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作者:
浏览次数:168
2024年10月1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碑帖中心拉开帷幕。文学院《出土文献研究》课程的同学们走出传统教室,亲身参与到出土文献的学习与研究之中。这已经是浙大文学院与图书馆古籍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实践课程了,课程主讲教师胡可先、杨琼,与图书馆古籍部的薛世良、李俊文两位老师,携手《出土文献研究》课程的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了此次意义非凡的教学活动。
课程伊始,薛世良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浙大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精彩讲解。他从馆藏资源总览入手,逐一介绍了馆藏石刻拓片、拓片整理方法以及馆藏文献的获取途径。薛老师通过展示墓志、佛教塔铭、买地券、镇墓石、经幢和墓幢等珍贵图片,让同学们对馆藏资源有了直观的认识。随后,薛老师以馆藏《武周范君墓志》为实例,从用字、内容、体例、书法风格及石刻花纹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辨伪分析。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资源,薛老师还推介了多个查阅出土文献的数据库平台,如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CADAL通用特藏平台、籍合网、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IDP国际敦煌项目等,为同学们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紧接着,同学们在李俊文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古籍修复室,亲身体验拓印技艺。李老师利用馆藏的墓志原石及志盖,为同学们现场演示了拓片制作的全过程,并特别展示了南方特有的鸳鸯双拓包模式。同学们在观摩了李老师的精湛技艺后,纷纷跃跃欲试。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拓印实践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拓印出了多张精美的拓片,并尝试使用了不同的色彩。大家相互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珍藏这些知识馈赠的礼物。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节课真是太有趣了!”通过亲身实践,他们不仅学到了出土文献的新知识,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图书馆是学校的教学参与体和科研合作体,本课程主讲教师此前利用图书馆碑帖中心收藏的拓片,进行《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的整理工作,目前已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此基础上,还与图书馆古籍部联合举办了《昨夜星辰——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唐代诗人墓志拓片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次策划也体现出“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培养的综合性与跨学科特点。浙江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综合招生培养试点,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指引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路径,拓展他们的跨学科学习视野。每一位参与者都以认真与热情的态度,共同品味了这贞石遗芳的深厚底蕴,也在这段难忘的学习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所倡导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