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专题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2017-05-02

  • 作者:

  • 浏览次数:34


4月27日上午9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课题组于行政楼229室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项目首席专家方一新教授(浙江大学)、三个课题(上古中古卷、近代卷)的负责人黄树先教授(首都师大)、王云路教授(浙江大学)和汪维辉教授(浙江大学)、各分卷的主要成员以及汉语史相关多位师生

研讨会由项目首席专家方一新教授主持。三位子课题负责人就课题撰写的提纲、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上古卷的负责人黄树先教授首先发言,他提出在上古汉语词汇通史中首先应该讲清词汇在语言中起到什么作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训诂学关于词义演变的好的想法,同时结合现代词汇学的理论方法,还要重视“以古音求古义”,探索如何在古音的框架下做词义的研究。此外,黄教授还提出要把汉语词汇史放在汉藏语系的大背景下来进行研究,探索汉语词汇跟亲属语言词汇的关系。

随后,中古卷的负责人王云路教授发言。她提出中古卷大框架下的个案都应该是有特点的,要重视词汇的地域特点、行业特点,突出中古词汇的特色。中古时期不但产生了不少新词,而且有不少承袭自先秦的词语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新义,研究中要搜集这些旧词的新义,一方面尽可能地考证新义产生的大致年代,另一方面分析新义产生的原因或理据。

接着近代卷负责人汪维辉教授发言,他指出汉语词汇通史的定位应该是新世纪学术界最高水平的词汇通史,既要有特色也要充分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要做面向古代活语言的汉语词汇史研究,重视特色词汇的研究和疑难词语的考释。期间,各位老师就汉语的核心词应该怎样界定的问题、书写时怎样协调学界研究和个人特长的关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下一个时段吴宝安老师邓春琴老师先后介绍了他们正在做的研究汉语词汇通史的撰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王诚老师介绍了他对中古时期“矜”构成的复合词的研究情况,王健老师介绍了对“差温”“放顽”词义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古卷个案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最后,史文磊老师以对“越来越”的研究为例,指出近代汉语词汇史语料丰富、同时资料较多、不同场合的语料也比较多,所以,词汇史的研究首先应该要区分语体,然后从句法、词法、语用、字形等多个角度去考察。

至此本次“汉语词汇通史”专题学术讨论会圆满结束,各卷的负责人和相关老师都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预期,在部分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汉语词汇通史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撰稿: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