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作者:
浏览次数:10
4月8日,我院方一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结项鉴定会于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室成功举办。
应邀参加鉴定会的专家有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线上)、复旦大学汪少华教授、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
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莅会指导。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教授应邀参加鉴定会。
子课题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黄树先教授(上古卷)、浙江大学古籍所所长王云路教授(中古卷)、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辉教授(近代卷)等参与本次会议。
与会人员还有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汉语言研究所史文磊教授与古籍研究所王诚副教授。
鉴定会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主持。冯国栋教授首先隆重介绍了参加鉴定会的与会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并代表文学院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
随后,陈先春副主席发表讲话,对该项目的完成表示祝贺!认为该项目是方一新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同时对浙江大学文学院通过研究项目带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的成绩给予肯定。
接着,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教授致辞,他介绍了浙大文科发展的丰硕成果,尤其肯定了文学院在浙大文科建设与发展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对方一新教授团队成果表示肯定,提出期待。
随后,陈先春副主席宣布李运富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对鉴定会的流程及要求进行说明。
第二阶段由专家组组长李运富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方一新教授汇报项目执行情况、主要研究成果以及项目的贡献与不足等。本项目成果包括三大主体成果《上古汉语词汇史》《中古汉语词汇史》《近代汉语词汇史》,同时项目团队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权威刊物《中国语文》上发表5篇,《文史》《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一级刊物发表42篇。主体成果中,上古卷注重在继承传统训诂学、文献学的基础上,在汉藏比较、词语比较的背景下,引入历史比较语言学和语义类型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汉语上古词汇,并编纂了《汉语语源词典》;中古卷对东汉至隋的中古汉语词汇面貌和发展演变作了描写研究,勾勒了中古词汇的复音化趋势及虚词特点;并重视语料考辨,尝试从史的角度揭示可疑语料鉴别的必要性。近代卷是第一部近代汉语词汇史,比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近代汉语时期汉语词汇的整体面貌和各个侧面,同时揭示了汉语词汇在近代汉语时期的各种变化及其规律。
在认真审阅结项最终成果并听取汇报的基础上,专家组从三卷的体例框架、行文规范、出土文献的利用、虚词研究的篇幅等方面进行提问,课题组最后统一做出回应。随后,专家组开展了充分商讨和评议,形成鉴定结论。
第三阶段由陈先春副主席主持。李运富教授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并宣布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体大思精,内容丰赡,语料详实,考辨精审,对相关研究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同时在研究中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稳定研究梯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专家组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结项鉴定,建议等级为优秀。
方一新教授向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致谢,表示将继续完善研究成果,强化通史意识,并深入挖掘出土文献的词汇史价值
结项鉴定会圆满落下帷幕。
文:朱羿
图:严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