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6
作者:
浏览次数:27
11月3日中午,阳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尤其是在西溪校区这个潮湿多雨、阴雨天远多于晴天的地方,这样的好日子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值此不可辜负的良辰美景,我们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支部的同学们决定共赴教学主楼259办公室,一起参加解读十九大会议精神的专题学习会,准备借此增进老生与新生之间、新生与新生之间、老生与老生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以及大家与这个会议室之间的伟大革命友谊,并且期待能将之升华。与会人员有何娟同学、周恩泽同学、唐娟红同学、杭颖颖同学、魏丽娜同学、肖云龙同学、蔡诗灵同学、朱鸣同学、李升同学等,德育导师王淼老师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其敬业负责的态度令大家不由自主地感到敬佩。值得一提的是,何娟同学为了制作这次活动的PPT,不惜牺牲自己的午饭时间,饿着肚子来主持学习会;唐娟红学姐也在爬山之后拖着劳累的身体来指导工作,令人感动。
我们大家欢聚一堂,依次朗读了PPT上的内容,并就十九大会议内容与精神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有同学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下蕴藏着的深刻内涵,也有同学有感于出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能够使得出身农村的人们也有机会来到浙大这样的高等学府,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有同学猜想这一届领导集体7人都是文科生,是否也预示着国家从需要理工科建设转为更需要文化建设……随着会议的逐步开展,气氛渐趋热烈。在明媚的秋日阳光之下,似乎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而充满希望,这样的和谐,这样的美如梦幻,就仿佛同学们身上焕发的青春与朝气,就仿佛师生之间悄无声息出现的共识与默契。尽管我们谁也无法确定最后的结果。
我们对自我生活的理解依托于我们所采用的叙事方法——这是解释学的理念,我们可能更习惯于用话语体系来指代这一概念。话语所包含和牵涉的各个细节:语气、词意、语句结构、说话者的面貌、语句所引起的诸多想象……无不细微地修改着我们对于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都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决定了。就好像那春夜的细雨,它不仅滋润了万物,也汇聚成河流海洋,构成遍布全球的地下水系,凝聚成万古不化的冰川,决定了这个世界所有生命的未来。而我们,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角,是那个庞大的中国梦的一块碎片。那个千万块碎片构成的梦,我们还无能拼凑出它的完整面貌。但我们终究有幸见证这时代的大潮,更有幸窥见这大潮之下的暗流与冰川,以及在它之前那悄无声息的——沁人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