科负责。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一)研究范围以发展着的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侧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研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深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二)资助强度及年限每项课题资助经费5-10万元。立项后首拨60%,中检通过后拨付20%,结题后拨付20%。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两年。(三)成果形式最终成果形式要求为书稿,字数一般不少于18万字。书稿将由社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协商统一出版。 三、社会科学实验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实验项目设社会调查研究专项、政策仿真研究专项和社会科学实验研究项目。具体要求如下:(一)资助对象社会调查研究专项:综合运用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依托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开展社会调查理论及应用研究。政策仿真研究专项: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综合运用应用数学、数理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依托政策仿真实验室开展政策模拟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实现跨学科合作、技术优势互补和组建交叉研究团提供合作机遇与交流平台,丰富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社会科学实验研究专项:依托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平台,资助青年师生采用实验方法开展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专项基金。所有专项的资助对象均为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浙江大学青年教师(含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含新录取未入学研究生)。博士后和研究生申请需导师签署意见,原则上须与出站论文或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一致。(二)项目类别所有专项一般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研究生项目三类,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2-3年。社会调查研究项目中的调查部分应在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进行。(三)资助强度1.重点项目资助3万元,一般项目资助2万元,研究生项目资助1万元。2.各专项拟资助研究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5项。3.立项后首拨60%,中检通过后拨付20%,结题后拨付20%。4.社科基础平台下设的社会调查中心、政策仿真实验室以及行为实验室将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所需的实验条件。(四)成果形式成果形式为论文或研究报告,论文正式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可申请免鉴定结题。 四、高层次项目培育专项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由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培育高层次研究项目,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着力扩大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提升学术影响力。(一)资助对象重点领域研究培育项目:从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项目中择优资助。后期资助培育项目:主要资助基础研究领域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优秀科研成果,着眼于鼓励和倡导严谨治学、崇尚精品的优良学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培育项目:主要资助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前沿水平、体现相关领域最高水准的创新成果。(二)资助强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一般为1万元/项。后期资助培育项目:资助额度最高为4万/项,资助年限为2年,每年1万/项,剩余研究经费是否下达视情况而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培育项目:资助额度最高为6万/项,资助年限为3年,每年1万/项,剩余研究经费是否下达视情况而定。(三)资助要求后期资助培育项目:在资助年限内须申报每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培育项目:在资助年限内须申报每年度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五、浙大东方论坛系列(一)资助对象浙大东方论坛以“开放、前沿、交叉、综合”为宗旨,以评述报告、专题演讲和深入的学术对话为基本方式,结合有效的传播手段,力求成为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论坛。邀请的主讲人应在海内外人文社科或跨学科领域享有盛誉。学术会议申请与经费资助划归“交叉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统一处理。(二)资助方式学术讲座主要资助与讲座相关的主讲人讲课费、场地费、宣传费等事项,由社科院统筹安排。  六、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一)资助对象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主要面向以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为目的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强调以下三个特点:交叉性——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前沿性——会议主题具有创新与领先意义,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二)申报要求1.申报本计划的国际学术会议必须通过教育部审批;2.会议需在2020年度举行,主办方或第一承办单位必须是我校或我校所属二级学院或研究机构。(三)资助强度与范围资助强度主要依据会议水平、会议影响力和会议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2-3万,不超过5万元。本计划资助的费用主要为会议费(包括场地费、食宿费、本地交通费及部分国际旅费等),相关费用严格按照《浙江大学会议费管理规定》执行。 报送方式学院科研创新发展专项由各学院负责实施,其他专项均由社科院组织申报、评审和立项,具体申报方式如下: 1.学院青年科研创新发展专项学院青年科研创新发展专项申报书.doc学院青年科研创新发展专项一览表.xlsx请有意者直接联系本单位科研科,各学院请于2月28日前将一览表报送社科院。 2.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另行通知)申报联系人:黄骏 88208339  huangjunzju@163.com办公地点:紫金港校区西三B楼207A 3.社会科学实验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研究青年项目申报书.doc(纸质材料1份)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研究青年项目活页.doc(纸质材料一式5份)申报截止期:2月17日申报联系人:喻燕刚  88982624  zdmd@zju.edu.cn办公地点:紫金港校区东三106室 4.高层次项目培育专项(另行通知)申报联系人:黄骏 88208339  huangjunzju@163.com办公地点:紫金港校区西三B楼207A 5.浙大东方论坛系列“浙大东方论坛”讲座推荐须知.doc申报者应通过“校务服务网-网上办事”版块办理“浙大东方论坛”申报事宜,通过线上申报者无需进行线下申报。线上申报通道将于2020年2月起开通,具体开通时间以通知公告为准。线上申报通道开通前,申报人可以进行线下申报。线上申报网址:http://xwfw.zju.edu.cn/bsdt.php?cmd=wsbs。线下申报材料:“浙大东方论坛”主讲人推荐表.docx(纸质材料1份)邀请国外人员来校参加学术活动的说明.docx(主讲人为国外人员时需提交纸质材料1份)申报联系人:周奕佳  88981205  zhouyijia@zju.edu.cn办公地点:紫金港校区西三B楼209B 6.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另行通知)申报联系人:邵舒昱 88981089  shaoshuyu@zju.edu.cn办公地点:紫金港校区西三B楼209A室 以上5、6专项将采取常年申报、不定期评审的方式进行审定和资助,请有意者按上述方式直接联系我们。 社会科学研究院                                                                                                                     2019年12月26日

