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2017-10-13

  • 作者:

  • 浏览次数:24

2017年10月6日,“科学与人文”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成功举办。论坛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办,邀请了来自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活动的举办。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ͼƬ10.png

在论坛开幕式上,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科学与人文具有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对科学与人文主题进行跨学科和多维度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钝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盛晓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系主任石云里教授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致辞,就科学与人文研究的历史渊源、背景、进路、现状、期望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ͼƬ1.png

在本次论坛上,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作了主题报告。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剑桥大学荣誉教授、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史学会前主席古克礼(Christopher Cullen)博士的报告题目为“Joseph Needham (1900-1995),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Coching Chu (1890-1974)”。他结合珍贵的照片和文献史料记载,首先对作为科学家和科学史家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作了介绍,然后回顾了李约瑟博士在20世纪40年代来华并在贵州湄潭参观考察西迁办学的浙江大学的背景和经过,特别阐述了李约瑟博士在推动当时浙江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和竺可桢老校长之间在科学研究上互相支持和帮助的感人故事。

ͼƬ3.png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詹嘉玲(Catherine Jami)教授的报告题目为“Science and Religion in Europe and in China: The Cas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在对欧洲历史上科学与宗教两者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詹嘉玲教授以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为例,探讨了时人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多元化观点和认识。

ͼƬ4.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前主席、《科学文化评论》主编刘钝教授围绕“《第三种文化》与中国科学文化的一些新动向”作了主题报告。他以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和《第三种文化》的出版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当代科学文化的一些新动向,如科学家的自觉参与、自媒体与微刊文化畅行以及组织建设方面的进展,并就如何唤起公众对科学文化的兴趣,增进科学工作者与人文工作者的对话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ͼƬ5.png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作了主题为“中国古代科学的‘诗性’与‘礼性’”的报告。他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具有“诗性”,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运用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谓建立秩序、治理国家服务的,说明它具有“礼性”的鲜明特征。

ͼƬ6.png

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盛晓明教授围绕“库恩与规范性难题”作了主题报告。他指出“规则主义”(regulism)和“规律主义”(regularism)在解决规范性问题中存在的困境,重点剖析了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Kuhn)对规范性难题的看法。在库恩看来,规范性是一种“niche”(小生境)现象,做出有效决定的应当是整个专家共同体,而不是它的个别成员。后达尔文主义认为,演化会产生变异,而变异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要想揭示这种变化,我们不能站在超越性的立场,而只能置身于境域中去表达和呈现。

ͼƬ7.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系主任石云里教授的报告题目为“17世纪中西自然研究者对几何方法的应用——纪念《几何原本》中译410周年”。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刊刻出版,在中国科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云里教授在对《几何原本》翻译出版的过程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17世纪中西自然研究者对几何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此纪念《几何原本》中译410周年。

ͼƬ8.png

论坛结束前,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来宾和学生积极提问,主讲嘉宾就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参加本次论坛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示和交流了“科学与人文”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为推动科学与人文的交流和对话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办,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新海科技集团协办,并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