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 国际名家系列之“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讲座报道

  • 2019-04-08

  • 作者:

  • 浏览次数:57

201943日上午9:00-11:30,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伊·奥·萨伊坦诺夫(IGOR SHAYTANOV)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室作了一场题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启超教授主持,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周露副教授担任讲座翻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龙瑜宬副教授以及众多人文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著名杂志《文学问题》主编,著名莎士比亚专家,著有《比较文学和/或者诗学——从历史诗学的角度看英国题材》,《莎士比亚》、《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选集:历史诗学》等专著。获俄罗斯科学院维谢洛夫斯基奖。长期担任俄罗斯著名文学奖项“布克奖”评委会秘长。兼任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以及《文学跨学科研究》杂志编委。

讲座伊始,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提出“比较文学”的概念已经过时,今后它会逐渐过渡到比较诗学,并强调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在学术界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追根溯源再次提出“何谓文学?”的问题,指出口头文学与文字文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形式,并由此引发对文学的相对性问题的思考。接着,他对当前的“世界文学”与“全球文学”的概念进行区分,认为随着国家间联系的增强,民族文学会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拥有平等地位。世界文学可以拥有多种面貌,并非要消除各民族特性,使之最终只存在一种语言。然而,在“全球文学”中,民族文学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将变得无足轻重,其关注的仅是整体的文学形态,并要求使用同一种语言。之后,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梳理。他指出法国学派的实证主义研究注重事实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之后美国学派对其进行了修正,指出过于注重事实联系,会使研究视域变得狭窄,对这些事实缺乏整体性的认识。韦勒克认为应该关注类型学研究,寻找并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间的共同性特征。维谢洛夫斯的比较诗学研究强调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去寻找文学的共同规律性特征,强调在相似中去寻找不同之处,对比较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流互动期间,与会师生就文学的形式问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问题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解读等问题与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讲座内容丰厚,紧扣主题,伊·奥·萨伊坦诺夫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谈吐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精彩讲座,使师生们受益匪浅。

诗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