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三十讲 “跨界思维与跨媒介叙事”讲座纪要

  • 2025-04-01

  • 作者:

  • 浏览次数:10


2025327日,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三十讲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101会议室顺利举行。国家级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龙迪勇先生作题为“跨界思维与跨媒介叙事”的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周启超教授主持。


龙教授开场先介绍了自己研究跨媒介叙事的缘起:跨媒介叙事涉及到跨界的问题,而跨界一词耳熟能详,涉及到各行各业与各学科间的跨界现象,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媒介进行表达。但由于韦勒克将文学与艺术之互联关系归入“外部研究”,因此与“内部研究”相比文艺跨媒介现象其重要性被迫降低。龙教授认为:正是韦勒克对跨媒介叙事现象的误解,在某种意义上延缓了这一重要现象的研究进程,现在必须破除陈见,并从“跨媒介”角度重新思考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


随后,龙教授从绘画与雕塑之争说起,指出艺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画家正是通过模仿雕塑而发明了透视的规律,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错视画。可见,绘画和雕塑本就难舍难分,如果画家具有足够创造性则可以利用平面且二维的画面来达到雕塑般的立体与三维的艺术效果。


接着,龙教授重点阐释了作为跨媒介叙事美学基础的“出位之思”概念。“出位之思”源自德国美学术语“Andersstreben,其本意是“跳出本位”,指艺术媒介欲超越其自身的表现性能或局限而追求另一种艺术媒介所具有的表达长处或美学特色。龙教授在引证莱辛、瓦尔特·佩特及钱钟书等大家的阐释后,赞同佩特在《乔尔乔涅画派》中所言的“部分偏离”,强调诗与画之间的具有交叠重合处,而这重叠处则会为彼此提供新的力量,进而反驳了韦勒克的观点,认为文艺跨媒介实际上还是一种“内部研究”。


在第三部分,龙教授为跨媒介叙事做了清晰的概念梳理,着重辨析跨媒介叙事作品本身在文本形态上仍然是单一媒介而非多媒介,只是在创作或欣赏时必须“跨”出其身而追求他种媒介的美学效果或形式特征。


最后,龙教授再次强调,当一媒介与他种媒介杂交后会产生巨大的艺术能量,由此文学和其他艺术的比较已不再仅属于“外部研究”,而已成为结构主义或“新批评”意义上的“内部研究”了。可见,跨界思维所带来的创造性成果不一定仅仅停留在“外部”,还可能进入“内部”,这也是当下正热的跨媒介(叙事)研究的价值所在!


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就跨媒介叙事与感官叙事、图像、电影等不同载体间的多元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讲座尾声,周启超教授指出,本次讲座的意义之要是,跨媒介叙事之跨在于跨界思维,在于出位之思,这对比较文学研究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撰稿 刘其卓

摄影 张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