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作者:
浏览次数:43
2016年12月30日周五下午,在浙大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会议室,举行了一次“在杭古典文学青年学人座谈会”,这次座谈由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浙江省文学学会协办,是2016年浙大中文系青年教师系列学术活动的最后一次。座谈主题为“预流与逆流——学术前沿与青年学者的自我定位”。座谈会由我校中文系叶晔副教授主持,受邀与会的青年学者,包括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卞东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的刘成国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马强才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孟国栋副教授,以及本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林晓光副教授、咸晓婷副教授、李碧博士后等。这次活动主题新颖,内容前沿,吸引了三十多名研究生前来聆听受教,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马强才老师首先发言,马老师以自己近年来的研究领域为基础展开探讨,介绍了作为文学背景的科举制度和举业用书概念的源流,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卞东波老师的研究对象是日本汉籍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他提出的古典文学研究新常态,给在场师生们不少新的启迪;刘成国老师详细讲述了他在新见史料与《王安石年谱长编》编撰上的研究成果,并将文史互证和墓志利用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孟国栋老师投身浙学,专攻地方文献、石刻文献、书画文献等研究领域,介绍了自己接下来的一些研究规划;李碧博士介绍了她现在的博士后课题“明代戏曲中的词作研究”,对其中的词曲互化现象及其所反映的明词独特性等有所阐述;咸晓婷老师介绍了她在唐五代时期写本研究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林晓光老师介绍了他在文本载录的误差、抄本时代存录情况、中古赋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叶晔老师介绍了最近他对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的一些思考,指出对明清文学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源于先唐、唐宋文学主流的大传统,也要关注本朝或近时段中对研究对象有所启示与影响的小传统。
八位老师介绍完自己的研究领域后,相互对话交流,各抒己见,会议气氛非常热烈。老师们结合个人学术经历,对研究生的学问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卞老师认为要敢于挑战经典,做大家研究;马老师也提出做学问要有“开坦克”的勇气;刘老师则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下,很多业已成熟的研究领域,仍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鼓励大家继续深耕。在2016年的公历年末,同学们领略了一场年终学术盛宴。在老师们的鼓舞下,在场的研究生们在新的一年里定会迎难而上,敢于挑战硬骨头,力争做出学术精品。
(文:王禹舜 图:魏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