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育传承与大学文化”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 2016-12-23

  • 作者:

  • 浏览次数:47

20161216日,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浙江大学“教育传承与大学文化”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来自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五所兄弟院校教务处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教授,以及浙江大学本科生院、人文学院主管领导与“浙江大学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组成员、校内专家,共同出席了此次学术论坛。

 ͼƬ1.jpg

本次学术论坛旨在探寻中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以启示当代大学之建设,彰明大学之道,创新教育思想。会议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到场致辞。从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历史出发,罗副校长指出,中国大学教育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并应当建立文化自信。以浙大为例,为统一校内各院系、各学科间的差异和分歧,竺可桢校长在任期间制定“求是”校训,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今日公认的“浙大文化”。“求是”思想源自阳明学说,“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西方近代科学的真谛”,这启示我们在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传承自身的优秀传统。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各自的办学与教学经验发表报告,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ͼƬ2.jpg

C43A0014.JPG

一、阐释大学教育的文化传承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韩鹏杰教授,援引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称“横渠四句”),强调大学文化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开创未来,保持大气魄、大格局,勇挑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地区的精神性地标。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德立教授,通过回顾中国传统校训及近代以来大学教育中的校训建设,提出大学“不能有‘校’无‘训’”, 大学教育应注意引导、训导学生,而不能一味迎合、放纵学生。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詹海云教授,从大学的精神与意义切入,通过比较世界著名大学与我国重点高校的差异,指出当前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如何规划与落实大学文化的实质内涵提出建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恒威教授以“熊十力论读书之精神”为题,从解读熊十力论著入手,考察了熊十力在浙大任教期间的学术交游圈,及其对于浙大学风、精神的认识和评价,进而提炼出“志愿趋向,反己功夫,理义悦心,善加抉择”的读书精神之于当下大学教育教学的重大价值。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韩国研究所陈辉副教授介绍了大学起源三说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孔子行教、稷下学宫、苏湖教法等教育实践都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如今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大学之道,建立文化自信。

 

二、追述与展望各校办学理念

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以天津大学及其前身北洋大学的创办、发展历史为例,阐述了兴学强国是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元始,也是中国大学的使命与坚守,更是中国大学新的征程。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郝莉,介绍了该校在工科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经验,并针对当前教与学失调的问题,提出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工科学生通识教育、推动跨学科课程建设、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等7项举措。西南交通大学人文校史馆副馆长鲍洪刚,围绕“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八字校训,阐述了该校在百年风云中所形成的“交大精神”,即“爱国爱校”的家国情怀与“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徐立望副教授详细论述林启由程朱理学信徒迅速转变为新式教育倡导者的过程,指出林启坚韧品格源自其内心的理学信念,并体现了“求是”精神所蕴含的“只知是非,不顾利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程朱理学被视作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障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张凯副教授,通过回溯浙大“求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型过程:竺可桢以“求是”为校训,平衡文实冲突,倡导科学人文化,成为通才教育之先导;1980年代浙大将“创新”写入校训,适应了改革开放与体制创新的时代要求;在以国际化与中国化为主题的今天,探索行之有效的融汇中西新旧教育理念的途径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探讨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书记关增建教授,针对当前通识教育“潮流化”、“妖魔化”的问题,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和目标进行了界定和澄清。他指出,通识教育不是博雅教育,不是通才教育,也不是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负责任的社会公民,教育内容须涉及当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章雪富教授,则结合自己的访学经验,介绍了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香槟分校(UIUC)与达特茅斯学院的通识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强调通识教育应重在思维方法的传授,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所有的知识活动是一个共同体。


围绕上述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就通识与专业的关系、专业型通识课程设计与教学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互动融洽。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华新教授指出立足当下,全面清晰的认知近代大学发展历程,必将有助于将传统的教育智慧融入现代大学建设,从而生长出独特且有效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大学文化。最后,章雪富教授作总结发言,指出浙江大学与各兄弟院校虽然发展历史不同,却有着同根同源的理念,即家国意识和真理意识。各所大学中留名青史的校长,都十分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这些中国大学教育中的优秀传统,在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中都应当继续发扬光大。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赵茜 陈静 供稿)