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作者:
浏览次数:122
2020年11月5日晚,“西方美学经典工坊”讲座在人文学院311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是“论文艺与生活的多重关系”,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学评论》副主编丁国旗教授。讲座由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主办,苏宏斌教授担任主持,吸引了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丁国旗教授从“走入生活”、“提炼生活”、“歌颂生活”和“创造生活”四个角度出发,系统阐释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在他看来,所谓走入生活是指文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因此作家主动地走入生活,是文艺创作所应坚守的基本态度。丁教授指出,迎合商业思维为创作而创作,或是刻意对“远方的生活”进行“采风”,都是不可取的。生活是文学的源头活水,脱离了生活的文学创作是作者封闭化了的独言独语。提炼生活,就是对庞杂的生活元素进行选择和加工,这是优秀的文艺创作的必经之路。丁教授指出,创作者要善于从第一手材料中提炼真是感人的故事和真正有价值的情感,这是一个与生活材料建立共情关系的过程,要求创作者具备高度的敏感行和强大的洞察力。至于歌颂生活,丁教授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元命题。歌颂生活并不意味着不对生活进行暴露和批判,而是要在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好负面暴露和正向引导之间的张力。最后,创造生活意味着把创作者对生活的独创性理解呈现出来。文艺来源于生活,但绝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反映,而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别于现实、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艺术世界。当代中国的文艺作品要体现对整个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整个人类共同命运的观照。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今天,文艺创作不仅是为国人提供精神食粮,更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担起责任。
丁教授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苏宏斌教授在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时指出,丁教授对一个文学基础理论的旧命题提出了新见解,在当下纷纷扰扰的学术语境中给了我们一针清醒剂。朱首献副教授对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走入生活”和“贴近人民”的关系与丁教授进行了探讨。随后,丁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认真的解答,激励大家对文艺和人民、文艺和社会、文艺和市场之间的多重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为我们的文艺研究打开更广阔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