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

  • 2018-10-09

  • 作者:

  • 浏览次数:8

《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

 

吴秀明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本成果以中国当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姚雪垠、凌力、唐浩明、刘斯奋、二月河等历史小说创作为例,立足现代的文化立场,对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本体演变、总体风格、全球意识、本土立场、现代意识、历史翻案、艺术创造、真实形态、文体形式和另类写作等作了全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代历史小说理论体系,进行高层次、大境界历史小说写作,协调和处理“三大矛盾关系”的有关构想;同时,还对历史小说创作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全书共14章,主旨内容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对历史小说进行文化解读和哲理反思;后半部分,联系具体文本,就历史小说的诸种范式进行分析,努力揭示文本背后的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创作成因。其总体目的,是为了探讨和解决历史小说本身复杂状态所造成的一系列认识和评价上的困惑。其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超越一般的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思路,立足长期研究积累而构建的历史小说独特的“理论体系”进行评述。这个“理论体系”包括历史观、价值观、真实观、艺术观四大部分。本书视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分合有序地展开,从而使整体构架和具体研究显得既纵横捭阖,又能体现历史小说本质属性,有效地避免了历史小说研究常犯的过于“泛化”之弊

(二)富有创意地将“现代性”理念引入到历史小说的评判体系之中,一方面打破陈规,将“新历史小说”、“新故事新编”等“另类”叙事纳入视野,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又立足“人的解放及其现代性”的时代精神思想的高度,对当代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新保守主义、庸俗主义以及帝王意识、清官意识、奴才意识、权力崇拜意识等封建陈旧落后思想进行批判,为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看待历史事件、把握历史本质确立了一个价值评判的基石。

()在研究方法上突破单纯就文学论文学、或就文化论文化的思维模式,努力实践文学与文化研究互动互渗互证的新途径。一方面深入文本,注意其审美特质包括形象、情感、主题、结构、叙述、语言等的抉发;另一方面又走出纯粹的“审美城”,跳出狭隘的审美自主、艺术自律的观念,将历史小说当作一定的“文化场”下的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现象,以求最大程度地还原长篇历史叙事文本丰富复杂的内涵

(四)除了上述以外,本成果还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或新的概念。如“历史小说是一种多级思维的活动”,“历史小说真实的两度创造”,“历史知识的两面性问题”,“历史翻案的陷阱问题”,“历史小说创作的底线与境界问题”,“历史小说创造力潜能的开发问题”以及“权力叙事”、“明清叙事”、“题材下移”、“中西冲突”、“新故事新编”、“另类写作”等。上述这些观点或概念,它不仅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学术价值,而且因来自实践,对现实创作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已引起了不少作家和学者的关注。

本成果出版后,《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解放日报》、《文汇读书周报》、《出版人》、《浙江社会科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浙江作家报》等诸多国家和省级报纸杂志,专门发表书评给予较高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属于那种可以提升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研究水平的著作,它不仅对当代历史小说研究而且对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乃至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