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作者:
浏览次数:28
2018年11月22日晚,浙江大学中文学科启真学术讲座第五十八期之“书写‘他国故事’,坚持‘为灵魂而写作’”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工支部、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会上,来自加拿大的著名华语作家、编剧曾晓文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海外人生经历与创作经验,现场互动频频,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金进研究员主持并点评了本次讲座。
书写“他国故事”,为移民代言,是曾晓文老师新移民书写的早期追求,她将笔触聚焦于新移民渴望获得平等、尊重,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扎下根基的情结,对小人物之悲欢离合饱含同情,“为无声者告白”。正如曾晓文老师所说,“漂泊流浪需要勇气,落地生根需要境界”,视多伦多由“异乡”到“第二故乡”,从“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这一心态转换开启了她新移民书写的第二阶段。接下来,曾晓文老师以中篇小说《金尘》与非虚构创作《巴尔特的二战记忆》为例,分享了自己“在苦难与沧桑中洞察人性微光”的创作追求。通过梳理小说里华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向华人第一人称、西人第三人称等叙述视角的嬗变,曾晓文老师指出,在她的文本中发生着从“我们”看“他们”向“他们”看“我们”、“我们”和“他们”互看,华人和西人自我审视、交融的过程,对在“平视”中实现“跨族裔对话”这一创作追求作了极富学理化的阐述。曾晓文老师还介绍了自己不同体裁的创作尝试,如在小说中融入影视化叙事,诗、散文元素以及音乐结构,坚持“为灵魂而写作”。此外,曾晓文老师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小说家群的创作成绩以及2018年英语小说翻译集的出版,向大家推荐了译作《绿山墙的安妮》。
在问答环节,曾老师提醒同学们重视对作家同代人的“横向研究”,关注作家本人的特有“情结”,分享了身处中华文化边缘地带对祖籍国中国的审视经验,在中西方之间经历的双重“文化休克”,对不同世代华人移民群体的观察,以及城市记忆、异国漫游经历对她创作心态的影响等。最后,金进老师总结致词,肯定了曾晓文老师“写他国”的创作视角以及她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中的努力与突破,讲座在热情的致谢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