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度好书 “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

  • 2017-12-25

  • 作者:

  • 浏览次数:73

日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发布了2017年度好书39,其中包括“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

“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是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等机构联合推出的丛书,荣获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设立的“浙江大学人文学科高水平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首批资助。著名脑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教授唐孝威和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担任丛书主编;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李恒威担任丛书执行主编;丛书学术委员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黄华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学实验室教授马庆国、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盛晓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叶航。目前该丛书第一辑八册已经全部出版。

1.《灵魂之尘:意识的魔法》,尼古拉斯•汉弗莱(Nicholas Humphrey) 著,李恒威、杨岸婷、李恒熙 译。

2.《对话意识:学界翘楚对脑、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的思考》,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 著,李恒威、徐怡 译。

3.《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保罗·W.格莱姆齐(Paul W. Glimcher) 著,贾拥民 译。

4.《审美的脑:从演化角度阐释人类对美与艺术的追求》,安简·查特吉(Anjan Chatterjee) 著,林旭文 译。

5.《脑功能成像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唐孝威、包尚联、高家红 等著。

6.《信任脑:来自神经科学的道德认识》,帕特里夏·S.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著,袁蓥、安晖 译,李恒熙 校。

7.《看不见的视力: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视觉的探索》,梅尔文·古德尔(Melvyn A. Goodale)、大卫·米尔纳(David Milner) 著,李恒威、龚书 译。

8.《心智、大脑与法律:法律神经科学的概念基础》,迈克尔·帕尔多(Michael S. Pardo)、丹尼斯·帕特森(Dennis Patterson) 著,杨彤丹 译。

该丛书关注神经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如神经科学与哲学、经济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的跨学科研究,展现神经科学对社会和社会科学诸研究的广泛影响。在2017年6月份,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办、人文学院和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认知科学与人文和社会”高峰论坛暨“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新书预告会就已获得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的认可,并受网络媒介平台“读书人”的推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当前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治理等问题引起了政府、企业家、学者与公众的强烈关注,如何应对当中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又该何去何从?这套出自各个学科领域知名学者和译者的丛书可谓应运而生。它在神经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学习、理解和交融的桥梁,将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当下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前景。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