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傅刚教授讲座报道

  • 2017-04-17

  • 作者:

  • 浏览次数:45


      2017414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傅刚教授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室做了一场题为谈谈我的《玉台新咏》研究历程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中文系主任胡可先教授主持,陶然、林晓光、咸晓婷等老师参加了讲座,众多中文系硕、博研究生也慕名前来。

ͼƬ1.jpg


 
傅刚老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古文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出版有《昭明文选研究》《文选版本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魏晋风度》等著作    

  傅刚老师讲述了自己在2000年到2015年这15年期间,进入《玉台新咏》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并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翻阅《玉台新咏》时,他发现该书特殊的编纂体例,于是以此为立足点,不断扩大研究视野,关注到《玉台新咏》的编撰时间、不同版本的不同体例以及版本等问题。接着,为大家介绍了兴膳宏、沈玉成、刘跃进等先生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玉台新咏》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宋陈玉父本系统,以赵均覆宋本为代表;二是明通行本,包括徐学谟本、郑玄抚本等。还从不同版本对萧纲、萧绎的称名方式,体例的统一性,《类要》所引《玉台新咏》等方面论证了赵均覆宋本与徐陵原本一致,而明通行本是经后人改动而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注意到清吴兆宜注本的特殊形态,以及赵均覆宋本不同印本之间的关系与差别。指出赵氏本共有三种类型四种印本,并用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不同印本之间的文字差异。此外,傅刚老师还以自己研究中的切身体验为例,提醒同学们在分析古籍版本时,不要全然相信影印本或扫描的电子文献,一定要看原书。

傅刚老师结合《玉台新咏》十多年的研究,生动地呈现出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促使《玉台新咏》研究不断往前推进的学术路径。傅刚老师讲述的研究历程,总结的研究方法,提升的研究理念,都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等具有诸多启发作用。最后,面对同学提出的如何看待作为研究基础和研究对象的先秦文献,如何看待以西方汉学为代表的文本研究等问题,傅刚老师也予以了详尽深入的解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ͼƬ2.jpg                                                        


ͼƬ3.jpg 


(文/熊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