  • 2019-12

    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基地班选拔考试及编辑、影视方向提交自荐表的正式通知

    根据学校相关教务规定,现将人文学院中文系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基地班选拔考试相关程序及编辑出版学、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提交自荐表事项正式通知如下:1、我系将于2019年12月22日组织已确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进行基地班(基地班人数为30人)选拔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和面试。凡不参加基地班选拔考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视作放弃进入基地班。考试时间:12月22日(周日)下午14:00;考试地点:紫金港校区西区人文社科组团人文学院大楼100报告厅。  2、请已正式确认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希望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出版和影视与动漫编导两个方向的同学,于12月22日(周日)前提交专业方向自荐表到以下邮箱:zdzwx1@zju.edu.cn。  3、在基地班考试及方向自荐表提交结束后,正式确定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班、基地班及编辑出版和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学生名单。  以上通知,希各知照为盼。编辑出版、影视与动漫编导申请自荐表 .docx人文学院中文系                                       2019年 12月 19日800x600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2019-10

    关于公示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19年拟资助名单的通知

    关于公示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19年拟资助名单的通知http://grs.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6313&object_id=192095

  • 2019-09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刊》章程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为进一步推进汉语史(包括汉字史)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新成果,拟组织出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刊》。一、《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刊》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编辑,面向海内外遴选高水平的汉语史研究专著(不含论文集),经同行专家和编委会审定后,由中西书局出版。每年出版1-3种。二、申报《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刊》的著作须具备以下条件:1.研究成果的选题具有创新性,内容具有开拓性,处于学科前沿。2.以详实准确的汉语、汉字现象为材料依据,有清晰的理论思考、合乎逻辑的事实分析。3.行文简洁,表述缜密。4.实际字数不超过40万字。5.尚未获得副高职称的作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职称的本领域专家的推荐信。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刊》编辑委员会组成如下:主编:汪维辉(浙江大学)编委(音序):方一新(浙江大学)、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胡敕瑞(北京大学)、李守奎(清华大学)、李无未(厦门大学)、李运富(郑州大学)、王云路(浙江大学)、魏培泉(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吴福祥(北京语言大学)、徐丹(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杨永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远藤光晓(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张洪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张涌泉(浙江大学)、朱庆之(香港教育大学)学术秘书:真大成(浙江大学)编委会聘请蒋绍愚先生(北京大学)和江蓝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为顾问。四、编委会负责初步遴选申报的书稿并邀请同行专家实行双向匿名审读,召开评审会审定入选著作。五、申报者在当年3月1日-4月30日提交申报书和书稿,当年下半年公布评审结果。申报和评审的具体办法另定。六、申报著作通过评审入选后,作者应根据审读专家及编委会的意见修改书稿,并自公布之日起两年内将定稿送交中西书局,逾期视同放弃出版。七、有意申报者可以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联系索取申报书。联系人:真大成,电子邮箱:zhendacheng@126.com。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2019年9月1日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 2019-04

    【主题团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二团支部

    值此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第二团支部的同学们为纪念五四运动,并呼应团委“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号召,举办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团日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畅谈对五四运动意义的认识。如果说,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中国的“老传统”,那么已历一百年的“五四”也已经成为中国的“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近现代以来内忧外患之际,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皆未能带领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五四运动也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如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言,“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如今,五四先驱所呼唤的“科学”、“民主”早已实现,但五四精神仍应成为我们青年学生的指引,坚守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新时代下,广大青年群众必将积极传扬五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2019-04

    【主题团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古代文学研究所第一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3月底4月初,浙江美术馆响应号召策划举办“明德引风尚,铸魂新时代——浙江美术馆藏爱国主义题材作品展”,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引领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五四精神”,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团支部于4月13日奔赴浙江美术馆进行以“明德引风尚,铸魂新时代”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活动前一周,团支部召开了团员民主评议测评大会,同时也对周末团日活动的主题形式进行探讨,最后决定去浙江美术馆爱国主义题材作品展进行参观学习。美术馆的展览共分为“万古悠韵”、“百年浪潮”、“春风化雨”、“千山竞秀”、“时代铸魂”五个版块,展出的作品或浓墨重彩地描绘赤胆忠心的爱国故事,唤醒尘封于记忆中的英雄人物;或大气磅礴地再现特定时代背景下丰厚的人文精神,表现中华民族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或荡气回肠地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勤耕好学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良好风貌和高尚品德。本次参观展览让支部成员受益匪浅,相当于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同时也增强了支部凝聚力,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作为当代共青团员,我们必将在五四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1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7/16 跳转到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 联系电话:0571-88273103

  • 浙江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