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作者:
浏览次数:103
4月11日晚,人文学院“我有嘉宾”第十四期生涯辅导沙龙邀请到了浙大校友,现供职于绍兴市柯桥区区委宣传部的朱利奇老师,分享自己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一些经验心得。
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看似日常,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朱老师首先给同学们打了预防针:在基层,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都是常态,沟通能力和调解能力是基层工作中的核心能力。对于机关单位中的年轻人,由于需要通过多做事、多见识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因此可能会显得较为辛苦,但也正是这种付出才显示出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的优势。朱老师还介绍了做好基层工作需要的“四力”:首先是脚力,走进基层才能走出经验,下基层必须落到实处,真正走过街头巷尾;其次是眼力,宣传口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公文敏感、政策敏感、问题敏感,而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创新敏感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再次是脑力,要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收集问题,勤于思考问题;最后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是笔力,这不仅包括公文写作能力,也包括了口头表达能力。
“做事为民尽微力”,这是朱老师心中的对基层公务员工作的概括。朱老师表示,一项任务经过层层落实,基层公务员实际上承担了很多责任,我们熟悉的“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等惠民政策背后包含了基层公务员的辛苦与付出。为了保证各项政策落地之后达到最好的效果,基层公务员们上要领会政策精神,下要聆听群众声音,从多个角度观察和解决问题。
对于目前有志于加入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同学们,朱老师也进行了提点。朱老师认为,当前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和同事水平都与自己投身基层工作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必然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由于基层工作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基层公务员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底线意识都越来越强,但面临的群众监督也越发严格,同学们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变化和挑战。
讲座最后朱老师还分享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的建议。无论锻炼哪种表达方式,朱老师认为多积累、多锻炼、多反思都是最重要的,平日里多多积累素材,在表达时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理解,一定能收获良好的效果。朱老师也为同学们分析了职业发展和城市选择之间的关系,认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较低,选择大城市意味着能获得更高的职级与职务,但同时也要考虑生活成本的问题。
文:周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