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讲堂”第一期:文学与人生顺利举办

  • 2024-04-14

  • 作者:

  • 浏览次数:74


2024412日晚,“大雅讲堂”第一期:文学与人生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107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杰出校友王自亮,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文学故事。


本次活动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铭霞主持。活动伊始,李铭霞书记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王自亮,热情欢迎王自亮先生来到紫金港讲课,并向他授予“大雅讲堂”校外导师聘书,讲座由此拉开帷幕。


以“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王自亮先生分享了三段自己的人生故事,让同学们受益颇深。


我是一个从小爱读书的人

读书是伴随王自亮一生的爱好。他说,自己从小就爱读书,做饭的时候都要拉着火箱读书。到了青年时期,王自亮还经常给村里的老师们代课,从化学、生物、数学到语文,什么课都教。为了让学生们听得下去,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拼命看书提升自己,并且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们上课。后来,当时的学生中有两个成为了化学教授,“如果非要说我对他们的帮助的话,也许就是我上课时常用文学的语言来讲述化学的故事”,从门捷列夫到元素周期表,也许正是某一段故事打动了学生们,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自亮强调。

王自亮推荐同学们多读书,他说,读书能充实灵魂,是培养个人纯净气质和思想情感的过程;读书也使人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面对同学们,王自亮深情地说,“文学塑造了我的第二人生”。


浙江大学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恢复高考后,王自亮以台州市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中文系。在这里,王自亮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同学们的鼓励和陪伴,老师们春风化雨般的教导,给予他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回忆起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课堂作业是做一首小诗。在点评课上,老师不仅当众表扬了他;而且还在全系144个同学面前,将他的诗歌朗诵了一遍。“当时所有同学都看向我,我萌生出无限的自豪感,并且忍不住想,诗歌到底是什么味道?”王自亮回忆。于是,他主动参加诗社,大三时就在《诗刊》上发表了两首诗歌,这份荣誉还被学校广播站广播。

时隔多年回到母校讲座,他告诉同学们,在大学里弄明白三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在大学里,我要干什么?”“怎么干?”“毕业后我要成为什么人?”只有厘清这三个问题,才算达到了毕业的标准。2018年,王自亮被评为名人堂十大杰出诗人,“我的志愿就是成为一个作家,现在已经初步成功了”,他笑着说。


自我认识特别重要

毕业后,浙江大学严谨治学的人文精神一直支持着王自亮。他一边写诗,一边工作,从台州行政公署秘书,到八年台州日报总编辑;从十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主任,深入学习调研,到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他的人生道路充满起伏与分岔路口,每一次的转型和选择,都离不开母校教会他的,甘坐冷板凳、终身学习的精神内核。

其中,王自亮着重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只有看清脚下的路、认清自己的社会定位,才能更适应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王自亮分享了几个他在吉利汽车工作的故事,提示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强大自己的内心,才能厚积薄发。

其次,要多交往、对话。王自亮认为,交往是人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没有交往,生活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只有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坚定地找清自己的定位,厘清“我和他人的关系”,才能在生活中更加地顺利、平静、自由。


随着讲座进入尾声,同学们纷纷对王自亮的文学人生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动,并热情地就如何把握人生中的机会、怎样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如何通过文学经历培养战略思维、我们面向谁写作、如何适应人生道路的切换等诸多问题与王自亮展开讨论。王自亮一一给予了坦率真诚的回复,他的淳朴、幽默、自如,赢得同学们阵阵欢笑与热烈掌声。

最后,李铭霞书记用“目标、热爱、底色”三个关键词总结王自亮校友的分享,王自亮则为同学们送上亲笔签名的散文集《如是我闻》。本次讲堂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