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作者:
浏览次数:55
2020年11月29日晚7点,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吴振武教授在紫金港校区人文大楼107室做了题为《从〈张黑女志〉谈起——收藏、眼光、学术、常识、旁通》的讲座。该讲座是浙江大学“百年中文”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方一新教授主持,池昌海、庄初升、史文磊、王诚、李乃琦等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前来聆听的学生有“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的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
讲座伊始,吴振武老师引用唐兰先生“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的名言,说明本次选题的初衷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熟悉古代文献、学习古文字。
吴老师首先从书法风格和流传过程两个方面对北魏墓志《张黑女志》拓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魏碑的刀刻痕迹一般都比较重,而《张黑女志》中的字较为扁平,保留了隶书的写法;作为海内孤本,这份文献最初由清代何绍基发现和收藏,民国时期流传到了秦文锦手中,后来又为上海博物馆所藏,现今已经不知去向。其次,通过展示目前可见的各类《张黑女志》字帖的照片,吴振武老师向大家讲解了石印本和珂罗版的优劣,强调辨别整拓本和剪拓本的重要性,又以“遐方悽泣”“遒厚精古”为例介绍了“点三”等涂改方法。吴老师还指出,《张黑女志》拓本的跋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比如考辨碑别字、反映流传信息等等。最后讲的是“旁通”,《张黑女志》中的“巨禄太守”可以证明“鹿”“禄”通假,这在古文字方面也能得到印证,吴振武老师由此谈到了《诗经·墙有茨》传世文本“中冓”在安大简中的异文问题,颇具启发性。
报告结束以后,吴老师跟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轮廓识字法”、清人对研究六朝别字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吴老师的报告内容详实、深入浅出,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撰稿、拍照:戴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