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作者:
浏览次数:29
隐姓埋名,扎根马兰潜心科研数十载;惊天动地,投身国防耕耘核试近一生。前不久,我国核事业先驱、“两弹一星”元勋、我校杰出校友程开甲院士不幸离世的消息,让所有闻讯者痛惜。为缅怀这位将自己一生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面对戈壁荒漠等艰难困苦英勇无畏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党支部围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活动要求,进行了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学习活动。
2018年11月27日中午,中心党支部成员在教学主楼259室组织了题为“爱国勤奋斗、筑梦新时代”的交流研讨活动。德育导师王淼老师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主题发言。
整个活动由视频学习和交流讨论两个环节组成。首先,支部党员们一起观看纪录片《大家——缅怀程开甲》。通过纪录片多维、凸显的叙述和呈现,在场党员都被程开甲院士的事迹、精神所感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防核事业发展的不易,以及老一辈革命和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程老成长的年代,人们一方面看到世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一方面又感受到祖国所受列强的欺凌。中学时代便已显露数学天赋的程开甲院士,不仅在颠沛流离的战争年代跟随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等大师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而且暗自立下了技术救国、知识报国的远大志向。所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程老毅然放弃了导师波恩教授提供的优越职薪,选择回国从事核物理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后来,作为核试验技术的主要负责人,每次试验任务程老都会亲自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为了增强对核爆炸现象和破坏效应的感性认识,他多次进入核试验爆破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整个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以程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不计个人利害,一心只为达成既定目标、破除外部威胁的艰苦奋斗精神,着实让人信服“无私奉献”的现实可能。
在观看视频后,德育导师王淼老师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介绍了程开甲院士和浙大物理系、浙大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的独特渊源,指出当年推荐程开甲院士前往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的人正是著名的李约瑟,而且王老师本人还参与指导过一份关于程院士核物理工作的硕士论文。王老师指出,程开甲院士在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等方面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求索真理、探求知识也仍要不忘落到实处,在更大范围内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也纷纷讨论发言,认为程院士那句“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振聋发聩,直入人心,使人印象深刻。作为与程老有某种“特殊”联系的新时代浙大青年,大家一致同意,要真切领会程老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铭记于心、砥砺于行;同时,立足于人文学科的独有气质,我们更要讲好先辈故事,用我们的文字勾勒出杰出知识分子真实的样子,体现我们应有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并让爱国成为一种风尚,让奋斗成为一种潮流。
文/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