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作者:
浏览次数:74
2021年10月29日下午,“西方美学经典工作坊”系列讲座在人文学院311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是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德意志症状诊断,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张政文教授。讲座由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主办,苏宏斌教授担任主持,吸引了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张政文教授首先对讲座题目进行了讲解与阐释,现代性是指在现代生活中与传统社会不同的各种性质特征及对其的理解与表达。审美现代性指的则是人们日常的审美文化活动、个人趣味爱好的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本质是现代感性。审美现代性在西方文学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两个领域中已成为当代西方思想和学术表达现代社会中审美文化生活的一种基本价值诉求和话语形态。症状则是指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诊断指的是对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的原因、机理和条件的判断。随后张政文教授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德意志症状结构诊断、地理诊断、历史诊断、宗教诊断、社会诊断五个方面出发,系统阐述了德国对西方审美现代性的深刻影响。张教授指出,德国为西方审美现代性创立了知识学意义上的美学学科,构建了主体性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审美现代性的重大话题几乎都与德国有关,审美现代性中的主观与客观之争、主题与课题之争、趣味与观念之争、浪漫与古典之争等皆由德国人发起,成为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一种独特症状。同时我们只有对德意志不同凡响的坚定性格与广阔深远的强大气场进行诊断,才能昭示西方审美现代性中德意志症状的秘密,当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德国对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影响。
张政文教授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苏宏斌教授在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时指出,张教授的讲座内容学理性非常强,同时从历史、社会、宗教等多个角度对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德意志症状进行了偏僻入里的解读,对我们深入把握西方审美现代性相关理论提供了参照的范本。随后,张政文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认真的解答,并鼓励大家在探讨理论问题时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应具有跨学科的理论思维,会为大家的学术研究打开更广阔的思路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