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角与切面——“世界名诗导读”2024结课展览回顾

  • 2024-09-10

  • 作者:

  • 浏览次数:10

1812 年,诗人柯尔律治使用“intermedia”一词,来定义那些居于多重既有媒介之间的作品状态。时至今日,诗歌跨媒介的纷繁尝试,使得语词得以从私密的喁喁低语趋向公众的展陈亮相,从纸页的平面跃向具身的空间,从线性的视觉阅读突围至触觉、听觉乃至味觉的五感开放体验。本次“触角与切面”展览中的每个作品都由《世界名诗导读》课程学生原创。在长达十六周的课程中,同学们每人从课内共读的 30 余首诗歌中选取一首,并将自己对诗的理解以装置或视觉艺术等方式进行落地,以自己的巧思来打开一首诗中的新的可能性。经由这样的深度转译,诗歌阅读有可能被制作为第二种书写,一次带有自我辨认意味的展呈。在现场空间,每件作品的展签上都包含作品介绍与诗歌原文,以此实现诗文的循环与流通,使得主图二楼这样的公共流动空间有可能重新变为诗歌的阅读之所。








































2024 6 24 日上午,浙江大学“世界名诗导读”2024 结课展于紫金港图书馆主馆开幕。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学院特聘研究员张逸主持,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余敏杰,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何诗海,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肖剑,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副主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王卡出席本次活动。


文学院何诗海教授如是解读:“或许,触角代表着我们对于诗歌的渴望和探索,而切面则象征着我们的切身体悟。”肖剑老师则从媒介演化的角度,重申了诗歌从文本走向展陈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有感于策展过程中的诸多不易,进而对本次结课展的开幕表示衷心祝贺。王卡老师同样提到展览这一形式在知识呈现与传播方面的突出价值,并着重强调诗歌与传媒、建筑的交叉融合,对未来的跨学科合作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