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6
作者:
浏览次数:51
7月5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暑期实践杭州文化促进会分队,一行4人赴运河畔的老开心茶馆,就“杭州曲艺界师徒关系探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和采风,并有幸拜访了杭州小热昏的大师级人物——周志华先生,聆听周志华先生娓娓道来,深入了解曲艺界的师徒关系,为课题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一:杭促基地小组赴基地实习
席间,周志华先生对曲艺界的师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概念谈起,将“师”作为传统礼节中的重要概念提出,并讲述了从拜师开始时师徒关系的确立,到判门或过堂为止后师徒关系的断绝等种种情形,使大家知晓了师徒关系这一看似简单却又讲究的传统文化背后的点点滴滴。实践分队的4位同学,在听完周志华先生的讲解之后,就师徒关系中的具体细节一一提问,并询问周志华先生对于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师徒关系看法,周志华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不可丢,但也不可复制照搬,应遵循“取精去糟”的原则,使传统师徒文化得以保留的同时,又能与时代契合,合理发展。
图二:国家一级演员周志华先生讲解戏曲的师徒礼仪
之后,在周志华先生描述完传统文化中曲艺界师徒关系之后,周志华先的挚友晓辉导演作了补充说明,他从拜师文化中的着装、手势、用语、拜师帖、保荐师、执堂师等具体内容出发,强调了庄严的仪式感在传统拜师文化中的重要性,并表示有仪式感才能引起师徒之间对于相互关系的重视。
此次的调研取材,使得分队的4位成员,更好地学习、了解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曲艺界的师徒关系,为之后的课题撰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分队的4位同学也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并结合之后的文献查阅及资料搜集,能将杭州曲艺界的师徒文化更好地挖掘出来,使得人们能够合理地保护和利用,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出一份力。(人文学院杭州传统文化促进会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图三:杭促小组成员与单位同事开会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