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开展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志愿者培训

  • 2020-05-19

  • 作者:

  • 浏览次数:94

抗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于513日至14日组织了面向推普团队志愿者的线上培训活动。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方一新在会上致辞,对本次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表示祝贺。此次培训活动包括三场专题讲座:《望谟县语言概况》(庄初升主讲)、《语音学基础与praat的操作》(彭建国主讲)、《了解一点普通话测评》(许尽染主讲)和《课堂派在线教学帮助手册》(李慧主讲)。基地副主任陈玉洁和罗天华25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方一新主任对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成立和主要任务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此次培训的任务和目标做了说明。他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值此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时刻,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作为国家语委首批基地之一,对口培训的是望谟县100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意义十分重大。他从国家、学校、个人层面阐释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的意义,而本次对口望谟县的培训给了学生志愿者一个将自己专业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的机会,同学们应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为祖国语言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在第一场培训中,庄初升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布依语、苗语和西南官话的基本情况以及布依语和苗语母语者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和对应的推普策略。贵州望谟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布依族、 苗族、瑶族等19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0.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此次的推普对象中,布依族学员有83人,其他民族学员17人。这些学员大多以布依语为母语,布依语原有的发音系统会对普通话的推广产生影响,因此,推普志愿者有必要系统了解布依语的语音特点。庄初升教授向志愿者介绍了布依语和苗语的分布及特点,并针对贵州望谟地区布依语母语者说普通话时常见的语音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

第二场培训中,湖南大学彭建国教授应邀为本基地的志愿者介绍了实验语音学的基本知识和语音分析软件praat的使用方法。通过这次培训,在日后的推普教学中,志愿者可以利用语音学软件对学员的发音做科学分析,明确学员的发音问题所在,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纠音策略。

第三场培训中,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许尽染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志愿者讲解了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发音难点、教学技巧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要点。志愿者大多缺乏语音教学的经验,许老师的培训帮助大家梳理了语音学理论知识,还具体展示了贵州地区部分发音缺陷以及纠音的方法,切实提高了志愿者们的普通话教学能力。

最后,为了使参会人员能够尽快地熟悉和掌握课堂派学习平台,志愿者李慧为大家展示了课堂派远程直播互动教学的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至此,为期两天的志愿者培训活动全部结束。

据悉,贵州望谟县是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浙江大学对接望谟县100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将通过为期4个月的推普培训,为每位参训学员提供不少于60学时的学习内容,力争让每一位学员在国家通用语言认知、普通话水平、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教育教学口语实践等方面得以提升和发展,促进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关键能力和语言品格的养成。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方一新主任在培训活动上致辞

基地老师和志愿者参加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