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作者:
浏览次数:40
2017年10月12日至13日,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率团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深化两校战略合作。13日下午,两校领导与专家在哈佛地理分析中心 (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 Analysis) 举行了合作共建学术地图发布平台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
出席此次签署仪式的双方学校领导和专家有: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徐小洲、外事处处长李敏、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地理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张丰等。哈佛大学的领导和专家有: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Peter K. Bol (包弼德);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暨历史系教授Mark Elliott (欧立德); 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人类学系教授Jason Ur (杰森.优尔); 执行主任Wendy Guan (关蔚禾); 技术经理Ben Lewis (本.路易斯); 哈佛社会科学计量研究所执行主任Elizabeth Hess (伊丽莎白.赫丝) 等。
会议伊始,哈佛大学负责教学科研的副教务长Peter K. Bol教授首先介绍了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建设的背景,强调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重要性及推动相关技术研究发展的紧迫性。该中心的建立为来自多个学科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包弼德教授还描述了GIS在中国古代文史领域研究中应用的现状,指出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对人文社科研究所起的作用。最后,包弼德教授表达了与浙江大学合作并推动GIS技术在中国学术研究中运用的期望。此后,哈佛大学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教务长Mark Elliott教授表达了对浙大代表团来访的欢迎。他认为这一合作项目是巨大的突破,积极地推动了知识的创造,促进了更好地研究,并且使得两所学府都能达到它们共有的“求是”校旨的目标。他感谢项目双方对这一合作所付出的努力并致以诚挚的祝贺。
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高度肯定GIS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重要性,相信哈佛大学WorldMap平台的技术基础结合中国的数据资源,将是一次共赢且有意义的合作。吴校长还指出,未来社会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融,这两个世界的交融将形成新的科学问题,而GIS是这两个世界空间的重要交汇点。结合空间维度,利用GIS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加以可视化呈现和分析将充满意义。这次签署是合作的新起点,并期望有更深入的合作。
之后,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徐小洲教授、大数据与学术地图创新团队负责人徐永明教授,哈佛大学副教务长Mark Elliott教授、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Jason Ur教授各自代表所在大学的领导和项目实施者在谅解备忘录中签字。
地理信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就单个人物来说,包括人物的籍贯、行迹、社会关系的地理分布;就群体来说,包括一个群体的地理分布和迁徙轨迹;就非生命的物体来说,也有其存在、分布和变化的区域和轨迹;就一个地方来说,则又包含了既往时间里人、事、物等地理信息的总汇。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本国文献的数字化并对业已数字化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在各种文献的数字化进程中,基于GIS的人文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哈佛大学建立的WorldMap网站是地理信息数据库可视化查询平台,世界各地学者可以在此平台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譬如中国部分,就包括了人口统计、宗教、交通、城市研究、少数民族和语言、能源、环境、教育、气候、公共健康、经济、历史等诸多领域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可视化地图。
鉴于中国尚无综合性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浙江大学与哈佛大学将联手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平台建成后,将为广大用户提供地理信息研究成果的发布、可视化分析及多功能查询服务,平台所形成的大数据,可以为未来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及社会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