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四讲 “明代书坊与小说评点”讲座纪要

  • 2024-06-01

  • 作者:

  • 浏览次数:68



2024530日晚,浙江大学文学院“有闻”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暨智慧古籍平台系列讲座第三十五讲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107会议室顺利举行。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全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文学院程国赋教授做了题为“明代书坊与小说评点”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主持,文学院何诗海教授、徐永明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程国赋教授认为,小说评点不仅是小说批评、小说理论研究关注的话题,同时也属于小说文化学研究的范畴。他从出版文化的视角切入,在对明代坊刻小说评点本篇目统计的基础上,从坊刻小说评点的兴盛原因、明代书坊主的小说评点实践及其演变特征、明代书坊与文人评点小说等三个方面,就明代书坊与小说评点的关系加以探讨。



程老师分析了明代坊刻小说评点兴盛的原因,即与科举的发达、市民阶层的需求、传播的需要等关系密切。书坊主亲自参与评点、并组织文人评点,且小说评点中普遍存在的托名现象,均印证着评点已成为明代书坊宣传小说刊本的重要手段。

程老师认为,书坊主不仅充当小说出版者、创作者的角色,而且兼具小说评点者的身份,因此明代书坊主自撰、自刻、自评现象相当普遍,其评点也由注重文本注释、解读演变到侧重艺术分析,由演说历史人物、事件演变到关注现实、强调小说的劝诫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评点形态。他充分肯定明代书坊与书坊主在小说创作与传播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同时,对他们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予以客观评价。

明代书坊与往往与文人结合进行小说评点,程老师按文人身份、地位以及文学修养等差异,介绍了下层文人接受书坊统一组织评点、中上层文人出于个人兴趣和主观情感评点两种类型。其中,中上层文人参与小说评点是明代文学通俗化的产物,同时又推动了文学通俗化的进程,这不仅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与影响,也有助于增强小说评点的主观性与艺术性。

提问环节,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就“评点托名现象”“小说评点的普及方式”等问题与程国赋教授进行探讨,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摄影丨徐小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