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作者:
浏览次数:35
2017年6月26日晚,浙江大学大数据与中国学术地图创新团队成员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汤文辉副总编一行三人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会议室就合作建设“中国学术地图平台”事宜展开了首轮商谈。
在座谈会上,双方充分探讨了“大数据与中国学术地图”项目的数据库建设、平台框架与盈利模式等内容,高度认可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与应用价值。双方达成了深入合作的意向。浙江大学创新团队徐永明教授、楼含松教授、林怀忠副教授、叶晔副教授、陈志坚副教授,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汤文辉副总编、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融合发展中心徐天水主任、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新媒体事业部周涛总监等人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项目负责人徐永明教授对该项目的建设背景、设想、目标和基础做了细致地介绍。其中,对于学术平台的框架,徐教授指出初步规划的三个方面:其一,在可视化展示形式方面,地理信息的展示可分为个体与群体形式,个体以点、线为主,群体则由行政区域的颜色分层显示;其二,在内容方面,时间可以打通古今,空间则由地方到全国,具体内容以学科划分为基础;其三,在功能方面,能够提供可视化展现,并能进行多条件检索,从长远发展考虑能够作为其他数据库的后台数据库。目前,浙大创新团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广西师大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对这一项目高度期待,在数据的标准化、平台的审核机制、版权保护措施、应用盈利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对平台的构想蓝图如何逐步落实到实际建设与发展作了规划。双方分别从学术、开发、应用、盈利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明晰和确认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周涛总监还演示了出版社已经开发应用的多个数据库,展现出丰富的建设经验。之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楼含松院长简要介绍大数据项目的建设背景和意义,强调学校和学院层面都十分重视这一文理跨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项目,一定会全力支持该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也希望出版社方面发挥已有优势,能够与该项目形成高效对接,产生学术与经济双重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此次座谈会,双方顺利达成合作共识,并商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出版社方面表示,将争取在半年内建设一个能够试运营的平台,提供初步的检验与使用;双方同意在平台初具规模后,将延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对项目的发展与平台的完善建言献策,共同打造中国的数字人文地图发布与共享平台。
“浙江大学大数据与中国学术地图”创新团队是2017年4月新成立的团队,入选“浙江大学大数据+人文社会科学”第二批重点培育的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徐永明教授,首席专家为人文学院楼含松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怀忠副教授。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中文、历史、计算机等系所的骨开青年教师和在读博士。该团队主要围绕海量的中国文史数据与地理信息的结合展开数据库的建设和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打造中国最大的文史地理信息和学术地图发布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中国出版行业的翘楚,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出版方向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出版方针,以“开启民智,传承文明”为追求,为履践自身的文化使命,在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轴(教育出版)两翼(学术人文和珍稀文献出版)、多元并举的出版格局。该社开放的理念、卓越的追求、灵活的营销和高效的服务赢得海内外学人的交口称赞。
(黄鹏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