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5
作者:
浏览次数:50
2017年5月4日下午两点,应浙江大学大数据与人文地图创新团队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GIS实验室副研究员潘威于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做了一场题为“历史自然地理与信息化”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徐永明教授主持,吸引了中文系、计算机系、历史系等众多跨学科老师及硕、博学生到场聆听。
潘威老师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执行编委,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信息化工作分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地理信息化,近年来的研究主题包括历史水文模拟方法和数据重建方法、近300年东亚台风活动等,兼及清代河务制度、近代测绘等相关问题。
围绕“历史自然地理研究难以为继了吗”、“信息化建设能否为历史自然地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及“历史自然地理信息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三个问题,潘威老师主要从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发展史、学科信息化手段应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科发展与“我们的理念与探索”四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呈现,介绍了基于matlab软件的多种波普分析、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及基于pejeck的网络分析三种有效信息化方法,指出历史地理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还存在较大差距,最后作出结论:1、历史自然地理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史地理学界内、其他学科、政府、社会都需要这一学科继续发挥;2、历史自然地理在信息化程度上的不断深入已经将原有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确实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3、三维、动态和历史场景模拟等技术也是历史人文地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所需要,最终,历史地理学应该能够融合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方向的差别只是分工不同,而不应成为隔阂。
提问环节中,潘威教授就信息化成果与人文研究联系的建立与高层次分析及arcgis的具体利用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最后徐永明教授结合人文学科尤其是古典文学对该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表示在数据标准、动态地图及大数据如何与学科研究衔接的问题上深受启发。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唐云芝撰稿)
(文/唐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