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一壑皆文章——我经历的唐代文学研究学风变化”:陈尚君教授讲座报道

  • 2019-06-27

  • 作者:

  • 浏览次数:54

616日下午,应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先生,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作了题为“一丘一壑皆文章——我经历的唐代文学研究学风变化”的讲座。本次讲座为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列讲座之一,由胡可先教授主持。冯国栋、咸晓婷、仲瑶等老师以及人文学院众多研究生也到场聆听了讲座。

陈尚君教授在讲座中首先指出,现在研究生最头疼的问题是没有论文题目可做,但其实天下文章题目到处都是,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发现问题,有没有能力驾驭问题。唐代的每一位诗人、每一首诗其实都有它的流播史和学术史,都是值得研究的,甚至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也都可以写出论文来,所以说“一丘一壑皆文章”。

随后陈尚君教授就从五个方面来谈他所经历的这几十年中唐代文学研究的学风变化:一是七十年代末他所接触到的教育以及古代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二是八十年代以后唐代文学研究风气的转变;三是最近几十年中新文献的出现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四是现代学术研究观念的转变对我们的启示;五是古籍数位化对于传统学术的挑战。

陈尚君教授讲座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他特别强调,就读书而言,能训练自己在相同的典籍中读出不同的地方很重要,在网络发达的环境下能够沉下心来读书更重要,如果仅靠检索是做不出一流学问的;就研究而言,弄清研究的出发点并且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非常重要,从偶然得之到系统研究的过程更为重要;就方法而言,研究文学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学,也要吸收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因为文学是多层面的;就态度而言,学术研究应该要有富贵态,这即是说对研究所利用的文本要有精致的把握,不仅引文要一丝不苟,版本也当选用最佳。

讲座最后,陈尚君教授又针对“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差异”“碑志是不是传记文学”等提问进行了回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