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于光影的盛会——“数字时代中国影视的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 2019-12-12

  • 作者:

  • 浏览次数:66

2019127日,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在杭州海华满陇度假酒店成功召开“数字时代中国影视的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广州、长沙以及杭州、苏州等地的众多专家学者。

研讨会一开始就表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继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胡可先教授致辞后,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秀明教授就文化艺术的创新和文化传承发言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盘剑就本次研讨会主题进行深度阐述:提出在数字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形态和内容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并指出需要深入探讨和把握我国影视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上午的会议共进行了两场主题发言。第一场报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教授、上海电影集团的制片人郑虎先生、中山大学陈林侠教授、苏州大学易前良教授和《中国艺术报》的张成编辑分别进行发言。他们就数字化的时代语境下的观众审美取向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作品中的展现、中国电影中的自然概念、传媒文化的网络视角以及预算和数字资产与电影艺术的演进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丰富和生动地阐发,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思考和回应。第二场发言者围绕着数字化时代影视界出现的新问题、新媒介、新类型、新技巧等展开积极讨论,上海大学的曲春景教授、同济大学的杨晓林教授、苏州大学的陈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涛副教授、南京大学的丁珊珊副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的邹贤尧教授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下午的两场发言继续深入探讨会议议题。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陈捷教授讨论了最新利用数字化手段拍摄的李安电影《双子杀手》。紧随其后的浙江传媒学院的丁莉丽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宫浩宇教授和浙江财经大学的荆亚萍教授等则分别就数字化环境的影响、电影思潮和衍生的现象展开讨论,为数字化时代中国影视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这一议题提供更多的例证,而易前良教授的犀利评点更使会场的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了。

最后一场发言学者有浙江传媒学院的向宇教授、俞洁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的赵贵胜副教授、《艺术广角》编辑部副编审牛寒婷、山东大学的丁晋老师和曲阜师范大学的陈培培老师。他们分别从电影的空间生产、传统的转换、特效制作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影视的传统和创新的时代命题。除了知名的专家学者外,浙江大学研究生张之羽对影视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融合作了学术考察,李一扬同学对《中国机长》和《紧急迫降》两部影视作品进行了解读分析,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赵倪聪阐释了对当代中国动画“历史视觉”问题的思考,他们的发言都展示了影视界强劲的新生力量及他们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最后,会议浙江大学中文系的张广海老师主持,再由陈力君老师进行总结:认为本次研讨会的容量和跨度很大,是一次内容充实、深入研讨的学术会议,与会者所提论点之新颖、思维之广阔,不仅对影视艺术,对其他的学科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盘剑教授深情地表达了对与会嘉宾的感谢,并期待会后能继续交流和深入讨论。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